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讲解导游词.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龙门石窟讲解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门石窟讲解导游词.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龙门石窟讲解导游词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冈石窟,甘肃天水得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日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龙门石窟讲解导游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洛阳市,是中外著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市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市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状况,向大家做简洁的介绍。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市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
2、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市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日,我们去参观的闻名遐迩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着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美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日要看的龙门石窟
3、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珍宝之一。 洛阳市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XX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才智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洁的锤凿,雕出如此雄伟壮丽又精工
4、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非常落后的条件下,的确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好了,各位挚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珍贵物品,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 【景点讲解】 各位挚友,现在大家左手边的就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内洞顶雕刻了一朵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整。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爱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殊是南壁的大势至菩
5、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雅,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美丽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非常生动传神。 请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侧并排坐西向东的这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闻是依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XX年起先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龙门 石窟 讲解 导游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