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生产技术规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色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生产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色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生产技术规程》.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77.12.99H 05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国国家家标标准准GB XXXXX201X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Ionic rare earth mining In situ leach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征求意见稿)(2014 年 10 月)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GB XXXXX-201XI前 言本标准的第6章和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9)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赣州有色冶金研究
2、所、江西理工大学。本标准报名参加起草单位:赣州科源稀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小斌、杨勇、李健、李春、张树标、XXX、XXX、XXX、XXX。GB XXXXX-201X1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工艺过程相关控制指标、技术参数及矿山安全、环保等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采用原地浸矿工艺的离子型稀土矿山。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40532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9089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力设施GB l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GB l4161 矿山安全标志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l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l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26860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GB 5003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061 66kV 及以下架
4、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70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AQ 2005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 2007.1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 2007.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露天矿山实施指南AQ 2009 金属非金属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标准AQ 2011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标准GB XXXXX-201X2DZ/T 0204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22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 0240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GBJ l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22 厂矿公路设计规范GB
5、J 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13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Z l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JGJ 36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67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2004208 号文)3 术语和定义DZ/T 020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DZ/T 0204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离子型稀土矿山 ion-absorbed rare earth mines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离子型稀土矿床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须的稀土元素化合物及其他伴生矿物的矿山企业。3.2 全覆式
6、 complete coverage type矿体底部弱风化层或基岩位于侵蚀面以下,基本无基岩出露的赋存形式。3.3 祼脚式 barefoot type矿体底部弱风化层或基岩位于侵蚀面以上,基岩完全或部分出露的赋存形式。3.4原地浸矿 in situ leaching 利用溶浸液从天然埋藏条件下的非均质矿石中有选择地浸出有用成分并抽取反应生成化合物的采矿方法。3.5水冶车间 hydrometallurgy workshopGB XXXXX-201X3离子型稀土开采过程中,溶浸液配制及母液处理进而提取出矿产品(碳铵稀土)的场所。3.6浸取率 leaching rate稀土资源中离子相稀土资源占全
