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阶段博弈的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oc





《基于两阶段博弈的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两阶段博弈的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 年第 2 期 基 于 两 阶 段 博 弈 的 中 小 企 业 集 群 协 同 创 新 机 制 研 究 ( 1. 李 , 军 1 ,朱先 奇 030024; 2. 1 ,张 琰 2 , 030027)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太原 摘 要: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中小企业集群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协同创新是中小企业 集群技 。 ; 术创新的重要形式 首先对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活动的核 心主体进 行了界 定 ; , 然后对 集群协 同创新 系统的结 构和各 部分 , 间关系与功能进行了简要描述 接着从狭义上的协同创新的视角 出
2、发 对 中 小企业集 群协同 创新的 博弈特 性进行了 分析 提 出协同创新过程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论断 ; 分别构建了基于中小企业和大学及 科研机构两 方的竞合博 弈模型、基于创 新创造 和风险承担及资源投入三因素的改进夏普 利值法 分配 模型,同 时对合 作契 约达成 条件 进行 了分析,提 出了 基于层 次分 析法 ( AHP 法) 的分配博弈权重因子 计算方法; 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对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问题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学术 参考 价值。 关键词: 中小企业集群; 协同创新; 博弈分析; 契约; 夏普利值法 中图分类号: F27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4 9
3、72X( 2018) 02 0069 07 DOI:10.16011/ki.jjwt.2018.02.011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大量相互联 他们认为中小企业集聚区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 系的中小企业及其 他支持机构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 上的企业集聚,由于集群内较强的协同作用使得中 合 。美国的硅谷、意大利的 东北部和中部、印度 小企业集聚区可以与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区域进行竞 的班加罗尔、中国的东部沿海等地区的繁荣主要是 争 。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证明协 同创新能够给 中 得益于当地中小企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中 小企业集群带来技术累积效应和知识扩散效应,有 小企业集群对优化创新要素配置、
4、降低创新创业成 利于降低不确定性,提高创新成功率 。 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都具 有越来越重要的 影响。 Neumann 和 Morgenstern 在博 弈论 和经 济 行 从总体上来说,中小企业集群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 为中指出,大部分的经济问题都可以看作博 弈问 场之间的新型经济组织形态,其内部存在的多种不 题来分析 。因此 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也可以, 同的复杂关系使得集群从杂乱、零散的状态逐渐走 视为博弈问题来开展研究。事实上,中小企业集群 向有序化和系统化,而协同创新正是其复杂关系的 协同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 个不断动态 一种重要形态。因此,进一步探索中小企业集群协 博弈的
5、过程中前进的。 同创新的内在规律,探索合理的制度安排,对于优化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邓 集群的技术创新方式、降低技术创新的交易费用、促 爱民等( 2013) 发现集群内的复杂关系是既竞 争又 进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合作的博弈关系,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企业 一 、 研究背景 集群 创 新机 制 进行 了 理论 研 究 ; 闫 莹、赵 公 民 Piore 和 Sabel ( 1984) 提出了 新产业区域理论, ( 2012) 构建了基于合作意愿的博弈模型,并用实证 收稿日期: 2017 10 2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 科 学基 金 青年 科 学 基金
6、项 目 “省 域 装备 制 造业 绿 色 创 新效 率 评 价 、 空 间 关 联及 提 升 路 径研 究 ” ( 41401655) ;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山西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 网络联结机制研究 ”( 2016042007 1) ; 山西省 软科学研究项目 “金融发展 、 资源禀赋与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差异研究 ”( 2016041016 2) 作者简介: 李军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 士研究 生, ,研究方 向 产 业集群 创新: ; 朱先 奇 博 士, ,太原理 工大学经 济管 理学院教授,博士研 究生导师,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 、 战略管理 、 科技管理; 张琰,山西汾西重
