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应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应用信息时代,新技术的使用日新月异,其中很多新型软件具有创作门槛低、易学易操作、互动性较强、信息传递快捷、呈现方式立体直观等强大优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让极简技术走进新课堂,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着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个体差异,新技能的掌握参差不齐,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部分幼儿茫然等待帮助,或一直处于失败状态;一个绘画活动结束,老师困惑于不断引导、提示后,幼儿的作品内容仍旧表现单一、缺乏创意;活动面面俱到,出现环节太多、容量太大问题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我应用美摄、微商水印、微课大师、简客等
2、软件,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进行微视频、课件、小游戏等的制作,在美术教学中大胆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了以下收获: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难点自学突破”,实现美工活动重要技能的学习从课内集体指导到课前自主解决在美术教学中,对于新技能的学习,老师无法在有限时间一一解决不同能力孩子的困惑,导致有些孩子无法进行有效的创作,体验不到活动的乐趣。针对这一问题,我利用微视频,将新技能的学习前置。在活动前将视频发布于班级群,布置学习小任务,请幼儿在家观看,并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家长适时地进行引导。例如,美术活动“二方连续折剪”的难点在于设计的图案两边要留白,剪的时候不能剪断,否则作品就会断开。每次开展这个活动,老师都
3、犹如“消防员”,忙于四处“救火”,苦于分身乏术:“老师,我不会”“老师,我的剪断了”“老师,我的又剪断了”忙得晕头转向,而活动结束成功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必须通过其他活动时间来继续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因此,我以二方连续折剪“爱心”为例,用美摄相机进行折剪方法、步骤的拍摄,并利用微商水印相机中视频与图片同屏的功能,将难点凸显,并借助卡通动图“爱心”形象的解说旁白,以技能学习前置的方式,让孩子在家先进行二方连续折剪方法与难点的练习,独立完成“爱心”作品的小任务。教学活动中,我先运用现场“纠错”的方式故意用错误的方式将“爱心”剪断,让孩子们来发现问题所在,帮助完成一个成功的作品,有了前期经验,孩子们个个
4、争当小老师,踊跃、积极地帮老师纠错,在孩子们说、教师梳理中进一步巩固了折剪的正确方法。孩子们在进行作品创作前就体验到成功,有了创作的信心,后续的“小小设计师”活动,孩子们都处于专注、自主的作品创作中,有序、安静的活动室,只是偶尔传来零星的寻求帮助的声音,老师再也不用疲于指导。已经熟练掌握二方折剪技能的孩子们,不用再把大量时间用在折剪方法的不断尝试中,而是倾心于创作,进行经验迁移、造型的创意想象、添画,自信满满的孩子们的折剪作品创意多多:田野里的稻草人、马路上的高楼、漂亮的帽子、闪烁的星宝宝、高空缆车让我惊喜不断!通过微视频将难点前置,不但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更为幼儿参与活动增添了自信,让美工
5、活动重要技能学习从课内集体指导到课前自主解决,有效保证了幼儿进行想象创造的时间,让孩子们从活动中体验成功与乐趣。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欣赏理解前置”,实现名画作品的赏析从即兴的浅显表达向酝酿后的个性表达转变很多名画欣赏活动,孩子们由于受经验、词汇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很好地理解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因为欣赏时间有限,在短时间的所谓“欣赏”后,幼儿说不出所以然,教师便着急地给“标准答案”,幼儿并没有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名画的美,常常一幅画三言两语就完成了一次欣赏活动。然而不同的人对同一幅美术作品,都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感受与评价,因此大多数幼儿是否真正体验到作品的美可想而知。借助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化
6、静为动、生动直观等优势与特点,我尝试对以往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惯有的课堂模式进行突破。例如,哈里昆的狂欢是米罗尝试超现实主义的初期作品,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的画面,好像散乱的满是奇怪的玩意儿。活动前,我运用抠图软件,将画面上每一个图案抠出,再结合及进行课件制作,配上背景音乐,将画面以动态方式呈现。将完整静止画面与动感画面欣赏相结合,发布于班级平台,让孩子们充分观察、想象,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并请家长引导孩子用适当的词汇与语句进行讲述,编成小故事。随后,我以“快乐分享会”的形式,将孩子们的作品导入交互式白板资源库,根据不同孩子们对不同画面部位的想象与诠释,将名画相应部位放大并同屏出示他们的绘
