《北京市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情况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情况调研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情况调研报告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妇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半边天”。妇女参政议政,是实现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妇女生存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妇女参政是指妇女群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资格或权力。妇女参政有量和质两方面的目标。量指妇女参政要达到一定的比例。联合国在1997年的印度新德里议会联盟中提出各级决策层中女性的比例应该达到30%,然后从30%再进入到50%。质指妇女参政要实现妇女自身利益,这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但是,长期以来,妇女参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参政不容乐观。在北京,占农村人
2、口半数以上的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她们被选进村级组织班子,不仅有利于妇女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利于村级事务管理,有利于农村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2009年7月至9月间,北京市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情况调研课题组针对本市农村妇女参政问题展开专题调研工作。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反映当前农村基层妇女参政的状况;分析影响农村妇女参政的内外因素;探讨促进农村基层妇女参政的对策。调研工作主要通过收集资料、下发调查统计表和召开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展开。首先,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北京和其他省市农村妇女参政的情况,以及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对策措施;继而,向18个区(县)下发调查表,统计女性任职村两委的情况;之后相
3、继召开了市、区两级专题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妇女参政遇到的问题以及提高参政比例的做法。一、北京市农村妇女参政现状 北京共有18个区(县),其中涉农区(县)13个,农业人口279.2万人,其中女性约占49%。通过对女性进“两委”情况的调查分析,北京当前农村妇女参政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农村基层妇女参政的主渠道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情况看,全市行政村3951个,有女委员的村有2129个,配备率为53.9%;村党支部3936个,有女委员的支部有2016个,配备率为51.2%;女性进“两委”的比例为84.2%。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委员总数均为12993人,其中女委员分别为2866人和2696人(其中111
4、8人同时进“两委”),占村委委员、村支委委员总数的22.1%和20.7%。两委中有女性 的村, 3326,84.2%两委中无女性 的村, 625,15.8%图 1 女性进“两委”比例图 2 北京市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中委员性别比例从农村基层妇女参政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女性正职比例来看,女性在村两委中的领导决策作用有限。全市村委会主任3949人,其中女主任205人,占5.2%;党支部书记3930人,其中女书记269人,占6.8%。图 3 北京市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中主任(书记)的性别比例从另一个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妇女参政渠道当选村民代表来看,基层妇女民主参与深度不够。根据2007年10月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北
5、京市第七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显示,北京市第七届村委会成员中,女性代表占总代表人数的28.1%。从当选农村妇女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来看,四五十岁女性居主导,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在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任职的女性中,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占2.0%和2.2%,31-40岁占16.0%和17.5%,41-50岁占52.0%和53.4%,51岁以上占25.8%和26.9%;从文化层次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3.1%和31.5%,高中或中专学历占41.2%和43.1%,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1.4%和25.3%。图 4 北京市农村女委员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二、北京市和其他省市妇女参政的比较女性, 28
6、66, 22.1%男性, 10127, 77.9%村委会中委员性别比例女性, 2696, 20.7%男性, 10297, 79.3%村党支部中委员性别比例村委会主任性别比例女性, 205, 5.2%男性, 3774, 94.8%村党支部书记性别比例女性, 269, 6.8%男性, 3661, 93.2%0.00%10.00%20.00%30.00%40.00%50.00%百 分 比大专及以上人数高中/中专人数初中及以下人数学历北京市农村女委员文化程度村委会村党支部其中同时进两委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百 分 比30岁以下人数31-40岁
7、人数41-50岁人数51岁以上人数年龄北京市农村女委员年龄结构村委会村党支部其中同时进两委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妇女参政比例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几年来,北京城镇妇女的参政意识不断增强,从政人数不断增长,议政能力逐步提高,参政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比如,出席党的十七大北京团的女代表比例达 37.7%,居全国之首。各级党政女干部、领导班子配备比例稳步提升,全市 18个区县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达到 100%。但是,同其他省市相比,北京市农村妇女的参政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据国家统计局编写的2008年中国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显示, 2007年全国居(村)民委员会成员性别构成中村委会女性比例为
8、21.1%,北京市为20.9%,在4个直辖市中仅列第3位,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列第15位。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深入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有效对策。图中所示为我们针对提高妇女参政比例而构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示意图。图 5农村妇女参政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示意图三、影响农村妇女参政的原因分析制约农村妇女参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政策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法律法规表述模糊,对应机制有待完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都只是原则性地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但是这些政策法规表述模糊,没有明确规定女性名额的数量或比例,在实际
