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docx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第11课 古代日本 【导入】日本的文字、服饰、建筑、茶道、书法、节日、相扑运动图片和中国的比较,我们感受到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大规模、全方位的学习中国的文化,并且至今还保留的很好。正如赖肖尔在当今日本人一书中说到的:“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大帝可能算个例外,但是后者的时代要晚的多,做起来要简单多了,规模也小得多。”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呢?那时候的中日关系如何呢?今日我们要学习第11课 古代日本,一起了解日本的历史。 【教学过程】 第一篇章:蛮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统一 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乐浪海中
2、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此处的“乐浪海”就是指现在的“日本海”。由此我们得知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由此我们得知,在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日本国王派遣使者来到洛阳,表示愿为臣藩,求汉朝皇帝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王册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并受赐“汉倭奴国王印”。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旧百余国,汉朝有朝见者,今使所通三十国”。由此我们得知,日本有30多个小国曾与汉朝发生过“通史”关系。 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
3、向三国中的魏国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当时在日本土的九州岛东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 ,下属30多个小国。统治该国的女王称“卑弥呼”。据记载,公元二三八年,卑弥呼派遣使者朝见魏帝曹睿。魏帝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 据公元478年大和倭王致刘宋顺帝表记载:“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乎海北九十五国。”由此得知: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大和,是在本州中部兴起的一个政权,它建立了大和国,如今日本的主体民族就是大和民族。 大和国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政权。最高统治者称“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都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
4、部”的形式组织生产。这就构成了大和国的这样的社会结构:大王贵族部民、奴隶。 “部”是大和国的生产形式,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海部”,此外还有织锦部、锻冶部,由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组成。“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阅读材料:“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抗拒中心皇室,政局非常混乱,地方上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 老师:依据材料回答,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改变? 学生1:统治阶级内讧 学生2:下层民众抗拒 老师:因此。六七世纪时的日本,政局动荡。 面对当时日本社会非常尖锐的社会冲突,大贵族奴隶
5、主实力强大,政局混乱的局面,在7世纪中期的时候,日本以中臣镰足为代表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中臣镰足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擅权专政的做法特别不满,想要改造日本社会,只有除掉苏我父子。于是,他和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起来发动了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心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这场政变称为“乙巳之变”。在政变之后,当时的日本急须要进行改革,并且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 老师:日本改革向谁学习? 学生:中国 老师:为什么向中国学习? 学生: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汉朝起先就有了往来,常常派遣使者到中国来。 老师: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据资治通鉴唐纪
6、记载:“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由此看出,当时的中国旺盛稳定。 据日本书纪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由此看出,日本选择以中为师,全面对中国学习。 其次篇章 以中为师,强国富民渐安定 为了向中国学习,日本多次派出访者来到唐朝,这些使者称为“遣唐使”。唐朝建立后的两百年间,日本正式派使者来到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或未到达唐朝的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受风暴, 实际到唐的只
7、500人左右。 据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记载:“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仿照唐制。”由此看出,日本的制度改革,多数是仿照唐朝的。如唐朝时的政治体制是三省六部制,而日本改革后的政治体制是二省八官制,日本仿照唐朝制度建立起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心集权制度。 原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那“天皇”这一称呼是何时出现的呢? 据日本书纪记载,608年,日本其次次派遣隋使,并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日本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心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心派官治理。 在经济上,日本改革也仿照
8、唐制,如唐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日本原来是由奴隶主贵族阶级霸占大片的优质田地,把平民变成自己的私有部民,部民们对于奴隶主贵族兼并土地,奴役部民和相互之间持续不断的斗争非常的不满足,导致阶级冲突激化。于是日本仿照唐朝均田制,实行“班田制”,并统一赋税。 日本改革经济上: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国家将土地颁给农夫,六年一颁,不能终生运用,也不能买卖; 3.统一赋税。 从646年起先,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一)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经济) (二)大化改新的结果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心集权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11 古代 日本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