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探讨.doc





《稻飞虱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飞虱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探讨.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稻飞虱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探讨_县稻飞虱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探讨 我县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80万亩以上,05-12年我县连续八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荣誉称号。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品种的特性、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稻飞虱已经成为我县水稻栽培上最具有暴发性、危险性、灾害性的重大虫害严重地影响到优质、高效、安全农业的生产。 1、发生特点 (一)台风、降雨频繁对稻飞虱迁飞、扩散和繁殖起重要作用。 我县稻飞虱主要是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白背飞虱一般迁入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迁出时间为8月上中旬褐飞虱迁入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迁出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迁入时我县水稻正处于拔节
2、孕穗期为稻飞虱迁入、繁殖提供丰富的营养。稻飞虱的迁入高峰与台风的早晚密切相关。 (二)沿淮湖湾稻区稻飞虱虫量高于_、北部稻区。 我站历年_普查稻飞虱田间发生量沿淮稻区平均虫量一直高于南北稻区。20_年我县稻飞虱大发生沿淮湖湾区稻飞虱百丛虫量为5000-20000而北部稻区平均虫量为2000头20_年我县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7月15日我站人员_普查稻飞虱田间虫量沿淮稻区每百2000-15000而北部稻区为350-2000主要原因是沿淮湖湾区的生态条件极易适合稻飞虱的生长和繁殖。 (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以白背飞虱为主。 (四)稻区跨度大早中晚混栽桥梁田较多加重稻飞虱的发生。 20_年8月20日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稻飞虱 发生 规律 防治 技术 探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