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调研组调研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工作调研组调研情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工作调研组调研情况 经济工作调研组调研状况 第一,农业增产调研提纲 一、现状 1、耕地面积:在册面积253万亩(不包括国营农牧场50万亩),黑地面积0。 2、水浇地面积80万亩;配套机电井数10027眼;旱作基本田面积223万亩;坡地面积153万亩。 3、播种面积25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7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6万亩。 4、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12.5亿斤,其中水浇地平均单产850斤,坡耕地平均单产330斤。 5、订单农业面积2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订单面积20万亩,经济作物订单面积2万亩,履约率达到90%。2008年发展设施农业1000亩,其中蔬菜面积700亩,食用菌面积3
2、00亩。 6、玉米每亩生产成本607元,每亩纯收入280元,其中种子投入35 元,化肥投入 50元,农家肥投入150元,农药投入12元,柴油投入45元,人工投入(包括种、收)250元。 小麦每亩生产成本315元,每亩纯收入100 元,其中种子投入20 元,化肥投入150 元,农家肥投入0元,农药投入0元,柴油投入45元,人工投入(包括种、收)100元。 水稻每亩生产成本505元,每亩纯收入350元,其中种子投入30 元,化肥投入105 元,农家肥投入0元,农药投入20 元,柴油投入 50元,人工投入(包括种、收)300元。 大豆每亩生产成本351元,每亩纯收入220,其中种子投入 65 元,化
3、肥投入20 元,农家肥投入120元,农药投入16 元,柴油投入30元,人工投入(包括种、收)100 元。 7、人均纯收入2675元,其中种粮收入1872.5元,政策性收入130元。 8、年降雨量为350400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 7、8月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洪涝、冰雹灾难发生。 9、农业机械拥有量82379台,其中配套机械拥有量 44744台。 10、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多数延用老方法,新的生产技术正在推广,当地农业生产部门服务正常。 11、科技培训方面:目前干部下乡培训168人次,办班期数405期,培训人数7.02万人数,已发放资料3.4万份。 二、生产目标 1、前旗2009年粮食目标
4、产量15亿斤。 2、今年设施农业安排再发展2400亩;地方政府的财政安排支持350万元。 3、粮食产量大县嘉奖基金的50%能否用于农业生产:能用于农业生产。 4、抗旱播种面积:120万亩。 5、种植业保险面积安排数:200万亩。 6、订单农业面积40万亩。 7、农作物安排总播面积25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安排播种面积 227万亩。 三、存在的问题 1、粮食单产不稳、不高的缘由:由于乡镇农技人员匮乏,农业增产新技术推广落后,自然灾难也有肯定影响。 2、机电井配套率低的缘由:资金短缺。 3、种植业结构调整不合理的缘由:一是资金短缺;二是农夫相识根不上,不愿轻意调整结构;三是现在农夫生产是随市场状况而
5、定。 4、订单农业履约率低的缘由:订单农业履约率状况较好。 5、农业与农机结合是否合理:基本合理。 6、粮食价格是否偏低、生产资料价格是否合理:今年粮食价格玉米稳定,大豆前期高,后期低,水稻趋稳。生产资料价格偏高。 7、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存在的问题:良种补贴“一卡通”实施略有难度。 8、地膜覆盖技术、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得到肯定面积的推广,但还需接着加大推广力度。 9、假种子、假农药害农事务:没有。 10、对土地规模经营的要求: 四、针对上述问题实行的措施 1、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视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本着为农业生产发展创建优良的条件,
6、进一步形成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好氛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只有这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自我发展、自我壮大,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 2、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主动推广农业高产新技术,保证粮食总产稳中有升。 一是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农业高产新技术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投入严峻不足的状况;二是健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各级农业推广部门应依靠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为农夫供应必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的难题。 3、通过农夫培训,提高农夫素养。 要加强培训,提高农夫科学文化水平,使他们易于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培训和稳定本土科技人才,为我
