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15.最苦与最乐 一、教材分析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争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白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详细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担当责任,而不能躲避责任”,激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看法。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化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在驾驭争论文学问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3.领悟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呈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4.体悟作者宏大的才智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
2、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呈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2.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策略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把握作者绽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
3、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欢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今日,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高校者是如何详细阐述的吧。 (二)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子,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 1 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探讨法等。 二、检查预习状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 ) 如释重负( )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卸却( ) 监督( ) 凡属( ) 纵然( ) 答案 hu sh q ln mn xi d
4、 fn zng (2)驾驭词语 达观: 契约: 死而后已: 心安得: 失意: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仁人志士: 如释重负: 答案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买卖房地产等的文书,也是全部权的凭证。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不得志。哀叹时世的艰危,怜悯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方责任重大。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似乎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惊慌后的轻松开心。 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困、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苦痛都有方法解除,而独有责任
5、未了的苦像是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白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责任未了。 2.究竟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化阐述的? 明确自不待言,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 2 概括了全部的责任。 3.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他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责任未尽,因为未尽责任会受到良心的指责,并且无法躲避;人生最大的欢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苦痛中得来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结论:未尽责任是
6、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乐。 4.结合上述问题,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把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 其次部分(第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乐”。 第三部分(第 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躲避责任”。 四、再读文章,品析语言 1.品尝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翻过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15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