7、画作品。因为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有了经验、信息的积累与铺垫,孩子们在活动中敢说、想说、有话说,大胆、自主地表达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动物王国的动物们在开心地举办舞会,小蜜蜂在弹琴,小动物们跟着琴声快乐地跳着舞蹈”“琵琶在唱歌,看到了流星雨,它就许了个愿望,希望自己的歌声变得悦耳动听”“所有的东西都疯狂地玩在了一起,两只牛娃娃舞绳子,冰淇淋在中间跳,小树桩玩累了在一边休息”“这是一场派对,蝴蝶在拉琴,精灵在荡秋千,两只猫在拉毛线,桌上的鱼烤熟了,好香呀,这是个美好的夜晚”教师也以学习者的身份,和孩子们一同诠释着画面之美。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孩子们在与同伴分享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丰富了词汇,
8、发现画面不同的美,教师的分享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了大师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信息技术的运用,让美术欣赏活动不再是一言堂、人云亦云的浅显表达,而是充满想象、充满新意、充满生机的个性表达,不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大胆想象、畅所欲言的积极性,而且让同一画面在不同的孩子眼中呈现出不同的个性之美,有效提升了幼儿富有个性的审美能力。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经验内化重组”,实现绘画作品的表现从整齐划一向个性创造转变美术教育能发展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而观察记忆想象重组创造表现是幼儿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因此,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想象,积累表现的素材,然后内化、重组、再现是非常关
9、键的。而在很多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只能在短暂的五分钟、十分钟之内进行观察、想象,然后进入创作环节,造成很多孩子长时间处于无法下笔的状态,作品的呈现多数整齐划一、缺乏创意。而利用信息技术,将经验准备前置,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创作力。例如:绘画活动“数字想象画”,以往活动,虽然也有通过让孩子们欣赏一些相关的优秀幼儿作品,但那只是一个美术活动的欣赏环节,时间短且不能做到针对某个孩子的喜好进行长时间停留,加上欣赏时间短,信息容量大,孩子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内化、表征,虽然欣赏的作品中不乏有多个数字组合的造型,但因为画面处于静止状态,孩子们印象不深,最终作品呈现出来还是比较单一,绝大部分都是一个数字的装饰,
10、以提供的欣赏作品中的变鹅、变蛇的简单形象居多,缺乏创意。改变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丰富孩子们的前期经验,由此在班级平台上,我发布了利用的平滑功能,制作出数字的各种动态变化的课件,并在课件中设置小游戏“数字对对碰”,让孩子们在自由改变数字方向、大小、叠放位置和自由拖拉组合的游戏中,边玩边想象:组合后的数字像什么?让孩子们先自主按自己的意愿定格欣赏、重复游戏,在看、想、说的不断感受中获得影像储存。绘画活动的分享环节,孩子们在与老师、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头脑中就会回放各种已经获取的信息,后续创作时自然调动许多已经内化的信息按意愿进行重组、布局,表现出了不同动态、色彩的数字组合造型:“、组合的跳舞的小姑娘”
11、“、组合的高架桥”“、组合的帆船上的毛毛虫”“、组合的表演杂技的熊猫”“、组合的骆驼”等。能力弱的幼儿也能进行双数字的组合、想象:“、组合的轮滑怪兽”“、组合的马路上的毛毛虫”“、组合的游泳的天鹅”等。幼儿呈现的作品不再单一,而是富有个性、充满想象。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幼儿对获取信息的内化、重组过程移到了课外,充分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让不同能力的幼儿在活动中最大化地展示自己,有效推进了幼儿素材积累与重组再造,促进了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想象与创作。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在分析、把握不同美术活动的重难点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中各种制作微视频、课件的软件,将难点、技能、经验内化重组等前置,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变化,让我深刻感受到: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但有利于孩子们获得经验、积累素材、掌握技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创作做好铺垫,同时还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更是为幼儿参与活动增添了自信、提供了充裕的创作时间,让孩子们从活动中充分体验了成功与乐趣,从而促使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作者:刘素萍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幼儿园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