7、旗农业多做贡献。 其次,我旗农牧业公共服务体系状况调研提纲 一、农业服务体系现状 1、农业服务体系的构成: 前旗农业服务体系主要是以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及各乡镇苏木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和村级干部为主体的三级服务网络,但自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级服务主体全部取消,没有固定的人员和固定的办公地点,基层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 2、我旗现在农业种植业服务体系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畜产品检测站、能源站、食用菌研发中心四个推广单位,其中推广中心35个编制,现有人员23人,空编12人;农畜产品检测站编制5人,现有人员2人;能源站编制9人,实有人员10人,超编1人;食用菌研发中心10个编制,现有8人
8、,缺编2人。其中45岁以上人员占70%,35岁以下人员占20%,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80%,有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0人。 3、乡镇改革前后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机构、人员等改变状况: (1)基层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增减状况 至92年机构改革起先,总的趋势是专业技术人员呈递减式下降,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92年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42人,乡镇级农业技术专业人员88人,从02年始到08年旗级推广人员25人,乡级农技推广人员趋近于“零”,人员去向,一部分退休,一部分调到其它部门工作,一部分属于机构改革下岗或分流。 (2)基层科技人员比例和职工学问素养改变 旗级科技人员目前占比例为90%,乡级科技人员占10
9、%,改革前由于“三定”“五有”“四上墙”的工作机制,三级服务网基本健全,旗级农技中心每年都特地举办35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进行学问更新和岗位技能培训,乡级农技人员在旗级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都能够驾驭好、落实好本部门的工作任务。改革后各乡镇苏木办事处几乎都是副镇长(副乡长或办事处副主任)实施各项工作,他们干的工作杂、跑面广,有的又不懂业务,所以基层科技人员比例和学问素养整体上变弱,已经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须要。 (3)年龄结构改变 改革前乡镇级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42人,3649岁35人,旗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年龄结构为:改革前50岁以上5人,3649岁25人,35岁以下6人,改革后乡级农技推广人员
10、几乎没有,旗级50岁以上10人,3549岁11人,35岁以下2人,从年龄结构上看,临退休人员较多,年龄结构不合理。 二、当前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基层农业服务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适应农村和农业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从目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上看,基层农业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不科学,不能适应新农村和农业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综合的、配套的综合性完整配套的农业推广体系,目前旗县级推广机构在全盟各地区各自为政,资金达不到整合,人员推广达不到呼应。 二是乡级推广工作错位,乡级站改革后,人、财、物“三权”划归乡镇,管理脱节,指挥失灵。乡政府不
11、能实现专人专管制度,而是将农技人员与其它人员混用,致使农科人员将精力放在其它业务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抓农业生产工作,因此试验、推广、农情、调查资料统计与上报只能靠旗县完成,这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业务量大,科技含量高,周期性长,所以单靠旗级很难完成。 三是村级没有固定农业推广科技人员,只靠村书记、村长和财务人员兼职,这些人员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而且年龄偏大,对新技术接收实力弱,从事业务较杂,没有固定工资,因此在落实任务时不主动、不主动,处于应付和敷衍较多。 2、科技人员编制总数多少?是否适应科技推广等工作的实际? 科技人员编制总数的规定应以当地土地耕种面积和村屯数来定。一般状况下我们建议1万亩
12、地配备一名农技推广人员及一村配齐一名农业科技工作人员为宜。 3、工作条件差否?是否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目前我旗推广体系状况来看,工作条件远远不如改革前,改革前办公场所和场地较富裕,推广系统设有固定的培训室、餐厅及专职的化验楼,乡镇都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和简易的化验和电教设备,改革后,旗级推广体系和旗农业行政局合楼办公,办公室少,化验室没形成规模,达不到国家同行业标准,没有固定的展览、阅览室、培训室和职工活动室。乡级站更成了“三无产品”。因此农业推广体系工作条件亟待改善。 4、事业经费不足,工作有没有保障? 事业经费是完成好各项事业的基础保证,自92年始我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部都在改中变为差额拨款单
