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16058504 课程名称: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英文名称: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ample Investigation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 时: 64 学 分: 4适用对象: 应用统计学,统计学考核方式: 考试 先修课程: 微积分、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二、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抽样调查及其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以及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步骤与设计流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并要求具有对一般实
2、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制订抽样方案的能力。This curriculum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sampling survey and sampling survey, as well as several basic sampling methods, steps and design process of sampling survey. Students lear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sampling technology through this course,
3、 especially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stimators, and require the ability to choose suitable sampling methods and draw up sampling plans for general practical situations and specific situation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专业课、选修课2、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基本理论方面,掌握抽样技术的基
4、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基本方法方面。要求: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场合、条件、程序、要点,熟知获得各种抽样估计结果的步骤和结果的含义;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具有对一般实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制订抽样方案的能力。四、教学内容四、教学内容第第 1 章章 概论概论(一) 目的与要求1. 目的: 让学生掌握抽样调查的意义与作用2. 要求: 掌握抽样调查的意义与作用(二)教学内容第 1 节 抽样调查的意义与作用1.1.1 什么是抽样调查1.1.2 非概率抽样1.1.3 概率抽样1.1.4 抽样调查的作用1.1.5 抽样调查与普查的关系 第二节 抽样调查的发展历史1.2.1
5、国际抽样调查的发展1.2.2 我国抽样调查的发展 第三节 抽样调查的主要应用 (三)思考与实践抽样调查的意义与作用有哪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并且,课堂中通过数据案例分析,并结合软件现场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围绕重点、热点问题留作业,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讲解、讨论等。第第 2 章章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一) 目的与要求1. 目的: 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概念2. 要求: 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总体与样本2.1.1 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2.1.2 抽样单元与抽样框2.1.3 总体指标的类型2.1.4 样本、样本量与抽样比2
6、.1.5 固定总体模型与超总体模型第二节 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2.2.1 简单随机抽样2.2.2 分层抽样2.2.3 整群抽样2.2.4 多阶抽样2 2 5 系统抽样2.2.6 不等概率抽样第三节 误差与精度的表示方法2.3.1 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来源2.3.2 均方误差、方差与偏倚2.3.3 误差限与置信度2.3.4 精度与费用(三)思考与实践常用的基本抽样方法有哪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并且,课堂中通过数据案例分析,并结合软件现场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围绕重点、热点问题留作业,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讲解、讨论等。第第 3 章章 简单
7、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一) 目的与要求1. 目的: 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2. 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3.1.1 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3.1.2 简单随机抽样的实施方法3.1.3 简单随机抽样在抽样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 总体均值与总量的简单估计3.2.1 简单估计量及其无偏性3.2.2 估计量的方差3.2.3 估计量的方差估计第三节 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3.3.1 对总体的描述3.3.2 估计量及其性质第四节 样本量的确定3.4.1 确定样本量的原则与主要考虑因素3.4.2 估计总体均值或总量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3.4.3 估计总体比例时样
8、本量的确定方法3.4.4 逆抽样方法第五节 放回简单随机抽样3.5.1 估计量及其性质3.5.2 设计效应与样本量的确定第六节 子总体的估计3.6.1 问题的提出3.6.2 子总体均值的估计3.6.3 子总体总量的估计(三)思考与实践常用的简单抽样方法有哪些?(4)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并且,课堂中通过数据案例分析,并结合软件现场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围绕重点、热点问题留作业,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讲解、讨论等。第第 4 章章 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一) 目的与要求1. 目的: 让学生掌握分层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2. 要求: 掌握分层抽样
9、和分层随机抽样(二)教学内容第 1 节 概述4.1.1 什么是分层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4.1.2 分层抽样的特点和适用场合4.1.3 记号第 2 节 简单估计量及其性质4.2.1 对总体均值或总量的估计4.2.2 对总体比例的估计第 3 节 各层样本量的分配4.3.1 样本量分配对精度的影响4.3.2 比例分配4.3.3 最优分配4.3.4 某些层需要超过 100%抽样时的修正第 4 节 样本总量的确定4.4.1 影响样本总量的因素4.4.2 估计总体均值的情形4.4.3 估计总体总量的情形4.4.4 估计总体比例的情形4.4.5 给定总费用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第 5 节 分层随机抽样效果分析4.
