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角度求解全攻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角度求解全攻略.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立体几何中的角度问题攻略 新东方 孟祥飞 异面直线角:采用平移法,或者向量 线面角:(1)当射影线好找时采用定义法, (2)当射影线不好找时建议采用向 量法,但是等体积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面角:(1)当二面角的二面为双等腰图形或者全等对称或者二面交线垂线相 对好平移的情况,采用定义法即可(2)当二面交线垂线不好平移(主要原因为 计算量太大)建议直接采用向量法,但是三垂线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减少 平移运算。(3)三垂线法也会出现射影线不好找的情况,此时可以采用等体积 转化。例题: 1.正四面体ABCS中, E,F 为中点,求异面直线BE, SF所称角度S E A C F B 异面直线角的求法只
2、需记住平移和向量即可,但是有些小题考查可能不好建系, 所以需要大家对平移好好掌握,而平移其实就是构建辅助线,辅助线的构造基 本和证明线面平行时的构造相同,即平行四边形构造和中位线构造,相对而言 中位线可能够难想一点,中位线构造常常出现在三棱锥中。S E P A C PF 和 SF 所成平面角即 所求 F B S E 这样的构建也是不错的选择 EQ 和 EB 所成角为所求A C Q F B 求三边套余弦定理即可,令正四面体边长为2,则 EB=3,EQ= 23,QB= 27所以 32323247343cosQEB此题还可以采用五坐标向量法来求解,2.三棱锥 ABCD ,且,)(,ACEFfDFCF
3、 BEAEBDEF ,,求)(f的单调性A E Q B D F C 此题的方法也为平移转化,由于是三棱锥,所以采用中位线(等比例线)方式 平移,如图,不难发现,其实题目设计成求和角单调性,由于内角和为定值, 其实就是求角 EQF 的单调性,而角 EQF 为棱 AC 和 BD 之间角,是为定值的3.正方体1111DCBAABCD,E 是1BC中点,求 DE 与 ABCD 所成角。D 1C1 A1B1E D C Q A B 线面角在求解时,我们觉得可能难度略大于异面直线,但是同学们注意其实把 方法掌握,一样是很简单的,因为立体几何的特点是规律性非常强!我们看此 题,线面角的定义是射影和斜线的成角,
4、所以我们要先找 DE 直线的射影, 不难 发现 DE 的射影即为 DQ,所以所求线面角的平面角即为EDQ,只需求解直角 三角形 EDQ 即可求出线面角的三角函数值。但是同学们请思考,你知道这个题 为什么简单吗?请看下面4.正方体1111DCBAABCD,求1BB与平面CAB1所成角。D 1C1 A1B1Q D C A B 还是正方体,这个题就不好做,因为我们在想采用定义法的话,你会发现这次 射影不好找了,是谁的问题呢?是平面的问题,刚才所求平面是底面,由于有 侧棱垂直底面,所以引垂线找射影都是很自然的,但是当平面为斜切面时候,我们觉得就不是那么自然了, 由点 B想向平面CAB1引垂线找射影其实
5、并不简单,当然聪明的同学会知道点B的垂足点其实在三角形CAB1的几何中心 Q上, 没错,如图,但是此时的三角形1BQB 还是需要运算求解,不是很轻松,再想如果图形复杂,斜面不是等边图形求解将会更复杂,甚至垂足点都不好早,所以这个方 法就不是最优解了,当然这时我们首先可以选择建议(详解略),我想为大家推荐另外一种解法,是这样的, BQ 线段其实既是垂线段,又是三棱锥CABB1的高,如果我们能求出这个高,然后比上B1B,即可求出射影和斜线的正弦,即线面角的正弦,而求高是不一定非要引垂线的,我们都知道可以等体积求高嘛, 所以这个方法有时候叫做等体积法,如下:131 3111BBSBQSVABCCAB
6、CABB,将两个面积算出,以及侧棱带入,即可算出 BQ 大小,在算1BBBQ即为线面角正弦。5.正方体1111DCBAABCD,E,F 分别是所在棱中点,(1)求证FCEA,1四点共面(2)求11BA与ECFA1所成角F D 1C1 A1B1 线面角射影dD C A E B 此题同学们即发现如果由B1 点向平面FCEA1引垂线找射影的话就会较为麻烦?不会麻烦,这个垂线是非常难引的,所以可以采用的是等体积法,但是要注意等体积法只适用于三棱锥可以换底!所以如果我们要求点1B到平面FCEA1的距离,必须要将平面FCEA1分成三角形平面FEA1,构建三棱锥FEAB11,设点1B到平面FCEA1距离为
