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晨读、晚读材料2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晨读、晚读材料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晨读、晚读材料21.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晨读、晚读材料21 【热点作文好段落】热点13思辨作文的正确打开方式 1.读材料。领会命题人的命题思维和命题意图。抓住关键词,紧扣关键句;关键词中有作文话题,关键句中有命题指向。2.找话题。思辨话题或明或暗,主要观点也或明或暗,明的要找出来,暗的要悟出来。先精准找到或明或暗的思辨话题,然后确定观点立意。3.扣概念。写作时,对话题概念的内涵要有清晰的理解,这是基准。 4.明立意。立意要学会从小角度切入,以小角度精准撬开大话题。思辨作文话题是一个大概念,800字左右的篇幅,想要把一个粗象的概念,在两者甚至是三层关系中论述得清楚明白,很难做到,很容易大而无当。所以,要对概念内涵尽量做出“落地性理解
2、”,也就是找到一个切入角度,小角度切入,撬开大话题。5.联现实。要结合现实谈自己的感悟、认识与思考。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个性感悟,是作文有区分度的重要内容。高考作文提倡真实有个性的表达,避免千人一面,引起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6.明思辨。关系型、思辨型作话题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方面的关系,它们互相关联,有时还可能是对立存在。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二者或者多者之间的对立统一辨证关系,找到不同关系主体在本质的区别,思辨也就有了针对性,论述也就有了深刻性。注意要突出论述的主体,多不要平均用墨,中庸论调。7.巧构思。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正文主体段有哪些内容,各段在全篇各承担什么论述任务。构思的主
3、要内容:引材料,得观点(尽量简短);解释话题的概念内涵;阐述话题双方(多方)的思辨关系(突出一个主体,多不要平均用墨);联系社会现实证明观点;联系时代 、社会和青年人身份谈这一话题的现实意义;结尾总结强化中心观点。构思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并列式、递进式、比照式。8.写深刻。写得深刻的三点:一是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析现象,找原因,析危害;二是学会拓展思考,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由现象到本质,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和国家;三是要回到现实,有我的身份意识,联系到社会、时代和国家。 【出错率达到90%的实词,不敢不背】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爱】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
4、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按】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拜】误:拜见 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误:报告 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5.齐孝公伐我北鄙。【鄙】误:轻视 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壁】误:城墙 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
5、巢【病】误:生病 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除】误:免除 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9.师进,次于陉。【次】误:依次 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10.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卒】误:完毕 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修辞手法难点识记】【知识点讲解】 1.定义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义相似、相近、相
6、衬的对偶形式。例如: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4.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目的。 【真题分析对偶】【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 剪纸灯
7、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思路】对偶+构成(修辞内容,什么和什么对偶)+效果分析(结合文段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5分)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修辞内容,构成,什么和什么对偶)(2分)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效果分析1),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效果分析2)。(3分)评分参考:答出给2分,答出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名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材料 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