10、5.1 分层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4.5.2 最优分配在精度上的改进4.5.3 估计总体比例时分层和最优分配精度上的得益4.5.4 从分层样本估计分层抽样的效果4.5.5 分层标志的选择及最优分层4.5.6 层数的确定第 6 节 若干进一步问题4.6.1 偏离最优分配时对方差的影响4.6.2 多指标情形样本量的分配4.6.3 层权误差对估计量的影响4.6.4 事后分层(三)思考与实践常用的分层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并且,课堂中通过数据案例分析,并结合软件现场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围绕重点、热点问
11、题留作业,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讲解、讨论等。第第 5 章章 比估计与回归估计比估计与回归估计(一) 目的与要求1. 目的: 让学生掌握比估计与回归估计 2. 要求: 掌握比估计与回归估计的作用(二)教学内容第 1 节 概述5.1.1 问题的提出5.1.2 比估计与回归估计的作用与使用条件第 2 节 比估计5.2.1 定义及基本性质5.2.2 方差估计及置信限5.2.3 比估计与简单估计的比较5.2.4 乘积估计第 3 节 回归估计5.3.1 定义5.3.2 贝塔为设定常数情形5.3.3 贝塔为样本回归系数情形第四节 分层比估计与分层回归估计5.4.1 分别比估计与联合比估计5.4.2 分别回归估
12、计与联合回归估计5.4.3 各种估计量的比较与选择第五节 比估计与回归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5.5.1 有关简单随机样本中心矩阶的基本结果5.5.2 比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5.5.3 比估计偏倚的消除或减少办法5.5.4 回归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三)思考与实践比估计与回归估计有哪些作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并且,课堂中通过数据案例分析,并结合软件现场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围绕重点、热点问题留作业,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讲解、讨论等。第第 6 章章 不等概率抽样不等概率抽样(一) 目的与要求1. 目的: 让学生掌握不等概率抽样2
13、. 要求: 掌握不等概率抽样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6.1.1 不等概率抽样的必要性及优点6.1.2 不等概率抽样的主要分类6.2 放回不等概率抽样(三)思考与实践不等概率抽样有哪些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并且,课堂中通过数据案例分析,并结合软件现场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围绕重点、热点问题留作业,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讲解、讨论等。第第 7 章章 二重抽样二重抽样(一) 目的与要求1. 目的: 让学生掌握二重抽样2. 要求: 掌握二重抽样(二)教学内容第 1 节 概述7.1.1 什么是二重抽样7.1.2 二重抽样的作用7.1.
14、3 二步抽样估计量求均值与方差的一般公式第二节 为分层的二重抽样7.2.1 二重抽样的样本抽选方法7.2.2 二重分层抽样的估计方法第三节 为 PPS 抽样的的二重抽样第四节 为比估计与回归估计的二重抽样7.4.1 二重抽样的比估计及其性质7.4.2 二重抽样的回归估计及其性质(三)思考与实践二重抽样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并且,课堂中通过数据案例分析,并结合软件现场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围绕重点、热点问题留作业,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讲解、讨论等。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时数教学时数讲讲课课习习 题题 课
15、课讨讨 论论 课课实验实验其其 他他 教教小小计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学学 环环 节节第一章 概论8 学时8 学时第二章 基本概念 8 学时8 学时第三章 简单随机抽样。8 学时8 学时第四章 分层随机抽样。8 学时8 学时第五章 比估计与回归估计。8 学时8 学时第六章 不等概率抽样。8 学时8 学时第七章 二重抽样。8 学时8 学时总结与复习8 学时8 学时合计64 学 时64 学时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1、选用教材: 冯士雍、倪加勋、邹国华(著/主编):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中国统 计出版社,1998 年。 2、主要参考书: (1)施锡铨(著/主编):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年。 (2)茚诗秋.丁元,周纪芗(著/主编):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年。 (3)谢邦昌(著/主编):抽样调查的理论及其应用方法,中国统计出 版社,1998 年。 (4)杜子芳(著/主编):抽样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5)卢宗辉(著/主编):抽样方法的系统研究,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年。 七、其他说明 无大纲修订人: 修订日期:2017 年 9 月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