7、d,得三棱锥体积侧棱长111113131FBAFEAFEABSdSV,即可求出 d,然后线面角正弦11BAd6.正方体1111DCBAABCD,点 E,F 为中点,求1BC和平面 BDEF 所成角度E D 1C1 A1F B1D C A B 对于这道题而言,大家会发现再采用等体积换底求高再比出线面角正弦的方法,此题也不是很适用了,因为在我们设法求点1C到平面 BDF(将平面 BDEF 拆分成三角形才可换底求高) ,但是三棱锥BDFC1令任何一面为底面都不易求出体积,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不过,我们其实还是可以求出点1C到所求线面角中的平面 BDEF 的距离,直接取四棱锥体积hSVBDEFBDEFC
8、311,而体积BDEFCV1是可以采用割补法求出的,即ADBEFAFDDCDBCCBDEFCVVVVV11111正方体,但是明显发现这种方法过于繁琐,是不可取的,所以此时建议使用坐标法,具体如下:z E D 1C1 A1F B1D C y x A B 设棱长为 2,则点 D(0,0,0) ,点 B(2,2,0) ,点 E(1,0,2) ,点 F(2,1,2) ,点1C(0,2,2) ,得出)0,2 ,2(),2, 0, 1(),2 ,0, 2(1DBDEBC,设法向量),(000zyxn,则,) 1,2, 2(2,022020 0000nxyxzx取设所求线面角为,则套线面角向量坐标公式得,2
9、2| 32224| |sin11nBCnBC得,1BC和平面 BDEF 所成角度为 4 同时请同学们注意,除了此题,以上几题也均可以使用空间向量法来求解,并 且空间向量法无需构建辅助线,操作流程简便,更适合求解立体几何中的角度 问题,应该属于更优解法。再求解线面角时,要注意由于法向量和直线向量之 间的角度并非线面角,所以经过诱导公式变形后得到是线面角的正弦,具体公式为:| |sin nana,请大家牢记!7.正方体1111DCBAABCD,E 为 BC 中点,求EB1与平面CAD1所成角。F D 1 C1 A1B1D C E A B 此题情况想为同学们建议一个题型概念,这种类型属于无交点型的线
10、面角问题,如图,所求EB1与平面CAD1所成角之间是没有交点的,我们可以先将其平移,产生交点后再求解,如图CFEB1,但是此题平移后仍然不易求解,属于和上题情况类似,不好直接引垂线并且无法等体积换底求高,只能采用割补法求体 积再求高,较为麻烦,所以建议采用空间向量法。 另有方法,请同学们注意,当无交点情况出现,其实我们除了可以平移直线, 其实还可以采用平移平面法,如下图。 D 1 C1 A1B1D C E A B平面CAD1向上平移后变为如图所示的正八边形,此八边形在正方体中是非常特殊的,它垂直于体对角线DB1,且将体对角线等分,设棱长为2 后,我们可以用比正弦的方法迅速得出所求线面角正弦 5
11、3sin1EBd(21dDB1)8.如图21,ll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 MN 是他们公垂线段,点A,B 在1l 上,C 在2l ,MNMBAM, (1)求证NBAC, (2)若60ACB,求NB与平面ABC 所角。D C L1 L2 A M N B 此题出自 06 年的全国 I 卷,希望通过此同学们可以将几种求线面角的方法经行 巩固, (1)求证NBAC略 (2)解法一: (构造线面角的平面角即定义法,由点 N 向平面 ABC 引垂线去构 建射影) 设MNMBAM=1,且ABMN,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显然BNAN,又由于ABN,平面CNMNCNABCN,所以90CNBCNA,所以 CNA
12、和 CNB 全等,所以 AC=BC, 又60ACB,所以 AB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AB=AC=BC=2 ,所以 CN=22422BNBC所以 4NBANBC,这是希望大家记住一个由点向平面引垂线的小方法,叫做引垂线的角分线法,如图P B A C 直线 AB,AC 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直线PA 和平面相交于点P,如果PACPAB,由点 P 向平面引垂线垂足落在BAC的角分线上(证明略)。 利用此结论,由点N 向平面 ABC 引垂线,由于 ABC 为等边三角形,角分线 和中线重合,所以垂足会落到中线AD 上,则射影为 AD 则所求线面角的平面角为NBD 1,3,2NDBDNB,由余弦定理可得,
