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1].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1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梁朱芬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2领悟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教学打算: 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 出示朱熹名言,感受诗人的学习思想。 读读这些句子,是不是感到很熟识,很亲切?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宋 朱熹 活到老,学到老。 宋 朱熹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宋 朱熹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宋 朱熹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宋 朱熹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宋 朱熹 课件再出示诗人名字,师:看,你发觉了什么? 这些指导我们学习的至理名言都出自一个人的言论,那就是朱熹。关于朱熹,你了解多少?学生沟通资料。 出示,南宋闻名的理学家、教化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能用显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详细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二、解诗意 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留意思索。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 1 信
3、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索,他颇有感受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出示: 自学要求: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为”“活水”,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沟通自学状况 (1)第一个要求,谁情愿来读读这首诗? (出示全诗,指读) (2)理解 一、二句诗意 学生先讲解: “鉴”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生说,(半亩方塘就像一面被打的镜子,澄澈明净。)补充。 师:把半亩方塘比方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突出水的澄澈透亮。 “徘徊”是什么意思?
4、(人在一个地方来回慢步地走) 诗中指谁在哪儿来回地走? (天光和云影一起在水中来回地走,或者说他们在漫步。 在这明净的镜子中映着天光和白云的倒影,他们正在一起漫步。) 这是用拟人的方法阐述了这句诗的意思,你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吗? 把这两句诗读好。 这两句诗描绘了多么美的景色呀,(板书:景色) 师: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它示意了什么?(示意了水不停地流淌,也就是活水) 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 (3)引导学生理解 三、四句诗意 学生讲解,师适当补充。 “渠”是什么意思?“如许”是什么意思? 把诗意连起来说说。先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 (4)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书有感 有感 教学 设计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