13、位,多年来工资难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只实行“化缘”式进行。因此事业经费严峻不足,对工作没有保障。09年始我旗旗委、政府特别重视农业体系建设,对旗级推广体系拨出肯定的事业经费,但对全旗300万亩耕地来讲也是杯水车薪,应当是工作经费不足。 5、乡镇农业服务体系机构和管理体制是否适应工作须要,有待进一步理顺。 乡镇级农业服务体系基本是属于“名存实亡”的阵地,根本适应不了工作的须要,的确应当下大力气抓好乡镇级推广体系建设,一是办公住址问题,二是试验园区问题,三是人员编制和归属问题,四是职能分工上都应当进一步加以理顺。 6、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兼职状况如何?是否利于深化细致的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管
14、理工作? 准确地说,全旗各乡镇苏木办事处除额尔格图、察尔森外都属于兼职,这对细致地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管理工作是一个瓶颈问题,特殊是个别分管领导兼职工作。旗级技术人员无非向某些领导支配工作,只能是建议型支配工作,况且他们在岗职位时间短,流淌性大。因此,一些科技性强、系统性强、周期性长的农业试验示范工作,经常处于脱节状态。 7、农业公共服务人员整体专业素养如何?特殊是基层一级的专业素养如何? 就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而言,总体素养还比较好的,但是多年来由于差额拨款和事业经费的严峻不足,外出学习、考察、进修没有机会,一些常规的农技推广刊物不能订制,这势必给科技人员的素养提高形成了肯定的阻力。但是自
15、09年始,工作状况有些转变,我们邀请了许多专家学者来和我旗农技人员进行沟通、讲学,并订阅了大批农技推广专业刊物,引进部分高校生,总的来说旗级农业科技水平还是很好的。但乡级这一体系已经遭到严峻的破坏,形成了科技推广盲区,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三、对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1、是否要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职能?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千家万户性的公益性工作,无论哪个国家以何种形式在这项事业上都有公益性方式存在着,我国特殊是我们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达到农业增产、农夫增收,实现粮食平安。建议为:维护好一个公益性的服力体系是特别必要的,是现实生产
16、力的需求。 2、是否要依据各地实际状况,科学设置机构? 目前对于兴安盟来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结合实际状况应当说是不合理的。应依据状况合理设置农业推广体系,将各个与农业推广相关的综合单位划为一起统一管理,形成合力,除掉各自独立,增加费用和开支,应当形成人、财、物等资源整合型的能战斗的统一指挥集体。 3、是否进一步理顺县乡农业综合服务管理体系? 县乡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应当说是历年来的农业技术推广中是一个有机的联合体,在70年头中这个农业推广体系在农业生产中取得辉煌的农业生产成果,在中国农业历史上写下了农业增产、农夫增收的绚丽一面。可是最近几年,由于系统网络的破坏,旗级推广机构指挥失灵,乡级“有职
17、无位,有职无事”,不能形成统一的整合推广机制,因此建议乡级、村级推广机构上划县旗级统一管理,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管理体制。 4、是否依据各地实际,合理核定编制? 合理核编、定编、定岗,对整个农业推广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县级整个种植业编制应依据土地与村屯数进行核定,一般来说,编制应限制在1人1万亩地的基础上,也可依据详细状况适当增减。 5、是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若想做好做强农业推广工作,人事管理制度必需健全、合理,有一套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推广体系的整体效益。 6、是否要创新技术推广机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调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把科技服务的主攻点放在村一级。第一,调
18、整旗级,重点是“摆正立稳”。其次,充溢乡一级,重点是补齐,重新规划建设乡级区域站和农科站。第三,强化村一级,重点是完善。组织上要健全农技综合服务队,配齐农技员。 (2)分解职能,把服务的立足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各部门分工,有安排地分解、安排指导工作。在引进科研成果、试验科研成果等方面多做文章,探讨课题可分解到人,完成时间也可一并落实。 (3)改进农业科技指导方法,把科技培训的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的详细方法上。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队伍,使之遍及全旗全部村组。二是农技人员要与农夫实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三是搞好旗乡村三级园区建设,把增
19、效技术、优良品种大幅度地引入园区,并下大力气管理好,定期组织农夫参观并现场讲解。 (4)要转变服务目标,由单一促进数量向既增加数量又能提高质量的目标转变,使农业生产走效益农业的新路子。 (5)科技服务要确保公益无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应当坚持公益原则。 (6)要充分调动科技人员为农业服务的主动性。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政治思想教化,引导广阔科技人员深化基层、深化实际,发扬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光荣传统,主动到实践中进行生产考察,试验示范,开展技术培训,探讨解决生产的技术问题,努力为科技兴农贡献力气。 (7)大力加强农村教化和技术培训。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广阔农夫特殊是农村青年,学政治、学