13、3262624 2cos222BDNBNDBDNBNBD(注:此题由于属于斜面情况,所以射影是不好构建的,这里我们引入了一个 小方法,常见引垂线的小方法其实有很多,例如: 1,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由一个平面中的点向另外一个平面引垂线会 引到交线上 2,角分线引法,如上 3,如果图形为侧棱两两垂直的直角三棱锥情况,由顶点向底面引垂线,垂足落 在底面三角形的垂心上 4,如果图形为侧棱都相等三棱锥情况,由顶点向底面引垂线,垂足落在底面三 角形的外心上) 解法二: (等体积换底求高比正弦法)D C L1 L2 A M N B 三棱锥体积CNSVhSVNABNABCABCABCN31 31,又
14、CN=22422BNBC323222160sin21BCACSABC,1222121ANBNSNAB,所以代入CNSVhSVNABNABCABCABCN3131,得3223hh,设线面角为,则31232sinBNh,即 32cos解法三: (空间向量法)z D C L1 x L2 A M N B y点 N(0,0,0) ,点 A(2,0,0) ,点 B(0,2,0) ,点 C(0,0,2) ,则NB(0,2,0) ,)2,0,2(),0,2,2(ACAB,设法向量),(000zyxn,则,)1 , 1 , 1(, 1, 02202200000nx zxyx取,设线面角为,31322| |sin
15、 nNBnNB, 32cos9.四棱锥ABCDP的底面为直角梯形,DCAB/,PADAB,90底面,且121ABDCADPA,M 是 PB 中点, (1)求 AC 与 PB 所成角(2)求二面角BMCA P M Q A B E D C 解法一: (定义法构建二面角的平面角)想求解二面角应该首先了解二面角的定义,两平面的交线叫做二面角的棱,例如此题所求BMCA,即平面 AMC 和 平面 BMC 其二面角棱即为 MC ,在两个平面中分别做棱的垂线,垂线之间的角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例如此题我们需要先构造辅助线,构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要由点 A 向棱 MC 引垂线,由点 B 再向 MC 引垂线,但是
16、引发问题为,如果两 条辅助垂线没有相交,则变为异面直线角还需构建平行辅助线继续构造平面角, 这也是定义法的缺陷,但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521522PBAMABPAPB,斜边中线长度为斜边的一半,222DCADAC,2521PBBM,请大家注意此四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边长1,1,2 的直角梯形, 此直角梯形四比较特殊的,如下图,是由三个全等的等角直角三角形构成,所以不难发现,2ACCBD C A B 所以我们得出, AMC 和BMC 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所以如果我们要由点 A 向棱 MC 引垂线,由点 B 再向 MC 引垂线,相当于两个对称图形引垂线,是 不会出现两条垂线不相交的情况的,所以,如原
17、题图所示,要由点A 向棱 MC 引垂线垂足为点Q,由点 B 再向 MC 引垂线垂足亦是点Q,按照二面角的定义, 所求二面角BMCA的平面角即为 AQB,此时平面角构建完成。 现在计算 MC 长度,由点 M 向底面引垂线,构建直角MEC ,得2522ECMEMC将AMC 单独拿出来看,如下图,求出垂线56AQ,由此有可得 56BQM 25Q 25A 2C 在ABQ 中, 322cos222BQAQABBQAQAQB,所以二面角BMCA的余弦值为 32此种方法的关键其实在于二面角的两个平面正好为全等三角形,如果不是那么 定义法将失效,所以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不妨先观察是否可以直接引出垂线 得到二面
18、角的平面角,往往只有对称的全等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同时引 到中点)等简单图形是可以直接构造出平面角的。解法二: (空间向量法)通过以上的演示,大家不难发现,二面角在求解时,即 使采用了定义法构建出平面角,在求解的时候往往计算量也不小,没错,所以 有时候我们更推荐直接采用空间向量,虽然也有运算,但是可以避免构建辅助 线的风险。 z P M y A B D C x 点 A(0,0,0) ,点 B(0,2,0) ,点 C(1,1,0) ,点 M (0,1, 21)得,)21,0 , 1 (),0 , 1, 1(),0, 1 , 1 (MCBCAC设平面 AMC 和平面 BMC 法向量分别为),(
