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实验课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工学实验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学实验课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工学实验课教案 电工学试验课教案 试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试验二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试验三 叠加原理的验证 试验四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试验五 日光灯线路的连接 试验六 功率因数的提高 试验七 三相负载Y.的接线方法 试验八 三相负载的接线方法 试验九 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限制 试验十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限制系统 1 试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图绘制 一 试验目的: 1理解电路中电位及电压的概念。 2 通过试验数据证明电位具有相对性而电压具有肯定性。 3学会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二 试验原理:在一个确定的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凹凸视所选参考点的不同而变。但随意两点间电位差是不变
2、的。它不因参考点电位的改变而变更。 FI 1R1510I 3AR21KI 2B+12V510R3+6v-R4300三 试验内容: E510DC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调为E1= 6V 。E2=12V,接入电路中。 2 以图中A点为电位参考点,分别测量B C D E F 各点电位值及相邻两点间的电压值,Uab Ubc Ucd Ude Uef Ufa .2 以D点为参考点。分别测量以上2中数据。 四 留意事项: 测量时万用表黑表笔与参考点相连,红表笔与待测点相连。 2 试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 试验目的:学会运用直流电压表、电流表和数字万用表测支路电压、电流,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二 试验
3、原理:KLC即I0 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为零。 KVL即U0 任一回路,各元件电压代数和应为零。 FS1I 1R1510I 3AR21KI 2BS2+12V1-S1R4R3510+I I-S2S36vS3300D三 试验步骤:如图 E510DC 1 熟识电工试验台上各元件性能及稳压电源运用方法;将直流稳压电源调为6V,12V。留意切换开关位置; 2熟识数字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各量程驾驭电压并电流串的测量方法。 3.用万用表测各电阻值,并记录。 4.随意设定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选定电路中的随意节点验证KCL的正确性, 5.选定电路中的随意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 6.数据记入表22.四:留意事
4、项 : 1。严禁带电测量电阻;防止并联电阻存在;留意仪表极性,量程; 2。记录数据时留意正负号; 3 试验三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一 试验目的: 1 驾驭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2 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6v+Is=US/R0Us-Ro Us=IsR0-RLR0=R0IsRo RL+二 试验原理: 电压源模型 电流源模型 1 实际电源摸型:一个电源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电路模型来表示,及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其中电压源模型为志向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构成,R0 = 0 。电流源模型为志向电流源与电阻并联构成R0 = 为志向电流源。 2 电源模型的外特性: 电源模型的外特性:指输出电压与
5、输出电流间的改变关系。 即 U = F(I) (1) 电压源模型的外特性 :伏安关系式,即U = U I R , 作的曲Us Uoc IO O Is RIs线称外特性曲 I s 线如图A。 U A B 4 (2) 电流源模型的外特性 :即U = I R I R , 作的曲线称外特性曲线 ,如图B ; (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同一个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外特性是完全一样的,两者可以等效替换。等效(互换)的条件为:US=IS X R0,电阻一样。 注:A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B 志向的电压源与志向的电流源不能等效互换。 三 试验内容及步骤: 1
6、.测定电压源的外特性; +mA-mA+6vV+R1200+R1-Ro 1512006v-R2470R2470 按图连接线路 Us = 6V R1=20,R2=O470 可调电阻。调整R2由大到小改变,测出R0 = O或R0=51 两种状况下的U I 值。记入表31中。 2.测定直流电流源与恒流源的外特性: mAIs+Ro - RL V 470/2W 5m A 按图连接线路,R0 =1K Is = 5mA R0= R0 = 1K。 与 RO = 两种状况下 .调整RL 0470 数据记入表32中。 3.测定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按图35连接线路,先记录A图中V I 值,而后调整B图中恒流源,使B
7、图中V I 数据和A图中数据相等。记录恒流源输出IS,验证IS=US / R0。的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四 留意事项: 1恒流源负载禁止开路,电压不行超过20V。 2 换接线路时,必需关闭电源。 3仪表接入应留意级性和量程。 6 试验四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 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相识和理解。 二 原理:在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的线性电路中,通过任一支路的电流或两端电压等于每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在单一电源作用的电路,若激励信号增加或减小K倍,电路的响应也将增加或削减K倍,为齐次性 FS1I 1R1510I 3AR21KI
8、 2BS2+12V1-S1R4R3510+I I-S2S36vS3300D三 试验步骤:如图 E510DC 1 将直流稳压电源调为6V,12V。留意切换开关位置; 2 将S3开关拨向300电阻,E1单独作用时,去掉E2,S2拨向短路测;E2单独作用时,去掉E1,S1拨向短路测各支路电流;及各元件电压,测E1, E2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电流I1 I2 I3 ,及各元件电压值。数据记入表4 1。 3 将开关S3拨向二极管侧,重复2的内容,数据记入表4-2。 四:留意事项 : 1。留意仪表极性,量程; 2。记录数据时留意正负号; 3E1单独作用时,E2不要短路 7 试验五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一 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工学 实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