20、文化、学科学,大力开展扫文盲、扫“科盲”、扫“法盲”活动。 (8)大力发展科研成果中间试验和示范。要和大专院校建立稳固的试验示范网络,主动发展较大规模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组织好大面积生产示范,为全面推广供应成熟阅历和完整技术。 (9)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实行科技兴农,是发展农业、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需把抓农业工作的着眼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正确处理“硬件”与“软件”、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真正把科技兴农摆到重要位置。 7、是否要强化经费保障,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 应逐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适应科技兴农的须要,要主动向上争取农业项目。应保证科研攻关
21、、成果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经费。银行部门对重大科技开发和成果的推广,要支配专项贷款或贴息贷款,赐予主动扶持。科研基地和重点成果大面积示范所需物资和化肥、农药、柴油、农膜等生产资料,有关部门要列入安排,专项供应。技术推广机构在推广服务中所须要的主要生产资料,农资部门要优先供应,实行技物结合。县级农、林、牧、水部门属于一线工作机构,从事的业务不受时间和节假日限制,并且很大程度上属重体力劳动,因此,改善工作条件,接受同等待遇是广阔农、林、牧、水科技干部的剧烈呼声。 第三,农畜产品认定认证品牌建设调研提纲 (一)现状 1、我旗“三品一标”发呈现状详见附表。 2、品牌产品市场开发状况 我旗现在初具品
22、牌的产品有有机水稻、肉羊、野猪等,光照足够,空气、水资源污染少,自然的环境条件为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旗农产品还没创出品牌,主要是缺乏品牌意识、缺乏市场培育、缺少龙头企业,因此我旗品牌产品市场开发任重而道远。 3、基地建设状况 (1)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认定状况 目前我旗通过无公害农畜产品认证的有西蒙屠宰厂、科右前旗草根台马铃薯协会、哈拉黑草原盛业米业有限公司、察尔森水库、永丰水库。 (2)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状况 目前前旗已申请上报大豆、玉米、马铃薯、水稻四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等待审批。 (3)农牧区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开展状况 目前我旗农牧区产地环境监测正
23、在安排进行,选择出环境质量较好、具备肯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由于资金短缺、人员不到位等状况,监测工作进展难度较大。 4、认证产品市场监管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现场抽检中发觉,大部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都和当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时的环境状况基本一样,基地范围内没有新增工业污染源。由于我旗农畜产品检测中心刚刚成立,所以目前认证产品市场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人员、资金短缺。 (二)“三品一标”等品牌产品总量不大的成因 1、“三品一标”等品牌产品总量为何小? 主要是企业对“三品一标”的相识不够,不能借助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经济,不了解品牌产品的市场优势和可观的经济利润。 2、企
24、业申报主动性如何? 依据目前状况来看,通过宣扬,企业已经逐步相识到农畜产品认证对增加企业收入的重要性,申请“三品一标”的主动性较高。 3、农畜产品原料生产供应状况如何? 我旗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旗县,因此原料供应基本能满意生产的须要。 4、市场与品牌农畜产品的相互作用怎样? 总体上看,市场须要品牌农畜产品的支撑,同时品牌农畜产品也受市场调控,市场须要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就目前我旗现状看,应当是用品牌打开市场,充分挖掘品牌市场潜力,品牌可以推动市场,市场也能提升品牌,这两个过程是统一的。 二、应对策略 1、激励政策 (1)实惠政策 (2)资金扶持 2、机构完善状况:目前前旗已成立农畜产品检测中
25、心,主要负责全旗农畜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和监督工作。 3、农畜产品质量平安管理地方法规制度建设正在进行中。 4、组织领导 (1)引进 (2)学习 (3)培训 5、加强宣扬 对于“三品一标”的认证的好处要通过资料发放、科技培训、上门走访等手段加以大力宣扬,让企业相识到“三品一标”认证的重要性,激励企业主动申请“三品一标”认证。 经济工作调研组调研状况 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督查调研组 调研组工作总结 市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状况调研组 工程调研组报告 党委调研组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党委调研组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党委调研组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学生工作调研组工作报告 迎接国家调研组对中原经济区调研材料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