19、),(22221111zyxnzyxn,则)2, 1, 1(1,0210 11 1111 nxzxyx 取,)2 , 1 , 1(1,0210 12 2222 nxzxyx 取,则3264|cos2121nnnn,但是同学们请注意这里的32并非二面角的余弦,从图中不难发现,二面角BMCA显然为钝角,余弦值应该为负,所以我们求出的 32,其实是二面角BMCA的补角,利用诱导公式易得互补的两个角余弦值互为相反数,所以二面角BMCA的余弦值应该为 3210.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2ACBC,90ACB, APBPAB ,PCAC ()求证:PCAB;Q ()求二面角BAPC的大小; ()求点C
20、到平面 APB的距离 此题是 08 年北京的高考题,第一问求证PCAB,可有 PAC和PBC已知三 边对于相等证得全等,又由于题目已知PCAC得出BCPC,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CPCA平面,推出 PCAB,想为大家说明的是,请同学们思考,第一问其实用的是初中的平面几何的全等知识,所以第一问仅仅是考察了 空间的一些观察和想象,但是又不仅仅如此,因为第一问证得后可以得知PC和 AC和 BC是三垂直的关系, 为建系也做好了准备, 所以我们常常讲这样的第一问 是具有提示作用的哦。现在我们来看第二问求二面角,由2222BCACAB得,APBPAB22,推出222ACAPPC,易知,平面 CAP为等
21、腰直角三角形,而题目已知平面BAP为等边三角形,所以此二面 角为两面三角形均为等腰型的二面角,此时按照二面角定义向棱AP引垂线,两 条交线的垂线必然相交于中点, 如图 BQC 即为所求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而且易得, CQ2,BQ =6,又 BC=2由余弦定理可得,31622426cosBQC,此题二面角求解应该说非常简单,主要原因就是此二面角为双等腰型的二面角,平面角在棱的中点处可得到,计算量小,大家在 解题中遇到此类型情况可千万别错过这得分的最好机会哈。此题空间向量的解 法希望大家也可以练习一下。 对于第三问求距离,和我们之前说过求线面角的等体积换底求高比正弦法中的 求高完全一样。设求点
22、C到平面 APB的距离为 h,可得,PCShSVVABCPABABCPPABC31 31,得,3232hhA C B P 11. 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 中, AB AC , PA 平面 ABCD , 且 PA=AB , 点 E 是 PD的中点, (1)求证: AC PB (2)求证: PB 平面 AEC (3)求二面角 E-AC-B的大小。 P E A B Q M N D C 此题为 06 年北京市高考题, 第一二问就不在这里说明了, 现在我们来看第三问, 二面角 E-AC-B的特点是其中 ACB平面的棱垂线是已知的, 由题目 AB AC ,所以 AB即为棱的垂线垂足为点A,
23、请大家注意虽然二面角另一个平面AEC引垂线显 然不在点 A,有定义法不能直接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但是,如果将两条垂线平 移至相交,由于平面ACB的垂线垂足在端点A 处,平移的话计算量也不大,可 以考虑平移使二面角暴露的策略。而在思考发现其实平面AEC为等腰三角形, 因为在直角三角形PAD (由于 PA垂直底面)中,有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 半,得PDAE21,而由于显然 AB垂直于平面 PAC ,又因为 AB CD ,所以,CD垂直于平面 PAC ,显然 CD PC ,所以在直角三角形PCD中,再由于斜边上的 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PDCE21,最后 AE=CE ,平面 ACE为等腰三角形,
24、所以,由点 E向二面角棱 AC引垂线垂足为中点M (如图) ,得 EM AC , 这是只需取 BC中点 N,由于 MN AB ,所以 MN AC ,所以得到,二面角E-AC-B 的平面角为 EMN ,只需利用余弦定理求解EMN 即可,如下: 设 PA=AB=2 121ABMN,取 AD中点 Q ,显然 EQ PA ,且 EQ121PA,由于 PA垂直于底面 ABCD ,所以 EQ垂直于底面 ABCD ,说以 EQ QN (包含 QM ) ,在直角三角形 EQM 中,QM=121 21ABCD,得222QMEQEM,又在直角三角形EQN 中, QN=AB=2 522QNEQEN,由余弦定理得,2
