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适《我的母亲》.docx
《读胡适《我的母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胡适《我的母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胡适我的母亲 怎一个“忍”字了得! 读胡适我的母亲 山东鱼台县教研室 李明哲 摘自拙著上学生喜爱的语文课(福建教化出版社,2022年1月),原载中学语文上旬2022年第7-8期。 “这种生活的苦痛,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母亲”“这种生活的苦痛”,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忍”。(“母亲”的“严”“慈”“刚”,也是“忍”的体现。) 身教重于言传。作者是根据对母亲的感知的递进过程来写的。既知如此,我们不妨溯洄从之,倒嚼甘蔗,披文入情,来深切体会这位宏大的母亲以怎样的“忍”品,造就了胡适这位文化大师。 胡适的父亲胡传比母亲冯顺弟大30多岁。胡适丧父,其时母亲还不到23岁。 23岁,在今
2、日这个时代是被叫做“女生”“女孩儿”的年龄。“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主持家政,这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尴尬的角色身份啊!“这种生活的苦痛”,特别人所能忍,但是,“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特别容忍。”她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我母亲最大的禀赋就是容忍。”(胡适我的信1仰) 2课文选自胡适九年的家乡教化第五节(标题是编者加的),兹摘两段: 我仿佛记得我父亲死信到家时,我母亲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门口的椅子上。她听见读信人读到我父亲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 我父亲死时,我母亲只有23岁。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
3、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突然来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非常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这是一个旧时中国妇女的最大的不幸!唯一留给她的就是“当家的后母”。(旧时大家庭讲究辈份大小,这是她仅有的一点生存空间。)她还要持这个家:家道中落,经济窘迫,其逆境可想而知;对诸子诸妇,虽然是名义上的母亲,但这个母亲竟比有
4、的孩子还要小,其苦楚不言而喻。 就先从这方面说起吧。 母亲与家人的相处 看看大哥。 大户人家多纨绔。 父亲去世后,家事衰落。“家中经济本不富裕”。而“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办法,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就是这样一个同父异母比自己的母亲还大两岁的长兄,“母亲又是当家的后母”,母亲该怎样来处理呢?“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几次”,可见,仍无济于事。母亲“忍”,并没有一推了之,而是妥当应对:“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愿去。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
5、灯笼和债主。”而“大哥早已避出去了”,扔下了一个烂摊子,母亲还得帮大哥挡债。“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望见这一 1 群人”,面对讨债大军,母亲镇静自若,这还是“忍”。“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央”,这又是“忍”。母亲处理完毕,“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两个“从不”,足见母亲何等的气量,这不是每个女性都能做到的,这是“忍”,不便管理与必要管理,拿捏得度。小女子,
6、大作派,大风范。“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年”,年年如是!母亲该有多少隐忍的艰难和心酸! 看看两位嫂子。 婆媳关系最难处。 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是婆媳之间,何况是后婆和儿媳之间,何况是“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婆媳之间!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两位都不好相处。母亲又身处这样的婆媳间,其中艰难,不可思议。“她们闹气”,“她们对我母亲闹气”,“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打相骂的事”,但是,“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过。”母亲还是“忍”。 “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吵
7、,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怪我,要我事事让她。”三个“总”,一个“让”,这就是母亲的“忍”“让”,如此严格自律,就更不要说若有什么大争吵了。“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这样的指桑骂槐,谁人能忍?母亲再难“忍”,也在硬“忍”。受不完的夹板气。“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静静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儿,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只是“坐一会儿”“闲谈”,苦往肚里咽,也不向人诉;一个“从不”,忍气吞声。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忍”啊!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每天走
