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doc





《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业创新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基础性产业。为加快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牢牢抓住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发展现状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重农文化底蕴,县域经济坚实
2、,改革创新踊跃,培育了基础深厚、业态丰富、产能强大、技术密集、全链融合的乡村产业,在全国举足轻重,在国际上也享有重要地位。(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标准化水平高,为乡村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90.6亿元,农产品出口额1257.4亿元。粮食总产量5446.8万吨,油料总产量290.9万吨,蔬菜(含食用菌)、水果、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8434.7万吨、2938.9万吨、1451.8万吨、828.6万吨。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309个。“三品一标”主体、产品分别达到4054家、10275个。全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分别达到。(二)农
3、产品加工流通起步早、发展快、体系完备,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引擎。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55万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为6682亿元、1287亿元、56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达到1.93:1。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31家,交易额达到2767亿元。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冷链物流体系正在形成。(三)农业跨界融合步伐快,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猛,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20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6万家,年接待游客超1.9亿人次,营业收入402.7亿元。全省淘宝镇134个,淘宝村5
4、98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60.3亿元,农业数字经济超过600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804.1亿元,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7.9%。累计建设省级以上各类产业载体平台500余个。(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多、组织模式多样,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内在活力。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63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221家,其中国家及省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07家、1026家。农民合作社23.59万家,家庭农场8.65万家,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3.6万家。通过“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采取“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农户1800万户。202
5、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53元。(五)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为乡村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2020年,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128.9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4.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8.95%。全省超过99%的村(组)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超过99%的村(组)成立了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并完成登记赋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60亿元,发行农业农村领域专项债券516.27亿元,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基金认缴规模132亿元。第二节机遇挑战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一是战略层面,即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
6、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聚集,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二是市场层面,即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消费渐成趋势,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正在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三是改革层面,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牵动。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做文章,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创新层面,即技术创新的驱动。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5G、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与农业交互联动,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五是国际层面,即推动农业“走出去”“
7、引进来”。积极承接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优秀专业人才、精良机械装备、成熟服务模式和系统管理经验;全面对接RCEP、上合组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六是国内层面,即面向东中西部地区溢出优势服务资源。根据东中西部省份不同层次需求,输出产业发展模式、高素质人才队伍、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展现大省担当和社会责任。同时,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诸多挑战。表现在:现代生产要素供给不足,环境资源约束趋紧。城乡要素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资源要素下乡渠道尚未完全打通。土地超负荷使用造成地力下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6,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
8、然突出,海水倒灌现象没有完全遏制,基础设施短板凸显,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发展方式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创新能力尚有差距。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慢,现代育种基础薄弱、力量分散,品种同质化严重,部分设施蔬菜、大豆、果品、畜禽品种仍高度依赖国外。产业链条不够完整,龙头企业大而不强现象突出。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二、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品牌溢价有限。龙头企业“有群山无高峰”,主食加工链条相对较短,大企业大品牌相对较少,水果蔬菜等行业精深加工相对不足,冷链物流有待提升。乡村服务业发育不充分,现代服务要素缺乏。生产性服务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农村金融、研发
9、设计、信息咨询、品牌策划等服务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全链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压力大。平原、丘陵、山区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渠道单一,亟需构建多元权益增长与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的多元化与可持续。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以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为抓手,以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聚焦重点产业、集聚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构建
10、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动我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二节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资源,面向市场需求,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培育特色产品,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推进产品品牌化、品牌高端化。生态引领,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产业融合,联农带农。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深化农村
11、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城乡互促,共享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破除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城乡融合。发挥农民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补齐政策短板,形成全社会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格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资源要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三节战略定位乡村产业基础好、体量大、功能强,有条件、有责任先行一步,率先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将广大农村打造成实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发展模式的探索地、全产业链发展的新领域、农业功能外溢拓展的先行
12、军、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进一步擦亮“全国农业看”金字招牌。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示范省。拓展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多业态复合、产城融合“六种模式”,塑造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四型业态”,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先导省。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打好种业翻身仗。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强化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攻关和新设施、新装备推广应用。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领先省。推动产业高质量扩张、产品高质量开发、品牌高质量塑造、机制高质量创新,做精做深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成为全国典范和标杆。建设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先行省。以“发展绿色产业、调优绿色资源、生产绿
