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及其对现代水资源保护的启发.docx
《我国古代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及其对现代水资源保护的启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古代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及其对现代水资源保护的启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古代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及其对现代水资源保护的启发 我国古代水资源爱护与利用探讨及其对现 代水资源爱护的启发 逯孝强 (聊城高校 环境与规划学院,聊城市 252000)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行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中国古代有着内涵丰富的水资源爱护与利用的思想。本文主要从对中国古代对水资源的相识、水资源利用与古代哲学思想、古代均水理念的演进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归纳,以对当代中国水资源爱护与利用供应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水资源相识;水资源利用;古代均水理念;思路方法 1 中国古代对水的相识、利用及其均水理念 1.1 中国古代对水的相识 对于水的相识最早的文章出自管子水地篇,其
2、中:“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者也。”1这里虽然没有干脆显明的说出水的本质,但抽象概括出了水是生命的根源的本质,形象的说明白水在大地中的流淌就犹如血液在人体内流淌一样,阐明白水的重要性。清代张宗法在其农学巨著三农纪中认为“水者,天地之气也,在内为气,出表为水。”他初步揭示了水循环的规律即“水与气的循环”,这种对水循环规律的揭示本身就包含对水资源本质的认知内容也对水的本质进行了揭示。周礼地宫稻 2人中提到了水资源的除草功能,“凡稼泽,夏以脸草荃夷之。”即用水把田间杂草淹死,到夏天多雨高温季节,在田间以水沤烂杂草作肥料。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还提到了水资源的肥田
3、、杀虫作用,“凡高仰田可棉可稻者,种棉二年, 2 翻稻一年,即草根溃烂,土气肥厚,虫螟不生。”2.川谷导气。国语周语下中说: “ 夫山, 土之聚也; 戮, 物之归也; 川, 气之导也; 泽, 水之钟也。夫天成而聚于高, 归物于下, 疏为川谷, 以导其气。”1 在此说明天地自然中川谷导气的作用。自然界的山之所以高, 蔽之所以深, 川之所以流, 水之所以聚, 是因为它们在水土整体中发挥协调的、统一的作用。自然界的水土构成一个整体, 水土的演替运动不仅是自然界存在的形成, 而且是自然界维持其秩序和平衡的缘由。对天地人系统来说, 更是人类财宝的源泉。有所谓“ 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 民乏财用”
4、 。国语周语上 由此可见,川谷导气, 水土演替是夭地人宇宙系统的交汇处地球表层系统运动形式。在川谷导气思想指导下, (禹贡传中太子晋提出了治水平土的几项原由: (l) 象天,(2)仪地,(3 )和民,(4 )敬神(未知因素),(5 )咨之前划,(6 )观民之究害。并指出: “ 不堕山、不崇蔽, 不防川、不窦泽。”因为“ 山, 土之聚也, 蔽,之归也;J 日, 气之导也;泽, 水之钟也” 。川谷导气还包含了自然界水循环的萌芽。吕氏春秋圆道中说: “ 云气西行, 云云然, 冬夏不辍; 水泉东流, 日夜不休, 上不竭, 下不满, 水为大, 重为轻, 圆道也。” 高诱注: “ 小者, 泉之源也, 流不
5、止也, 集于海是为大。水浊而重升作为云是为轻。”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 我国气候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 海洋水蒸腾, 再由东南季风携带至大陆, 形成降雨, 降雨形成地面通流, 再顺着西北高, 东南低的地势, 流入海洋。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水资源的相识时间久远,且思索深化,有着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表现,这些思想也为古代对水的利用和爱护起到了奠基作用。 1.2 水资源利用与古代哲学思想 思维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确定因素,它依据客观世界(包括自身)的信息,使人类能够相识和主动影响客观世界,水作为一种极其重要而改变常见的环境与资源因素,它培育了人类,又以旱涝灾难熬煎人类,所以水及其改变给人类
6、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是人类思想最重要的素材,人水关系是随着社会演化而改变,从一个侧面勾画出人类发展史。对水的利用关键在于使阵发性的降水转变成可连续供水的水资源,人们在实践中相识到,降水在天,蓄水在地,治水在人的哲理,天地人也就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相识世界的基本框架。 我国古代主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自古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古代洪水传闻虽多,但唯独中国才有夏禹治水的故事,这表明实践对思维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治水的方针上,夏禹实行顺水势而导之的方针取得胜利,说明相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有力保证。农时是阳光、气温与降水都宜于作物生长的时段,治水与精耕细作是保水肥、抢天时和争地利的
7、方法,体现以人治地,以地补天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水分循环和液态水是阴阳冲突与和谐的产物,它是相宜的温度、气压与水分的地理差异存在的基础,体现中庸之道的哲理。水过多成洪涝,过少成旱,只有风调雨顺,才是好年景。水平被看作是平衡的标记!古代以都江堰为代表的一批水利工程,就是利用水平的原理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的自流调控的设计理念。 老子认为水的性质表现哲学的柔,他说:“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意思是:水哺育万物,却能下而不争,所以体现柔性哲理。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毅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就是说,水最柔弱,又最能攻坚毅,它物是无法替代的。古人用“水能载舟,亦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古代 水资源保护 利用 研究 及其 现代 启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