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本白皮书版权属于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据研究所,并受法律保护,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注明“来源: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院将追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前 言言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 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指出,发展普惠金融,既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落脚点,也是金融供给侧
2、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不断加深, 进一步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可得性,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数字普惠金融越来越成为推动政策落地、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白皮书聚焦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及典型发展模式, 从理论研究出发,结合对多家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的广泛调研,深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首先,白皮书系统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意义,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体系,并从政策支持条件、 数字化基础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条件。其次,深
3、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并总结了各个模式的主要特点与业务情况。接着,结合理论研究与调研内容,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目前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最终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策略与建议。 本白皮书的撰写工作得到了中国移动、京东数科、字节跳动、华炫鼎盛、佰才邦、因果树等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目 录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 1 1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 1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 . 4 (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 5 二、数字普惠金融基础条件二、数字普惠金融基础条件 . . 7 7 (一)政策支持条件 . 7 (二)数字化基础条件 . 10 (
4、三)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 15 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 1717 (一)网络支付提高重点人群基础金融账户覆盖率 . 17 (二)网络借贷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 19 (三)综合性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三农发展 . 21 (四)数字化理财促进大众理财意识觉醒,服务长尾客户 . 23 (五)互联网保险提升保险可得性与普惠性 . 25 四、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挑战四、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挑战 . 2727 (一)数字普惠金融监管面临新挑战 . 27 (二)组织体系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28 (三)目标用户基础素养和教育薄弱 . 28 (四)数字金融欺诈带来金
5、融排斥 . 29 (五)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来安全风险 . 30 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建议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建议 . 3131 (一)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 31 (二)强化基础,教育用户 . 32 (三)生态构建,提升能力 . 33 (四)安全防护,加强风控 . 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 年) 1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一)(一)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又称为包容性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 2005 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宣传中提出来的,其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方便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
6、务的金融体系。 ”同年,普惠金融的概念进入中国,并得到推广。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通过发展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 11 个战略部署进行金融领域的改革。 2015 年年底,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 ,正式明确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官方定义: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 有效的金融服务。 ” 规划提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 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相比传统金融服
7、务体系而言,普惠金融更加强调服务对象的包容性、服务方式的便捷性、服务内容的全面性与无差异性以及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技术与金融业的不断融合,金融交易方式与服务模式也在不断演进,数字化、移动化与智能化的普惠金融成为大趋势。 数字普惠金融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DFI)概念是 2016 年杭州 G20 峰会上首次被提出的。根据 G20 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的定义,数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过数字金融服务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 它包括运用数字技术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 年) 2 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
8、一系列正规金融服务, 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是以负责任的、成本可负担的方式提供,同时对服务提供商而言是可持续的。杭州 G20 峰会发布的G20 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支付、转账、储蓄、信贷、保险、证券、理财、银行对账单服务等) ,通过数字化或电子化技术进行交易,如电子货币、支付卡或常规银行账户。 综合上述观点,本白皮书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是在成本可控、模式可持续的前提下,以各类数字化技术为实现条件,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现有金融体系覆盖不足的城镇低收入人群、农村人口、偏远地区人口等特殊群体以及小微企业提供平等、有效、全面、方便的
9、金融产品和服务。 相比于传统的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出如下几大特征及优势: 一是覆盖区域更广泛。一般的金融服务要想向基层进行延伸,往往需要依靠物理营业性网点和分支机构的铺设来实现。 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金融机构一般会选择将资源投放于人口密度大、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而对于位置偏远、人口较少或贫困落后地区的覆盖则会相对稀少或欠缺。相比而言,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化技术,在基础通信设施广泛覆盖的前提下,能够极大突破金融机构布局的地域限制,从而更大程度上为用户提供跨空间、无差别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向县域、乡村、社区的深入推进。 二是服务成本更低廉。 数字普惠金融
10、相比传统普惠金融服务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 年) 3 成本更低,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金融机构不管是铺设营业网点还是增加分支机构,都会带来一系列包括人力、物力、场地在内的固定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对偏远地区或人口稀少的地区来说, 当新增网点带来的长期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时,将会抑制一部分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取代相当比例的网点与人工投入, 同时使服务新增客户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在整体上为金融机构节省开支。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金融行业风控要求高等原因,传统金融产品与服务往往存在着宣传推广效率较低、 交易流程复杂繁琐等问题,在很大
11、程度上增加了金融业务的成本。而通过领先科技的创新应用则可深度解决这些行业痛点问题。例如,以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通过多维度分析用户信息与数据,识别用户需求,进行精准营销,从而减少金融服务供需双方的搜寻与匹配的时间,降低金融机构获客成本,从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三是服务对象更普遍。世界银行 2017 年开展的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显示,目前全球仍有 17 亿成年人没有金融账户,这些人的主要特征包括:几乎全部来自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接近三分之二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接近二分之一是失业人口。报告同时指出,收入过低没有开账户的必要、 金融服务成本较高以及金融服务距
12、离较远是这些人没有金融账户的主要原因。1可以看到,虽然各国积极开展普惠金融的发展, 但部分困难及特殊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障碍仍然客观1 世界银行, 2017 年全球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库:度量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革命 (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17: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intech Revolution)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 年) 4 存在,金融机构仅仅依靠传统服务方式或运营模式很难改变现状,也很难将这些潜在用户纳入其中。 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有普惠金融在服务对象大众化上的目标, 也有相应的落实技术作
