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调研报告 加强专合组织建设带动农夫增收 农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专合组织”)的发展,稳定了“分”的基础,创新了“统”的方式,丰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能有效解决单个农户“办”不了、政府“包”不了、集体“统”不了的事情。截止2008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专合组织18678个,其中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的合作社5086个,经各级科协备案的农夫专业技术协会10134个,其他专合组织3458个,成员达到216.7万名,带动农户481万户,占总农户数的36%,成员人均纯收入6971.8元,带动农户人均纯收入5650.3元,分别比一般农户高74%
2、和41%。实践证明,办好一个专合组织,能振兴一个产业、创优一批品牌、搞活一地经济、致富一方农夫。 但是,目前我省专合组织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相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对专合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相识不到位,尚未把专合组织的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个别基层干部还存在怕农夫联合后难于管理的相识,一些农夫认为专合组织是“归大堆”,存在失去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担忧。 二是扶持政策不到位。农夫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支持政策,为专合组织营造了发 1展环境,但对专合组织及其成员急需的建设项目支持、信贷支持、人才支持、农业保险扶持、自营进出口权等政策还未配套,资金、人才、经营风险等仍
3、是专合组织发展的瓶颈因素,制约其发展壮大。 三是税收实惠不明细。农夫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自产农产品和向本社成员销售农资及农机的增值税、农夫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农产品和农资购销合同的印花税,国家已明文免征,但对原单个农户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可免征的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是否对农夫专业合作社免征仍未明确。 四是内控机制不健全。我省专合组织多以当地干部、协会、企业等领办,多个牌子、多个市场主体共存于同一组织,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多为基层干部、非农人员和企业代表等,农夫成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公允爱护,民主管理机制亟待健全。 五是安排制度不完善。按成员交易额(量)安排盈余,是专合组
4、织必需坚持的安排原则。目前大多专合组织没有按交易额(量)的比例返还盈余,盈余安排制度不科学,安排比例远未达到60%,存在极少数强势成员获得专合组织绝大部分盈余的现象。 为此,现就加强专合组织建设,带动农夫增收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发展原则,敬重农夫意愿 专合组织是以同类农产品或同类农业生产服务为纽带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本质上是农夫自愿联合的利益共同体。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数字突击”、“行政办社”等政绩工程;二要坚持以农夫为主体、一人一票原则,防止少数人操纵专合组织;三要坚持按成员交易额(量)安排盈余原则,切实维护成员的公允权益。 二、营造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
5、度 我省专合组织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需大力扶持。一是建议尽快出台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夫专业合作社法实施方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法,有利于推动全省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各级政府每年应支配肯定的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专合组织的成员培训、生产设备购置、贮运冷链系统建设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三是加大涉农项目扶持。允许专合组织作为涉农项目实施主体,优先用于自身基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其服务实力;四是加大税费实惠扶持。接着出台免征专合组织的营业说、所得税等税种,减半收取或免收环评、检测等行政性收费;五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涉农银行业机构要降低贷款门
6、槛,实行贷款额度授信、产品订单合同抵押、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抵押等多种形式,为专合组织供应多渠道的资金支持。 三、出台激励政策,创新带动模式 专合组织正成为“为农服务、带农入市、促农增收”的主力军,出台激励政策、创新带动模式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须要。一是“专合组织+土地”,保底返利促增收。激励农夫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合作社,农夫既当社员又当股东还当农业工人,增加农夫的投资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形成多元增收的格局;二是“专合组织+超市”,降低成本促增收。制定实惠政策,降低进超市门槛,激励专合组织的鲜活优质农产品干脆进入超市,形成“农超”之间互信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三是“专合组织+项目”,体
7、制增效促增收。创新投资体制,激励和支持专合组织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参加“金土地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通乡通村马路等工程建设,提高其综合服务实力,打下农夫增收的基础;四是“专合组织+企业”,产业化经营促增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激励专合组织与农业企业联合和合作,形成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增加农夫的后续性收入;五是专合组织+人才,依靠科技促增收。制定扶持政策,激励技术人才(包括高校毕业生)进驻专合组织,提高其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增加农夫增收的后劲。 四、开展培训教化,培育专业人才 专合组织的持续发展,人才培育是关键。财政应支配专项资金,建立培训基地,将专合组织人才培训纳入新型农夫培训安排,力争用3至5
8、年时间,培训2万名左右以理事长为主的专合组织经营管理人才、2万名左右以会计为主的专 合组织理财能手、2万名左右以生产技术为主的种养能人、5千名左右以经管干部为主的县乡基层业务辅导员,培育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专合组织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育造就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业务工作本事强、热心合作事业的专合组织业务辅导员队伍。 五、加强指导服务,提升发展质量 专合组织的健康发展,指导服务是重要手段。一是健全规章制度。要明确指导服务部门,帮助专合组织完善章程、制定规范管理的财务会计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二是强化农夫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广泛开展农夫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做强一批产
9、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质量平安优、品牌效益高、出口实力强、服务设施全、带动农户多、社会效果好的示范专业合作社;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合作社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通过合同约定,农夫既可获得保底股金,又可获得务工收入,还可获得利润分红等;四是加强信息服务。尽快建立省级农夫专业合作社信息网,与中国农夫专业合作社网互通互联,为专合组织供应法律、政策、技术、贸易、市场信息和沟通工作的开放式服务平台,使之成为农夫专业合作社面对市场、走向世界的桥梁;五是治理乱收费。尽快出台配套文件,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专合组织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为其供应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夫专业合作社法调研报告 农夫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农夫专业合作社法 农夫专业合作社法 某市农夫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杨凌农夫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滦县农夫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农夫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 农夫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2 乡镇农夫专业合作社调研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