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研究分析.docx
《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研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研究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研究分析 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探讨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证券市场蒸蒸而上,而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与此相对应,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公司的稳健运行起到主动作用。 那么什么是公司治理?我国闻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从组织结构角度给公司治理下了一个定义:“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全部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1以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有图可知:股份制企业的治理结构主要体现为股东会、董
2、事会(监事会)以及以总经理为代表的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在这一结构下,全部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都是国有企业,通过国企改制实现上市的,而且我国的上市公司是在中国经济从社会主义安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诞生的,具有相当独特的“中国特色”。所以说中国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方面从一起先就先天不足,存在很多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
3、严峻 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是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股权高度集中的状况下,上市公司难以建立合理制衡的股权结构。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主要由于二方面缘由: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全部制改革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国有股或法人股是非流通的。 可见:我国的股份公司,特殊是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仍由政府持有,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到一半以上,占有肯定优势。而其次大股东的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从而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3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状况不仅阻碍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损害公司治理绩效,而且会干脆诱发大股东操纵和大股东“掠夺”。 2.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导致权力失衡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
4、结构,从表面看,形成了“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别行使最终限制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指挥权。但从实践状况来看,由于股权的过度集中,公众股东的高度分散,董事会往往由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限制,形同虚设,没有形成健全的、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机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一套健全的经理层聘选和考核机制。 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刚好 近年来,上市公司造假问题的曝光越来越多,从“银广夏”到“蓝田股份”、从“东方电子”到“庆云发展”上市公司在信息上的造假行为严峻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念;而且我国很多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报喜不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市公司 治理 现状 研究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