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某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某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 XX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 通过开展税收自查自纠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税收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防控机制,测评企业税收风险和隐患,依法处理和化解税收风险,促进企业提高税收遵从度。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 每年3月份起先到12月份,税务都会要求对上一年度税负异样的企业绽开自查或进行纳税评估,假如企业平常没有留意限制税负或者税负过低,恭喜你,已经被纳入自查范围了! 税局开展的企业自查最主要目的是完成税款入库任务。 所以,假如贵企业一不当心税负没有达到行业水平,或者说企业“高瞻远瞩”有意留着一部分税不交,那么糊涂就要“恭
2、喜”贵企业了。拿这些欠税去交差,当然金额不能太小,只要能收上欠税,税务局一般不会再找贵企业的“麻烦”。假如这部分欠税已经在征管部门挂号了,又能引起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的相互博弈,到时候贵企业就是那个得利的“渔翁”。这样说来,好像是不照章纳税的倒还简单过关,或许有时候的确是这样。当然,我们并不激励企业这种做法。 那么多少金额合适呢?这里没有一个详细的标准,据说有些地方稽查局内部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企业报的自查数一般不得少于该企业上一年度纳税总额的%。%的数字也符合统计学原理。比如XX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54218亿元,其中稽查局查补入库的税款是513亿元,占%,考虑到XX年稽查任务增加了一倍,把比例
3、提高到%是有道理的。 或者你参照你所属行业的税负率平均数再偏上一点作为你须要补税的指标数。 大多数企业老板始终指示或要求会计税负不能做高,会计在老板压力下,税负做到极低。糊涂财税一个学员,公司年营业额1个亿,老板给财务下的指标,全年纳税不能超过30万,税负能不异样吗? 若不是老板或会计不懂税负原理或者不懂限制税负,企业一般也不会有意留着一块税不交,导致税负过低,税负过低,每年自查肯定少不了查你,而一旦要求 你自查了,不补税是很难受关的,最终还是会被补税,还会增加被加收滞纳金的风险。 所以,建议平常还是须要限制税负,造行业水平范围内,这样,一般不会被要求自查。 一旦被税局要求自查,绝大部分企业都
4、要老醇厚实的自查,自查即是税局给企业自己纠错的机会,假如自查环节不能通过,一旦转入稽查,企业的大麻烦就起先了。 那么怎样才能在自查环节过关而不至于遭到稽查局的重点检查呢? 首先,企业要重视每次税务检查。 衡量自己在当地所处的地位,是不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是不是当地行业的领头羊?假如是,企业应当明白自己毫无疑问已成为了税务检查的重点对象,稽查局会把优势力气集中于纳税大户身上,因为从重点税源企业挖税远比从一般中小企业见效要快得多。没有哪个企业敢说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即使请了中介帮助协查,仍不能高枕无忧,因此企业切不行轻视。 其次,企业应先把能在会计报表上体现的税款自查一遍。 比如印花税,现在许多省市
5、采纳了核定征收的方式,只要看财务报表的购销金额就可以匡算出购销合同印花税的金额。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加会导致印花税的产生,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收账款的增加也会导致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纳税义务的发生。还有土地运用税,从XX年起先,许多地方都大幅度提高了单位税额,税务局借助税务机关的征管信息系统,或者干脆从财务报表上就可以看出,企业所交的土地运用税是否足额。这些表面上易计算检查的税款肯定要报上去,这样可以赢得稽查局的好感,至少能给稽查局留下已经在仔细自查的印象。 最终,企业应当仔细比照自查提纲的内容进行自查。 自查提纲是税务机关依据以往对相关行业进行检查时发觉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检查提
6、纲,对每一个纳税人的自查都有指导作用。值得留意的是,企业在自查时不能仅限于自查提纲的要求,还应当跳出提纲,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自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稽查风险。 表面上的税款报上去后,假如税务局觉得还不满足,或者尚未达到想要的数字,一般要求企业在回去自查的,当然我们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拒绝然后再去递交自查报告,企业应当多与税务局的同志沟通,仔细把握机会再梳理一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疏漏了,以免留下后患。 自查期间,企业应严格根据税法规定对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自查。自查工作应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全部税种。 其中,四个主要税种的自查提纲如下: 一、增值税 (一)进项税额 1.用于抵
7、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样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样的发票用于抵扣。 2.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纳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样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状况。 3.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状况,详细包括:向经销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农产品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扩大农产品范
8、围,把非免税农产品(如方木、枕木、道木、锯材等)开具成免税农产品(如原木);虚开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虚开数量、单价,抵扣税款)。 4.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废旧物资发票是否真实合法。 5.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海关完税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6.是否存在购进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状况。 7.是否存在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状况。 8.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9.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10.是否存在将返利挂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帐或冲减营业费用,而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状况。
9、 (二)销项税额 1.销售收入是否完整刚好入账:是否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状况;是否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状况;是否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状况;是否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状况;是否存在将收取的销售款项,先支付费用(如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营业费用、托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等),再将余款入账作收入的状况。 2.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状况:将自产或托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用于内设的食堂、宾馆、医院、托儿所、学校、俱乐部、家属社区等部门,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将自产、托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安排、无偿捐助等,不
10、计或少计应税收入。 3.是否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状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4.是否存在购进的材料、水、电、汽等货物用于对外销售、投资、安排及无偿赠送,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的状况: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等费用,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将外购的材料变更用途,对外销售、投资、安排及无偿赠送等未按视同销售的规定计税。 5.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嘉奖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6.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
11、)用于销售,是否作销售处理。 7.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押金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8.是否有应缴纳增值税项目的业务按营业税缴纳。 9.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是否依法纳税:对增值税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征税的行为是否按规定纳税;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10.兼营的非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对不分别核算或者不 能精确核算的,是否按增值税的规定一并缴纳增值税。 11.根据增值税税法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代购货物、代理进口货物的行为,是否缴纳了增值税。 12.免税货物是否依法核算:增值税纳
12、税人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免税范围的问题;军队、军工系统的增值税纳税人,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福利、校办企业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兼营免税项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免税额、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是否精确? 二、营业税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一)营业收入是否完整刚好入账 1.现金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2.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3.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 4.向客户收取的价外收费未依法纳税。 5.以劳务、资产抵债未并入收入记税。 6.不按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递延纳
13、税义务。 (二)关联企业间供应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值理由,申报纳税时不做调整。 (三)按税法规定负有营业税扣缴义务而未依法履行扣缴税款。 (四)兼营不同税率的业务时,高税率业务适用低税率。 三、企业所得税 自查各项应税收入是否全部按税法规定缴税,各项成本费用是否根据所得税税前扣除方法的规定税前列支。详细自查项目应至少涵盖以下问题: (一)收入方面 1.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是否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从境外被投资企业取得的所得是否未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税计税。 3.持有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份(限售股),在解禁之后出售股份取得的收入是否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企业取得
14、的各种收入是否存在未按所得税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计税的问题。 5.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企业利润。 6.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或权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7.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 8.是否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嘉奖,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9.是否存在接受捐赠的货币及非货币资产,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10.是否存在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未按地区差补缴企业所得税。 (二)成本费用方面 1.是否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 2.是否存在运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3.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税务 风险 自查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