25、22cos222MNEMENMNEMEMN,所以所求二面角为145,定义法在此题中还是非常适用的,大家可以思考下什么样的二面角是可以平移的,此题使 用空间向量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此题还是建议大家使用空间向量法练习一下。12.正三棱柱111CBAABC中,D 是 AC 中点, (1)证明11/ DBCAB(2)若11BCAB,求二面角CBCD1A1 A D C1C O M B1B 同样第一问平行就留给大家思考了,现在我们来看第二问,求二面角CBCD1,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发现这个题目和前几个题的区别,我们之前举例的都是可以按照定义直接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但是再此题中如果由点D 和 点 C 分别向棱
26、BC 引垂线,会发现两垂线的垂足是明显不在一起的,问题就在 于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即非全等对称也非双等腰,而且由于垂足点即非中点也非 端点,平移的话难度非常大,一般建议同学们干脆建系比较好思考, 解法一: (空间向量法) 此题建系同学们要仔细思考的,正三棱柱为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且底面为正三角形,而此题为躺倒的正三棱柱, 所以真正的底面为111CBA, 由于面111CBA垂直于平面CCBB11,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由一个平面内点向交线引垂线,该垂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所以由点1A向11CB引垂线,由于平面111CBA为正三角形,所以垂足为中点O,此时平面OA1CCBB11,取OA
27、1为三垂直坐标系的 z 轴,同学们请注意, 当题目出现面面垂直已知条件的时候,我们都是这样去建系的!再取 BC 中点 M,易知 OM11CB,此时三垂直构建成立,如图所示建系完毕。此题除了建系需要利用面面垂直构建线面垂直,具有一些小障碍, 同时大家不难发现,题目是没有边长条件的,取正三棱柱底面边长为2 后,由于侧棱111,CCBBAA的长度不知道,则无法进行坐标的书写,这也是采用空间向量的小障碍,不过没关系,我们来看题目给了11BCAB,利用三垂线定理,如果11BCAB,则1BC垂直于1AB在平面CCBB11的射影,不难发现1AB在平面CCBB11的射影为MB1,所以得出1BCMB1,请大家看
28、下图(平面CCBB11的特写) ,取正三棱柱底面111CBA边长为 2, 设xBB1,如图,1CC M G 1BB 29)52(,131,11,431,4222222 122 1xxMBGBMGxMGxMBMBxGBxBC所以得21BB,此时可以建系了,大家要善于平面几何的求边长。这样我们只要求二面角CBCD1的两个平面1DBC和1CBC的法向量即可,而不难发现平面1CBC为底面,所以任意(0,0,z)向量都垂直底面, 所以直接取平面1CBC的法向量为1n(0,0,1) ,现在求平面1DBC的法向量,)23,2,21(),0,2, 1(),0, 0, 1(1DBC,设平面1DBC的法向量为),
29、(0002zyxn,则0, 01BDnBCn,得)3,2, 1(1, 02323022 200000 nx zxyx设二面角CBCD1为,则 2263|cos2121nnnn,所以CBCD1大小为 45,同学们要注意此题最后余弦值为 22是正确的,因为通过题目图像易得二面角CBCD1为锐角,所以余弦值为正,如果由图得二面角为钝角的话,要将得到的余弦值改为负的 22,角为 135。解法二: (三垂线定理法)之前我们说过,如果直接采用定义法,由点D 和点 C向交线1BC引垂线,由于二面角两平面非对称非双等腰,所以垂足不在一起,但是我们可以改进一下,如图A1 A D C1C O Q B1 N B M
30、 先由点 D 向交线1BC引垂线,垂足为N,此时再由点 D 向平面CCBB11引垂线,由于 AM 是垂直CCBB11,所以再取 MC 的中点 Q,DQ 为 AM 的中位线,所以有 AM DQ,得 DQ 垂直CCBB11,垂足为点 Q,再由垂足点 Q 向交线1BC引垂线,请同学们注意, QN 即为1BC的垂线,因为 QN 为 DN 在平面CCBB11的射影,所以已知 DN 垂直1BC,由三垂线逆定理可得射影QN 也垂直于1BC,从而在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中都构建出了棱1BC的垂线,即 DN(直接引出)和QN(由垂足点构建的射影垂直) ,二面角CBCD1的平面角角为 DNQ ,而DNQ 又为直角三角形