13、色产品、健全绿色制度”为重点,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省形成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建设乡村数字产业应用先进省。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建设农业生产性服务典型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农村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带动种养业、加工业及流通业改善结构、提升素质,以现代农业服务业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第四节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末,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
14、、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亮点纷呈,全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形成“区域产业协同、集群创新驱动、县域全面统筹、镇村联动发展”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粮食综合产能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产量继续稳居全国前列。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产值超十亿元农业产业强镇,创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乡土产业品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持续壮大。基本实
15、现农产品“应加工、尽加工”“宜精深、必精深”,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5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8: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农产品市场流通、物流配送体系更加完善,田头市场、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布局更加合理。乡村休闲农业优化升级。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深度发掘,业态类型不断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接待游客超过2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600亿元。乡村新型服务业类型丰富。农业服务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引导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达到1000亿元。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10
16、00亿元。第一节优化乡村产业布局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深化区域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培育打造“十大”优势区,构建全省乡村产业“点、线、面”联动发展格局。(一)粮棉油优势区。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发展,建设核心区的粮食产业集群;以核心区的大豆产业集群;以核心区的油料产业集群;以核心区的棉花产业集群。在沿黄及黄河故道、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特色水稻、杂粮、甘薯、马铃薯等特色作物,培育大米、小米、地瓜、马铃薯等地域特色品牌农产品。(二)果品优势区。重点在山区、陵山区、城西北轻度盐碱区发展特色水果,重点建设水果产业集群,培植城南
17、、城西北干杂果产业集群。培育苹果、黄梨、冬枣、小枣、蜜桃、樱桃等地域特色品牌农产品。(三)蔬菜优势区。重点在水源丰富、土质肥沃的沿河流域和平原区,发展食用菌、辛辣蔬菜、设施蔬菜等作物,在秸秆资源丰富区域重点发展食用菌等产品,培育城东蔬菜加工出口型、城中市场流通型产业集群。培植培强设施蔬菜产业,辛辣蔬菜产业,以及食用菌产业。(四)畜禽优势区。培育城中和肉禽、城中南生猪、城西北牛羊养殖加工、沿线乳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大黑牛、黑猪、小尾寒羊、黑山羊、鸡、麻鸭等地方品种开发力度,优化驴、兔、蜂、毛皮动物等特色畜牧养殖区域布局。(五)水产优势区。打造海产品养殖加工产业带,建设城西南及沿黄地区名优特大宗淡水
18、渔业产品养殖加工产业带,巩固发展海水鱼、刺参、扇贝、牡蛎、鲍鱼、海带等优势产品品种,突出培育刺参、牡蛎、大闸蟹、甲鱼、锦鲤等特色产品品牌。(六)花卉优势区。发挥我省食用、药用、观赏和工业用途花卉大省的资源优势,巩固拓展城北、城西南、城中、城东和城东南等花卉优势产区,突出牡丹、玫瑰、月季、菊花等产品品牌。(七)特色种植优势区。重点推进城东南沿海、茶产业发展,提升茶叶加工能力。重点发展金银花、丹参、桔梗、西洋参、北沙参、白芍、丹皮、黄精等道地药材,突出培育产品品牌。重点推进产业发展。创建一批市级、县级现代烟草产业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格局。(八)传统食品优势区。充分发挥杂粮杂豆、特色畜禽等特色原料基
19、础优势,在地区重点开发乡土风味小吃、卤制品、酱制品、调味品、豆制品、腊味、面点等传统食品。培育特色食品品牌。(九)传统工艺优势区。在地区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传承特色技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培育产品品牌。(十)乡土文化优势区。发挥民俗文化优势,弘扬民间文学、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曲艺、杂技杂耍、传统体育竞技等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培育传统文化品牌。第二节突出优势产业粮食、油料、蔬菜、果品、畜牧、渔业等产业是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再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一)粮食产业。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吨
20、粮县”“吨粮镇”建设,支持市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发展以市为中心的粮食生产加工集中区。加快小麦、玉米、杂粮等优良品种选育,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加强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推进土地流转,大力推行全程社会化服务,通过订单合同等方式,引导加工流通企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加强粮食产后烘干、储藏等设施建设,提高初加工储存能力,降低产后损失。组建粮食加工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研发营养强化面粉、面制食品、烘焙食品、自热食品、休闲食品,小麦胚芽、戊聚糖等功能性食品及果糖、果葡糖浆等医用保健产品,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作物秸秆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
21、用,实现吃干榨净、全值利用。积极发展粮超对接、粮批对接、粮校对接等直采直供模式,加快“厨房”建设,畅通粮食供应“最后一公里”,创响“好粮油”品牌。(二)油料产业。引导油料产业向大豆产业区集聚。加强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选育,建设一批优质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整合农机、农艺、植保、土肥等技术资源,建设全程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完善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强化统一服务,通过订单等形式,发展加工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加强黄曲霉素降解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注重系列产品开发生产,优化加工工艺,提高产品品质。综合利用大豆资源,大力开发大豆蛋白制品。打造沿黄大豆、大花生两大产业集群。(三)棉花产业。优化棉花种植
22、区域布局,选育高质高效短季棉品种,推行间作、套作等种植方式。推进棉花加工工艺和纺织工艺深度融合,建立辐射棉花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物流集散地,实现区域仓储配送和加工纺织业的有效衔接,提高棉纺产业一体化程度。(四)蔬菜产业。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发展葱姜蒜基地。加快蔬菜品种提档升级,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系);制定发布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广育苗新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专用机械设备、智能管理和控制系统等,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智能化控制,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支持主产区建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扩建和新建产地批发市场。提高蔬菜预冷、保鲜、储藏等初加工能力,重点开展速冻、冷冻、脱水等蔬
23、菜初加工,鼓励净菜进城、净菜上市。加强蔬菜精深加工工艺和技术研究,开发生产调理食品、即食食品,拓展在医疗、保健、美容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农超、农社、农企、农旅等多样化产销对接模式,大力发展集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健康养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园区。(五)果品产业。开展品种和砧木创制工作,鼓励繁育功能性水果品种。推进现代果园建设,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适度扩大甜樱桃、草莓等促成栽培和葡萄、枣树等避雨及延迟栽培的生产规模。建设田头贮藏、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库存储、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设施,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果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发展果汁、果脯、罐头、果干等加工产品,研
24、究果酸、纤维素、色素、香精、油脂提取技术,开发营养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依托果业资源及现代果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拓展电子商务、果树认养等新模式新业态。塑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六)食用菌产业。开展大宗食用菌国产品种、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功能型新品种选育,加快食用菌菌种液体化进程。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生产食用菌及菌渣高效循环利用,打造“农菌林”“农菌牧”等多种循环新模式。加强食用菌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引进和更新,促进食用菌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出口能力强的加工流通企业。以食用菌产业为依托,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与观光、餐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乡村 产业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