7、相资源的比率。3.7工艺池 process pool离子型稀土开采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功能各异的处理池总称。3.8高位池 head tank建于在采矿区山顶(或较高处) ,用于稳定和调节浸矿液或清水至在采矿块注液井(孔)中的压力、流量的工艺池。3.9母液中转池 Rare earth lixivium transfer pool母液经过自流或泵送至车间过程中,一般位于车间工艺池最低位置的用于中转母液的工艺池。3.10除杂池 Cleaning pool用于除去母液中所含杂质的工艺池。3.11沉淀池 Precipitation pool用于沉淀母液中的离子型稀土的工艺池。3.12集液沟 intercep
8、ting channel开挖于在采矿体所在山脚部位基岩出露或表土覆盖较少的位置,一般开挖至基岩,用于收集母液的沟。3.13集液巷道 The liquid collecting tunnel开挖于矿体底部,主要用于收集导流孔导流出母液的巷道。3.14GB XXXXX-201X4导流孔 deflector hole用高压水枪或千米钻钻出的用于将母液导流出的孔洞。3.15集液池 collecting reservoir一般位于集液沟最低处或集液巷道口附近,用于沉淀母液中所携带泥沙的小型工艺池。3.16注液井(孔)injection well开挖于矿体顶部便于浸矿液注入的井(孔) 。3.17监测井 m
9、onitor well用于取样检测是否有浸矿液(或母液)泄露所开挖的井。3.18环保井 Environmental observation well开挖于在采矿体流域下游适当位置,用于回收泄露的浸矿液(或母液) ,以减少矿山开采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的井。3.19母液 Rare earth lixivium溶浸液经过矿体过程中,通过离子交换,将矿体中的稀土资源及少量杂质交换出来,所形成的溶液。3.20上清液 liquid supernatant经过沉淀工序后,沉淀池上层的澄清液体。3.21渣头 dregs经过除杂工序后,在除杂池底部沉积下来的的含较多杂质的沉淀物。3.22渣头渣 the dregs
10、of dregs除杂工序产生的渣头经过进一步的稀土资源回收后残留下来的杂质沉淀物。3.23 GB XXXXX-201X5溶浸液 leaching solution由溶浸剂与水(或尾液)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溶液,用于注入矿层,交换矿物中化学成分的液体。3.24 溶浸剂 leachant用于溶解(交换)矿物的化学试剂。3.25 浸出液 leachate溶浸液与矿物充分接触、反应(交换)后,将矿物由固相转变为液相进入溶液,该水溶液称为浸出液。3.26 液固比 liquid-solid ratio溶浸液量与稀土矿体矿石量之比。3.27 稀土采选综合回收率 Rare earths mining and
11、separating comprehensive recovery rate稀土产品折算成稀土氧化物量与开采矿块内动用的离子相稀土氧化物资源储量之比。4 总则4.1 基本要求4.1.1 加强矿产综合回收,坚持合理的开采顺序,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在同一开采区内,实行贫富兼采,大小兼采,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对暂不能利用的资源应切实保护起来。4.1.2 矿山开采必须有相关许可证,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地方法规。4.1.3 矿山地质工作须达到生产勘探,方可作为矿块单体设计的依据。4.2 离子型稀土矿赋存类型分类根据矿体底部的弱风化层或基岩赋存状态分为全覆式和裸脚式两种。4
12、.3 矿山生产规模分类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 (2004208 号文),对稀土矿山建设规模规定如表 1。表 1GB XXXXX-201X6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级别最低生产建设规模计量单位/年大型中型小型 矿石(万吨)10010030306 万吨/年4.4 矿山服务年限规定小型矿山服务年限小于 10 年,中型矿山服务年限在 1015 年之间,大型矿山服务年限不少于 15 年。4.5 生产指标规定离子型稀土矿采选综合回收率应75%,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 90%以上。4.6 矿山环保规定离子型稀土开采应严格执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保障金制度,根据“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
13、编制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4.7 矿山安全生产制度离子型稀土矿山项目必须具备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遵守矿山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稀土矿山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5 矿山总体布置及服务年限5.1 矿山总体布置5.1.1 一般规定矿山总体布置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满足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符合国情、生产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合理布置。 矿山总体布置应根据矿山的
14、资源赋存状况,满足生产工艺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施工及检修等要求。矿山总体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1.2 水冶车间5.1.2.1 服务年限小于 10 年的稀土矿山的要求5.1.2.1.1 工艺池宜用简易池,应做好防渗工作,工艺池之间土质地面,应铺设混凝土地面,对车间范围内的陡坎,也应做好防滑、防塌相关措施。在池子周围要用桩、铁丝或篱笆等材料敷设好安全围栏,高度约 11.2m。上下池之间的梯路要加固好并作好防滑措施。5.1.2.1.2 基坑顶口应用材料加固,加固后基面应平整、密实,各基坑开挖完成、加固后,GB XX
15、XXX-201X7应在基坑铺设耐磨防水布(加防腐剂) ,其质量和加工应达到矿山生产及服务年限的需要。5.1.2.1.3 应有矿山防洪、排涝设计,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5.1.2.1.4 调 PH 用的酸罐要用耐腐蚀的玻璃钢、塑料材料制成,放置平稳并加固好,配好穿戴用的防腐劳保用品。5.1.2.1.5 矿山办公室、休息室、寝室、食堂等生活设施宜采用活动板房,活动板房的施工、使用等应符合下列要求:a)活动板房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绿色环保的相关规定;b)活动板房的选址应合理、布局得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和消防等相关规定。c)人员密集和荷载较大的场所应设置在底层。d)活动板房的电气设计、安装及供