13、为支撑和保障。例如,大数据技术能够使以往很难达到传统金融机构信用评估门槛的小微企业、 低收入群体也满足要求,帮助其获得信贷、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另外,新技术所催生出的全新业务形态,例如网络贷款平台、众筹平台等也增加了金融资本与普通用户参与金融活动的途径和机会。 (二)(二)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 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与商业可持续问题等多个方面上都有重要意义。 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在 2016 年发布的报告面向所有人的数字金融:推动新型经济体包容性增长 (Digital Finance for All:
14、Powering Inclusive Growth in Emerging Economies)中计算推测,到 2025 年,数字普惠金融的广泛使用能够使新型经济体的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3.7 万亿美元,该数值比正常情况高出 6 个百分点,同时创造出 9500 万个新的就业机会。Tavneet Suri(2016)在研究肯尼亚的数字普惠金融后估计,移动货币的使用提高了消费分配的效率,提高了肯尼亚人均消费水平,使 2%的家庭摆脱了贫困。Oliver Wyman(2017)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对于缩小普惠金融差距有巨大作用, 它可以满足社会底层人群和小微企业大约 40%的支付需求及 20%的
15、信贷需求。同时 Oliver 也测算出,数字普惠金融的累积效应能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 年) 5 推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 GDP 增长 2%-3%,低收入人群(每天收入低于 2 美元)收入增加 10%。 我国学者黄益平等(2018)研究认为,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缺乏商业可持续性, 而数字技术却为克服普惠金融的天然困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因此,他认为到目前为止数字金融所展示的最大优势是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宋晓玲(2017) 、张子豪等(2018) 、张贺等(2018)在分析我国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后都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龚沁宜等(2
16、018)通过我国西部地区 12 个省市 2011-2015 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地区的贫困情况有十分明显的减缓作用。任碧云等(2019)基于对京津冀 2114 位农民调查数据的研究,指出数字普惠金融中的数字支付服务、 数字借贷服务以及数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对农村包容性增长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王馨(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弥补了适量的供给缺口, 减轻了信贷配给程度, 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帮助。 (三)(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体系主要由上层的政策支持、 底层的
17、基础条件以及中层的运行机制三部分构成。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 年) 6 图 1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其中,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中央政府一级的法律法规、国家战略和统一规划、 地方政府一级的发展政策以及各监管机构所制定的领域政策。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产物,尤其需要各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与协同监管。 基础条件主要指的是数字化基础条件与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其中,数字化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 以移动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网络通信和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化技术。 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主要包括社会信用信息体系、金融消费者保护及教育
18、体系。 运行机制主要指的是数字普惠金融体系中的主体通过一系产品与业务作用于客体的过程。 与传统普惠金融体系中只有金融机构与用户两方关系不同的是,数字普惠金融的主体增加了科技企业。不论是拿到金融牌照直接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还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 年) 7 技术支持从而间接服务金融用户, 科技企业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几年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形成了以网络支付、网络借贷、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为代表的业务形态。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则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典型业务为依托,为弱势群体、三农用户、小微企业等数字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提供普遍金融服务。
19、 二、二、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基础条件基础条件 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基础条件, 既包括国家大力政策支持、 完善的数字化软硬件设施, 也包括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一一)政策支持条件政策支持条件 一是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支持普惠金融。2017 年 9 月 30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 ,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2018 年 6 月 25 日,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 ,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 1500亿
20、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 0.5 个百分点 。2019 年 1 月 2 日,央行公告称,自 2019 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中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 500 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 1000万元” ,以扩大政策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将支小再贷款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 二是财税政策方面, 国家专项资金与税收政策鼓励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 年) 8 2016 年,财政部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明确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包括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
21、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以奖代补等 4 个方向。 专项资金综合运用业务奖励、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弥补市场失灵,保障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适用性。 在税收方面,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包括对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收增值税。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贷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等, 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农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 三是产业政策方面, 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视为数字普惠金融
22、提供坚强后盾。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 、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 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 等重要规划与政策,大力推动了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2017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 ,提出“十三五”期间金融信息技术工作的发展目标包括金融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信息技术持续驱动金融创新等, 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产业技术环境。 四是跨领域
23、监管政策方面, 多部门协同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首先在顶层设计上,各部门分工明确,避免了交叉监管和空白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 年) 9 管等问题。例如,2015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互联网金融监管领域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确立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职责分工。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 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人民银行负责监管互联网支付,银监会负责监管网络借贷、互联网信托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 证监会负责监管股权众筹和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 金融 发展 白皮书 20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