9、选举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使妇女参选参政失去了政策上的支持。我国只有在地方法规和政策中才有关于妇女参政量化比例的规定。比如,在实施办法中,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明确提出:村民代表会议中妇女代表的比例应当占30%以上。 (二)决策中心女性缺失,权利意愿难以保障决策层女性匮乏,女性地位被边缘化,导致女性的利益不能在决策层有效地表达和融入政策之中。在农村,这种边缘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女干部担任正职的少,在关键岗位的少,基本上都是负责妇女、计生等工作,而参与全村事务管理、重大决策的较少。调研中发现,北京市村委会中女主任占村委会主任总数的5.2%,女党支部书记占村党支部书记总数的6.8%。这种情况造成妇女在
10、村务决策中意愿不能体现,直接影响到女性参政的质性目标。(三)参政意识普遍淡薄,妇女代表数量偏低政治参与意识是公民有效行使政治权利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妇女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妇女自身的参政议政意识偏低。一方面,多数妇女局限于家庭主妇的角色,对参选和加入党组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占农村人口过半的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代表的比例偏低,就北京而言,平均不到30%。这就严重制约了女性在村级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四)女性领导竞争乏力,妇女干部素质不高当前,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仍旧偏低,执政能力薄弱,少部分当选的女村两委干部工作水平不高、
11、创新能力有限,导致妇女在选举中缺乏竞争力。从调研的情况看,有70%左右的女委员属于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在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等方面与处理全村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农村女党员比例较低,队伍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村级后备女干部数量不足,导致“无人可选”的结果。 (五)经济地位难以独立,性别歧视普遍存在传统思想是农村妇女政治发展的桎梏。首先,从妇女自身来看,她们的价值观中有根深蒂固的从属意识,并且在经济地位上无法与男性平等,从而反映到上层建筑的政治地位的倾斜。其次,从外界对妇女的传统观念看,妇女对村里的公共事务关注和参与是不被允许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女性婚后到男方家生活,难以列为本村
12、干部培养对象,导致年轻女性参政议政的机会明显少于男性。四、提高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水平的对策为了发挥农村妇女的聪明才智,促进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动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积极性,针对当前农村妇女参政存在的问题,提出“四个保障”,全面推动农村妇女参政水平。 (一)政策保障,把握源头,优化妇女参政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首先,在制定政策时,应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性别平等意识就是主张男女在社会发展中要获得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社会对男女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给予平等的评价。尤其在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地区,基层政权建设更应实行性别比例保障制度,在选举程序、环节及具体制度措施要体现性别意识,将“
13、一定比例”变成具体的比例,使政策的语义更明确,措辞更坚定。其次,在执行政策时,应建立保障妇女参政的法律监督机制。进一步对保障妇女参政的相关法律进行清理和修订,制定配套政策,建立保障妇女参政的监督机制,定期审查其执行情况,评价妇女参政政策对妇女带来的影响,确保一定比例的妇女进入决策层。 (二)培训保障,提升素质,加强农村妇女的参政热情和执政能力首先,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要加强对农村女性综合素质的培训。培训内容做到多样化,培训方式做到学以致用,千方百计为她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素质创造条件。其次,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更要加强对农村妇女骨干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参政骨干妇女进行选前、选后的综合素质培
14、训。有条件的地方,用项目、资金支持等方法帮助她们在短时间里做出成绩,赢得群众信赖。第三,提高妇女参政水平,还要加强女干部培养。在对女性后备干部的培养和任用上,可以实行平时重点培养,提拔时重点考虑,选举前重点宣传,测评中重点关注的政策。注重发展优秀的妇女群众进入党组织,加强农村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三)宣传保障,引导舆论,消除对妇女的地位歧视和性别歧视首先,消除传统观念束缚,改变性别歧视现状,媒体宣传是重点。应当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从人们意识层面树立妇女地位。其次,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促进妇女参政水平,女性自身社会认同是关键。如果妇女自身没有参选参
15、政意愿,政策支持也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激发来自基层农村的内在动力,提高女性参政的自觉性和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四)机制保障,全面推进,提高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和工作效力首先,推进妇女参政,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协作。一方面,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各级部门共同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联合开会、联合发文、联合调研、联合督察。另一方面,各部门联合开发项目、搭建平台。例如,开展“巾帼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女村官节水工程等,不仅提升了村级女干部影响力,也为引导农村妇女参政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推动妇女参政,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是重点。参考此次调研中其他省市和北京市各区县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要抓好女干部培养选拔制度的责任、规划、考评、培训及任用五大体系;第二要加强“党建带妇建”,将妇女工作纳入到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中,列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中;第三要将妇联组织纳入换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总之,推进妇女参政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具有可持续、可发展性的系统性工作。各级组织和部门都应充分认识当前国内经济政治形式,落实此项工作,为实现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添砖加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