7、工有 限责任公 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企业质量管理 、 企业审 计 。 69 1 2 3 6 7 8 李 军,朱先奇,张 琰: 基于两阶段博弈的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机 制研究 ; Li , , 方法对 模 型 中 变 量 的 关 系 进 行 了 研 究 ( 2014) 等 体 它们之间的跨组织协同具有天然的巨大优势 Haken 满 。 构建了基于合作 意愿的小微型科技企业集 足 在 协同学 中对协同 的定义和条件 群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小微型科技企业创新 合作意愿的稳定性 ; 杨皎平等( 2015) 构建了基于 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划分、探索式创新 和利用式创 新划分之上的合作技术创新博
8、弈模型,研究发现核 心企业与配套企业间的关系强弱对不同创新模式具 有不同影响 ; 代建生、范波( 2015) 构建了改进的 纳什讨价还价法博弈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合作研发 的利益分配 。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已经进行了相 当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 是,目前依然有两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探讨,一是 对中小企业集群 协同创新的核心主体界 定不够清 晰、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认识不够全面,二是对协同 创新核心主体博弈过程的研究不够完整。因此,本 文 从这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经过分析论证,提出 企业与大学及科研机构是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的 核心主体,进而描述了系统内的关系与功能,
9、并在此 基础上分析了协同创新的两阶段博弈过程,分别构 建了相应的模型,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 、 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 ( 一) 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核心主体界定 Porter( 1998) 提出新竞争优势理论,深入分析了 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他认为集群中学研方、 政府和企业长期合作,为企业提供了资讯、培训、研 究以及政策支持,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的 创新,还能 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与知识的转 移扩散 。 Pekkarinen 和 Harmaakopi ( 2006 ) 认 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由异质性参与者即企业、 大学、研究机构和中介组织组成 。陈劲、陈银娟
10、提出,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形成以企业、大学及研究机 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创新平台及金融机构等中介 组织为支持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创新模式, 通过技术创新主体与知识创造主体间的资源整合与 深度合作,产生 1 + 1 + 1 3 的非线性效果 。 事实上,大学及科研机构掌握了大量先 进的理 论知识并拥有一批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知识工作者, 是协同创新的知识源和人才源; 而具有 “弹性专精 ” 特点 柔性生产能力、 、快速市场响应的中小企业,是 协同创新的生产端和市场端; 此外 大学及科研机构, 的学术型文化与企业的应用型文化之间具有很强的 兼容性。大学及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造与创新的主 体,中小企业作
11、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 70 且集群内中小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是 基于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等内容为核心、创新能力 与资源互补整合为基础的协同。 基于以上分析,本 文认为中小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是中小企业集群 协同创新活动的核心主体,也是协同创新博弈的核 心主体。 ( 二) 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简要描述 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包括了政府、中小 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它们之间形成了 互相关联、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共同促进了协同创新 活动的开展。其中,中小企业及科研机构是协同创 新的核心主体,它们是 协同创新活动 的实施者,政 府、中介组织 其他相关企业是协同创新活动
12、的辅助、 者; 政府为协同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起到了引导创 新方向和监督 非法行为的作用,营造了有利于协同 创新的制度环境; 金融机构、咨询机构、法律机构、行 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协同创新提供了专业服务,起 到了 “润滑剂 ”和 “调节阀 ”的作用; 集群内供应链、 物流链上的其他相关企业为协同创新提供了配套生 产能力 物流与营销支持等 起到了完善产品及相关、 , 流程的作用。具体结构见图 1。 图 1 中小企业集群协 同创新系统结构 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在上文所述这些参 与者共同作用下,充分发挥集群区域市场效应、外部 经济效应、竞争与合作效应 促进了各 种创新资源的, 进一步集聚,降低了系
