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心得.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2022年7月21日至8月15日,我在我们忻州市代县枣林镇西马村参与了为期2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从小始终未参与过社会实践,为了响应学院的号召,增加自己的实践实力,丰富自己的阅历,我经一个亲戚介绍走进西马村参与农村支教活动。短短的26天时间,我感受了深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对这次实践活动产生了许多感想。 西马村是我市出名的水果出产村,全村耕地面积1800来亩,住户面积300亩,260户人家,1500来口人。村固定资产180万,村每年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生活在旁边乡村中属中等富有水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下,党的政策给村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使村子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2、村子里呈现一片阖家快乐,华蜜旺盛的景象。 进村后,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纵横有序的水泥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柳树,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土地平阔,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与我想象中的农村还是有着肯定的差别。后来,当我融入到村中的日常生活中去以后,我能清晰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状况很不错,虽没有达到古代盛世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村民之间相互关切,相互帮助,一片和谐的氛围。经济上的富裕和生活上的安静、祥和,使我毫不犹豫的用了安家立业这四个字来作为初到西马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300亩果
3、园收益可达每亩2000元左右,而葡萄更是达到了每亩5000元。当我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特色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非常兴奋的说道:“前年,我们村建起了县里第一家秸秆加工厂,利用庄稼秸秆制作牲畜饲料,为村子里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人民的收入”。由于此时是夏季,庄稼还没有丰收,还没有粮食秸秆,所以村里的秸秆加工厂还是呈现一片“门可罗雀”之情景。我真想在秋收以后再来西马村看看这县里唯一一个秸秆加工厂劳碌的情景。 其次天,我就经亲戚的带领来到了这个让我满怀新奇的西马村小学,终归我这是长大以后的一次支教当老师,而且也是我第一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学校并不算大,还算光明的教室和几张尚未残缺的
4、课桌,教室虽然小,但却很干净,教室后面有一个专栏,上面有学生们自己画的画,也有老师写的字。学生的画和老师的字相得益彰,是这个教室里面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这个学校设施比较简陋陈旧,和偏远山区的学校相比,这里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但与我们那的小学相比还是有着天壤之别。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忱和仔细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在26天之内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学问全部传授给他们。由于是放暑假,孩子们没有新学期的课本,只能向上一年级的同学借,很多书全是旧书,而且由于书本不够,平均每两个同学只能看一本。 在这26天的时间里,农村教化思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其后
5、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映像在我脑海中日渐加深。 每天当我给他们讲课时,孩子们都全神贯注的听着,孩子们用一种新颖的眼神看着我,让我感受到他们那渴望学习的劲头是多么的剧烈。他们虽没有城市孩子们那样见多识广,也没有城市孩子那样多才多艺,但他们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和活泼。他们对我在城市里的所见所闻都感到非常的新奇。不停的向我发出疑问,我就一一做出回答。就这样我们相互谈论着各自的地方的逸闻趣事,不亦乐乎。 由于村里面的教化资源,设施有限,他们小学课本自然、社会上面的试验老师只能让他们自己看,自己背,我只能给他们略微讲解一下这些试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他们都仔细的听着我的讲解作着笔记,我为他们没
6、能亲自看到试验而感到惋惜,也为他们仔细学习的看法感到欣慰。 在和孩子们这几天的学习沟通中我了解到,他们的愿望都是能考上高校,成为高校生。他们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溢了新奇和向往。但当我问他们考上高校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孩子都缄默了。或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还没有明白我问这个问题的含义,或许是始终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上高校,去大城市的话还在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以后将回到自己的家乡。农村的教化思想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起来。 我的一位挚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特别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7、! 当我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非常的沉重。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化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完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学习来考高校,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生活环境,实现自己美妙生活的幻想。但当这些村子里的傲慢考出去成为高校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情愿回到自己那还不富有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为家乡的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都憧憬美妙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考上高校的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照旧缺乏,生活照旧贫困,并且长期得不到改善。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
8、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以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这种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索,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家长和老师的教化思想在他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村里支教的日子里,我无意间见一位老大爷每天坐在同一个位置和村里的其他村民闲聊,那位老大爷每天满脸喜悦的和其他人闲聊着,后来我与那老人家攀谈起来。老人先向我问道我在那里上学,当我做出回答以后,老人家感叹的说:“高校生好啊,以后不用受苦”。我不解,就向老大爷询问其缘由,老大爷骄傲的告知我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也都前几年考上高校,毕业后去了城市生活,现在他们姐弟们都生活得不错。在谈到他孙子时,老人更加骄傲的告知我,
9、他的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中学考了前十名,以后要考高校,考名牌高校,到更大的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农村家长们同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以后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还要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西马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中等富有的行列。西马村的村民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状况。 孩子们是渴望学问的,村里也是须要人才和技术的支持来带动发展。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化观念发生改变,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化的重要性。在西马村支教的过
10、程中,我们了解到,将近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化费用当作自己将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化以不仅仅是财力物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化人才和教化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须要的不仅 仅是学问,同样还须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校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化事业! 下乡支教过程中所见所闻许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化问题。“社会的发展在教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化事业依旧面临许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才能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仍是非常的活跃,同
11、学之间相处的也不错,在他们身上散发的是一股浓浓的朝气,他们很天真也很单纯。从他们的脸上,你看不到哀痛,却能看到兴奋;看不到自卑,却能看到自信。这或许就是学问给予他们的力气吧。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能,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觉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加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念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很快也将走上社会,所以应当提早走进社会、相识社会、适应社会。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是深有体会,我也更加了解到我国农村的教化现状,社会实践是熬炼高校生实力和意志的一个既有效又重要的活动。是当代高校生成才的必由之路。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懂得许多,也学到了许多。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暑期社会实践我的心得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