16、排水设计、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5.1.2.2 服务年限大于 10 年的稀土矿山的要求5.1.2.2.1 工艺池宜用钢筋混凝土工艺池,钢筋混凝土工艺池的设计建设应符合 GBJ 141中相关规定,并做好防渗漏工作;工艺池应尽量利用地势形成阶梯布置,使母液处理各工序尽量依靠自流完成。5.1.2.2.2 矿山原材料仓库、产品仓库、辅助材料仓库、脱水房、配电房、化验室、值班室等应与车间毗邻。5.1.2.2.3 矿山办公室、休息室、寝室、食堂等生活设施宜采用永久建筑,永久建筑的施工、使用等应符合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 ,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等相关建筑设计规范。5.1.2
17、.2.4 生活设施以方便吃、住、行为原则,且应与矿山总体设计相符。5.1.2.2.5 生产用水应在不影响周边农业及生活用水的情况下,水泵房应设在矿区附近河流、溪流等水源。5.1.2.2.6 矿区生活用水应对照 GB 5749 标准执行。5.1.2.2.7 电力设施应参照 GB 50070 的规定执行。5.1.2.2.8 矿山道路设计参照 GBJ22 相关规定执行。5.2 矿山服务年限服务年限应按下式计算:-(式 1)AQE 92. 0式中: T矿山服务年限; Q设计资源储量(TR2O3金属量)t; 采选综合回收率; A生产能力,生产 REO(折算成 92%的氧化稀土) ;GB XXXXX-20
18、1X8E浸出率。5.3 开采进度矿山开采进度计划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a) 以国家指令性计划为依据,结合相关的法规及政策、矿山总体设计及离子型稀土资源赋存特点等因素,合理安排年度开采计划。b) 开采计划安排严禁“采富弃贫,采易弃难” 。c) 计划安排应尽可能集中,便于生产、管理。d) 各在采、备采矿块应安排合理,保证生产过程平稳、持续及相互衔接。e) 应合理安排开采进度,保证年度开采计划顺利完成。6 原地浸矿工艺浸采过程要求6.1 裸脚式赋存条件所采用的原地浸矿工艺6.1.1 一般规定6.1.1.1 集液沟、集液池等设施应敷设水泥沙浆作好防渗等措施,防止母液渗漏。6.1.1.2 离子型稀土矿开
19、采应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在矿山各个废水出露点设置废水收集装置,将收集到的废水返回生产工艺,实现闭路循环,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要求达到 90%以上。6.1.1.3 坚持清污分流并作好防渗工作,提高母液的回收率,有效防止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6.1.1.4 设备、管道等必须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6.1.1.5 采矿块下游应设置母液监测井(孔)和环保回收井,建立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定期动态监测体系。6.1.2 注液系统6.1.2.1 注液网井(孔)布设离子型稀土矿赋存深度 2m 以内(表土厚度2m) ,可考虑采用注液井注液;赋存深度超过 2m 的,可考虑注液孔注液。注液孔(井)深
20、度为见矿 0.51m;注液孔大小一般0.150.3m,注液井大小一般为 0.50.8m 左右。注液孔可用 6 分 PVC 管,下 1m 钻成带小孔的花管并插至孔底,管壁至孔壁处用棘草或其它材料充填。注液孔(井)采用菱形布置,尽可能减少注液盲区,其网度布置与山体坡度等有关应符合表 2 规定。表 2网 度坡度()注液孔(排距孔距)注液井(排距井距)151.02.0m1.02.0m1.53.0m1.53.0m15301.53.0m1.53.0m2.54.0m2.54.0mGB XXXXX-201X9302.53m2.53m 或不布置3.55.0m3.55.0m 或不布置网度的布置还与矿体的渗透性有关
21、,由于矿体渗透性的差异,应通过试验来进行确定,进行参数优化,尽可能减少注液盲区,同时也要防止穿孔(井)现象发生。6.1.2.2 高位池a)高位池的布设应根据矿山生产规模、矿块分布、矿山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确定,尽可能多控制矿体、经济合理为原则,包括浸矿液池和清水池各一个。b)高位池到拟采矿块的管路选型应以满足生产需要、兼顾后续备采矿块为原则。c)高位池建设地点应进行必要的地质工作,防止高位池的倒塌、渗漏。d)高位池应作好防渗处理,高位池大小应根据采场日注液量、车间水泵的输送能力及电力供应状况等综合考虑,一般容积为 50200m3。6.1.2.3 注液管网a)注液管网是指从高位池到各注液井(孔)
22、的管网系统。其管型、闸阀及数量应由拟采矿块单体设计确定,每个矿块的浸矿液与顶水宜用同一套管路系统。b) 注液系统管路识别标志应符合 GB 7231 的相关规定。c) 管路连接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注液前应进行试水,对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的,及时查明原因,予以解决,同时注液期间还应加强采场的管理。6.1.3 收液系统6.1.3.1 集液沟沿拟采矿体外围(山脚)基岩出露或基岩盖层较薄位置开挖集液沟,宽度 1 米左右,深度以挖到基岩为准,并作好防渗处理。6.1.3.2 集液池(沉沙池)在集液沟最低位置开挖集液池(沉沙池) ,以水泥沙浆敷底,并连接收液管路至母液中转池。6.1.3.3 母液中转池
23、由于母液不能直接自流到水冶车间,需在车间山脚下或附近建母液中转池,池体一般容积 50100 m3,并作好防渗处理;用水泵将母液抽至水冶车间的除杂池。6.1.4 输送管路系统6.1.4.1 浸矿液(清水)输送管路浸矿液(清水)输送管路是指从水冶车间配液池至高位池段管路,管路一般采用耐压PVC 管或钢管,具体管径大小需根据注液量大小确定,管路抗压强度需根据水冶车间配液池至高位池距离及高度确定。管路中间可安装逆止阀,防止管路破损而造成物料大量损失。6.1.4.2 采场注液管路高位池至矿块的主管路、主管路至各个注液井(孔)的管路管径大小需根据注液流量GB XXXXX-201X10选定,根据矿体的厚度,
24、通过管路闸阀控制注液量及注液速率。6.1.4.3 母液管路母液管路为矿块母液中转池至水冶车间管路,管径大小应根据预计回收母液量大小来确定。母液管路应尽量利用地势,采用自流形式,对于无法自流的,在母液中转池安装离心水泵通过管路将母液送至水冶车间,管路抗压强度需根据母液中转池至水冶车间距离及高差确定。6.1.5 辅助系统6.1.5.1 排水系统a)注液期间,注液井(孔)周围应开挖一条浅避水沟,降低地表径流对注液过程的影 响。b)以拟采矿块(段)为单元设置排洪沟,排洪沟断面规格与拟采矿块面积、矿区的水 文地质等因素相关,长度应满足矿块生产需要。c)集液沟以上适当位置开挖避水沟,减少地表径流对矿块收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色金属 矿山 地下开采 生产技术 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