13、统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协同创 新活动的效率,实现了多方 “共赢 ”,提高了 集群整 体的创新能力。张在群( 2013) 认为,协同创新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专指产学研共同开展技术创 新或产品研发的活动,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中介组织 等其他支持机构及其交互作用与关系 。本文借 鉴他的观点,从狭义上的协同创新视角出发,重点研 究集群内中小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间的协同创新 9 17 10 11 12 13 14 15 16 及其博弈 ,研究范围如图 1 中虚线方框所示 。 弈; ( 4) 非零和博弈。 2018 年第 2 期 三 、 中小企业与学研协同创新博弈特性 ( 一) 竞合博弈模型构建 从微观
14、经济学视角来看,借鉴亚当 斯密的观 点,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学及科研机构都是以实 现自身经济利益 最大化为目标的自私且 理性的个 体,它们间的协同创新是在一个不断动态博弈的过 程中推进的。协同创新 依赖于各参与方 的有效配 合,需要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来规定或约束利益相 关者的行为。如果缺乏有效的机制,协同过程中就 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协同创新活动就无法保障。另 一方面,协同创新成果应该如何分配也是决定各参 与 方满意与否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着协同创新行 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本文在梳理学术界已 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发现协同创新博弈实质上是一 个完整的过程,中小企业 大学及科研机构在开始协、
15、同前一定存在一个达成协同创新契约的博弈阶段, 即竞合博弈阶段; 协同创新契约达成后,一定也存在 一个协同创新成 果的分配阶段,即分配博 弈阶段。 竞合博弈阶段由于没有达成有约束力的合作契约, 所以各参与方在博弈过程中并不一定要追求帕累托 改进,具体表现为非合作博弈的形态; 分配博弈阶段 由于已经达成了有约束力的合作契约,所以 各参与 方一定会追求帕累托改进,具体表现为合作博弈的 形态。具体见图 2。 图 2 中小企业与学研协同创新博弈的完整过程 本文认为,只有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完整博弈, 集群内中小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之间才能最终形 成稳定的协同创新关系,并对今后进一步技术创新 或产品研发协同
16、形成正向反馈,从而有利于协同创 新联盟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四 、 竞合博弈阶段建模及分析 这一阶段,由于中小企业 大学及科研机构尚未、 达成合作契约,它们之间是充分竞争的动态博弈关 系。这一时期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有约束力的契约来 限制彼此的行为 ,所以这一阶段协同创新博弈总体 上并不一定追求帕累托最优或改进,存在两种基本 的状态即协同和背叛。这一阶段博弈基本条件为: ( 1) 个体理性; ( 2) 个体行为的不确定性; ( 3) 重复博 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就是强调产生这种经济集 聚现象的主体不是大企业,而是中小企业。集群中 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规模有限,资金也不是 特别雄厚,设备水平与技术储
17、备一般,与大学与科研 机构相比,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强弱或大小之 分,因此本文不讨论智猪博弈等问题。 将大学及科研机构 看作博弈的一方,将中小企 业看作博弈的另一方,则基于双方的竞合博弈决策 矩阵见图 3。 大学及科研机构 中 小 企 业 图 3 合作契约达成前的 竞合博弈决策矩阵 该矩阵满足以下设定: 1. 设中小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协 同创 新,双方单次协同创新的总投入为 V( 包括资金、技 术、人力、设备等投入,全部折算成货币) 。其中,中 小企业投入比例为 h,则大学及科研机构投入比例 为 1 h。 2. 若双方基于彼此间的信任关系采取协 同策略 则按投入比例来分享协同创新的总收
18、益, U。 U 和协同创新的效益系数 k 正相关( k 1) 。若双方 彼此之间都不信任对方,那么就不存在协同创新行 为,则双方都没有收益。如果一方协同,另 一方背 叛,则协同方的投入会被背叛方窃取,并导致今后不 再合作。 3. 中小企业以概率 q 选择协同策略, 1 q 选择 背叛策略; 而大学及科研机构以概率 p 选择协同策 略, 1 p 选择背叛策略。 4. 设中小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间协同 创新 受到正反馈作用的激励( 用 表示, 0) 。协同创 新行为受到的激励具有累积性,每次成功的协同创 新都会带来正向激励,协同次数越多,则协同创新效 果就越好,协同创新收益也越大。 根据图 3 的
19、博弈决策矩阵和假设条件,可以计 算得到中小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第 n 次协同创新 时,不同情况下的收益。 G1X = hVk( 1 + ) hV, G1Y = ( 1 h) Vk ( 1 + ) ( 1 h) V ( 1) G2X = 0, G2Y = hV ( 2) G3X = ( 1 h) V, G3 Y = 0 ( 3) G4X = G4Y = 0 ( 4) 71 状态( 概率) 协同( p) 背叛( 1 p) 协同( q) G1X, G1Y G2X, G2Y 背叛( 1 q) G3X, G3Y G4X, G4Y 李 军,朱先奇,张 琰: 基于两阶段博弈的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机 制研究
20、4。 : 中 小 则该矩阵可以简化为图 大学及科研机构 可以得到双方愿意协同创新的联合条件 k( 1 + ) k( 1 + ) , ( 10) 企 业 基于以上分析 政府应从以下方面努力促进协 。 k, 图 4 简化后的合作契约达成前的竞合博弈决策矩阵 同创新合作契约的达成 , 一是应提高效益系数 , ( 二 ) 合作契约达成条件分析 协同创 新效益系数越大 创新投入产出比越高 协同 由于中小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对对方只具有 不完全信息,若要保持创新协同,则必须使协同( q = 1 或 p = 1) 的期望与背叛( q = 0 或 p = 0) 的期望 的差值始终大于 0。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阶段 博弈 中小企业 集群 协同 创新 机制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