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案[材料].docx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案[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案[材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案材料 诵读观赏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尝诗歌语言; 3.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观赏使至塞上、黄鹤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洁介绍唐诗的类型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二、诵读观赏使至塞上 1.简介作者 王维: 王维(701-761),
2、字摩诘,唐朝闻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诵读,理解诗意。 创作背景介绍: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访边塞的艰苦状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际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
3、情。 老师范读使至塞上,学生集体诵读。留意节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学生试说说每句诗的大意 明确: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疆慰问将士,始终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终点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最终遇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4.课文赏析 .让一学生朗读,小组探讨: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
4、讲解全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访的经验。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提问(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方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供应的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方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非常忧愤。 提问(2):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供应的答案: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
5、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品尝佳句: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日 圆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调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显明美丽)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丽的名句。” 总结感情: 描绘了塞外奇妙壮美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幻灯片7 使至塞上诗歌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妙壮丽的塞外景色。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让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6、日圆”一句。 在这纯然一色、荒芜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寂,又特别醒目, “直”字,使景物一下变得挺立坚韧,刚直有力。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供应参考: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成功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三、诵读观赏黄鹤楼 1.作者简介 崔颢: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2.诵读,学生听录音,画出节奏停顿;学生再反复诵读。(指名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 昔人/已乘/
7、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理解诗意: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 (3)诗人在最终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闻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远眺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密青翠;继而想起自己的家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4) 五、六句写看到的旺
8、盛景象,而 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憧憬。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观赏归园田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从今住在农村,亲自参与田间劳动,直至63岁去世。这首涛是他辞官的其次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附带说一下,在封建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依据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这个谥号是他死后挚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节操,可以叫“私谥”。 二、诵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材料 诵读 欣赏 古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