8、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任何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但“忍到实在不行再忍的一天”,母亲还是“忍”:“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薄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我们好像听得见。母亲忍辱负重,多么不易。“忍”是心头一把刀啊。这一哭很高超也很无奈:丈夫是她生存在那个家中的无形依靠。终归是在诗礼世家的大家族,母亲的柔性策略最终可以算作唯一的宗法途径。她的“只哭她的丈夫”或许只是提示两个儿媳,“我”还是你们的后婆,不要忘了辈份。这一哭倒也有效果:“不多一会儿,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
9、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渐渐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儿,才退出去。”“捧”“送”“请”“站”“退”,这些动作无不体现了“来闹气的”嫂子对母亲的敬重,为什么?“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事事特别容忍”。一“捧”一“接”,一切尽在不言中仅仅是因为“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么?“我母亲又是当家的后母”,加之“又做了后婆”,怎么做?只能“忍”。“忍”一时一帆风顺。这不是每个后婆都能做到的。年纪虽小,母仪尽显。“惊奇的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我们不禁要问,一两个月之后呢?再看前文,“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或
10、后堂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一个“总”字说明,嫂子们来闹气,无休无止;母亲不忍也得忍的哭,一场又一场。心中的痛楚难以形容。 对两个嫂子,母亲“忍”“让”“走”“哭”,“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大人不记小人过”,一忍再忍,这就是“榜样”,这就是风范,这就是厚德。而背后则是隐忍的苦涩和辛酸。 2 看看五叔。 寡妇门前是非多。 “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也许总有什么好处给他。”一方面,“我母亲待人最慈爱,最温柔,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另一方面,“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羞辱。”五叔的“这句话传到了我母
11、亲耳朵里”,这时,母亲“气得大哭”,这不是“轻轻地哭一场”可以忍受的,也不是一碗热茶能解决的。母亲不依不饶,“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名节,对一个年轻的寡妇多么的重要!肯定要说清晰,道明白触及到母亲的底线,母亲绝不再忍。母亲忍无可忍,这也是一种“忍”啊。五叔捕风捉影,凭空诬陷,闲言碎语,无稽之谈,只得“当众认错赔罪”。母亲凭的是节操、仁德、刚毅和才智。 母亲重德垂范,身体力行,儿子感同身受。耳闻目睹母亲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在了幼小的胡适的心底。我们往回读: “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原委给
12、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全是为教化“我”而“忍”啊!胡适“一点”的自谦,自不待言。胡适在母亲点点滴滴做人处事的传授和示范下,淬炼着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的自律。“训练”这个用语,不难看出母亲对“我”的管束之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也不难看出母亲些许赌气的意味。文中写道“家中经济本不富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读九年的家乡教化,我们知道:“我母亲不敢得罪他们,因为一家的财政权全在二哥的手里,我若出门求学是要靠他供应学费的。”母亲的艰难境况,由此可见一斑。 “每每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母亲千辛万苦,专心良苦,帮助“我”养成了反省的好
13、习惯。“每天”,如此清明自觉,始终如一,这是怎样的韧性啊。“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可以想见,对熟睡中的儿子的注视中,寄予了母亲多少希望和期盼啊!一方面想让儿子多睡会儿,不忍心叫醒他,另一方面,为了儿子将来读书成才,为了儿子的前途着想,又必需早早把他叫醒。真真是冲突纠结,柔肠百转!“严”的背后还是“忍”啊!“她看我醒悟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母亲或许不知道“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但她却懂得刚好帮助孩子反省的重要,要求儿子知书识礼,她实践了这句话,实属难能珍贵,堪称教子典范。小胡适一早接受了母亲的训诲,这一成天说话做事当会特殊当心。胡适的母亲
14、,着实不简洁!不一般!胡适的父亲是好人、好官、好学问。母亲教化儿子,以父为范:“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母亲的话,文中只有两处,都是关涉父亲的。这里是第一处。)对丈夫的敬重挚爱,情真意切,令人唏嘘,感人肺腑;对儿子的殷切希望,更是言之谆谆,情之切切。从母亲的话中也可见父亲在母亲心中的影像:在母亲的心里,父亲是一尊偶像。且看:“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到难过处,往往掉下泪来。”“往往”,不只一次。 “给我母亲的遗嘱上说穈儿天资颇聪慧,应当令他读书。给我的遗嘱也教我努力读书上进。”(九年的家乡教化)父亲的遗言,母亲奉行不渝。不能隐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的母亲 胡适 母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