31、,易得2321AMDQ,NQ 的长度计算,还是将平面CCBB11特写出来,如图1CC Q N M 1BB 利用三角形等面积换底求高,,2121111GQBCCCBQSQBC236223GQGQ,得12323tanNQDQDNQ,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45。13.正方体1111DCBAABCD,P,Q,R 分别为棱中点,求二面角PQRBD 1C1 A1B1P D C R A Q B E F 此题首先可以采用空间向量法,请同学们进行认真练习。 解法一: (三垂线定理法) 现在我们来思考如何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如果我们直接由二面角两个平面向 棱引垂线,不难想由点P 和点 B 向棱 QR 引垂线垂足是不能
32、和在一起的,所以无法直接构建二面角,但是,由题意易知二面角PQRB求的是斜平面PQR和底面的二面角,此二面角为钝角,现在我们来看二面角PQRA,也是平面PQR 和底面的二面角, 其实很明显PQRB和PQRA是互补的, 我们不妨先来就二面角PQRA,请同学们来思考,在求PQRA是,是否可以采用定义法,直接由点P 和点 A 向棱 QR 引垂线,答案是肯定的,如图,先将QR 延长至点 E,由点 P 向 QR 引垂线垂足为点F,由点 A 向 QR 引垂线垂足也为点 F,原因就在于PA 是垂直于底面ABCD 的,所以 PF 在底面 ABCD 的射影是 AF,由三垂线定理可得,如果引AFQR,可得 PFQ
33、R,所以二面角构建成功,PQRA的平面角为PFA,计算边长易得2tanAFPAPFA,由于PQRB和PQRA互补,所以二面角PQRB的正切值为2。解法二: (射影面积法) 现在为大家引入另外一种办法,叫做射影面积法, 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 图) B C A ABACAcos, 而 AC 可以看做是 AB 在底边 AC 上的射影,所以角 A 的余弦值可以叫做斜边 AB 在直角边的射影和斜边AB 的长度比值。类比此性质可得到二面角的一种算法,如图:A C B Q D 二面角 A-BC-D 的余弦值为斜面 ABC 在底面 BCD 的射影 BQC 的面积和斜面ABC 的面积的比值。即公式斜面射
34、影二面角 ScosS我们来看原题,如图D 1C1 A1B1P D C R A Q B 我们还是先来求补角PQRA,按照我们刚才定义,斜面射影二面角 ScosS,所以设PQRA为,则PQRAQR SScos,所以只需计算PQRS和AQRS即可。这种方法和三垂线定理法操作基本相同,都是要先由点P 向底面引垂线,区别在于三 垂线定理是构建垂线的射影,从而构建二面角,而射影面积法是构建平面的射 影,不需要构建二面角。虽然射影面积法在辅助线上会少一些,但是面积的计 算略微复杂,也有缺点。14.直三棱柱111CBAABC中,AC=BC=1,22,901AAACB, P为1AA中点,求面CPB1与面 ABC
35、 所成二面角。A1B1C1 P A B C 此题特别适合射影面积法, 因为我们发现CPB1与面 ABC 所成二面角在图中是没有交线棱的,如果想采用定义法或是三垂线定理法必须要向棱引垂线,而此题无棱就必须延伸平面产生交线还是比较麻烦的,而斜平面CPB1在底面的射影三角形不难发现恰为ABC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CPBABC1SSS斜面射影S,计算边长得,3,2,311CBPBPC,所以 653223942cos1122 12 1 1CBPBPCCBPBCPB611sin1CPB,211sin21 1111CPBCBPBSCPB21 21BCACSABC设二面角为 111121121cos,,
36、当然此题也可采用空间向量,希望大家练习。15.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ABCDS中,已知,90ABCDSAABC底面12ADBCABSA,求平面 SCD 和平面 SBA 所成二面角S B C A D 解法一: (射影面积法) 这是一道真题, 我们不难发现, 平面 SCD 和平面 SBA 是没有交线的, 也就是无 棱,聪明的你想到可以怎么做了吗?没错射影面积法,设所求二面角为,则SDCSAB SScos,只需要算两个面积即可,由题目已知显然,21 21SAABSSABSCD 面积稍微复杂一点,由题目已知易得25DC,25SD而32122ACSASC,由于 SCD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求面积可以先求
37、地面上的高,详细步骤就略掉了,最后 46 SCDS,所以SDCSAB SScos 32624621解法二: (空间向量法)当然此题也可以建系,采用空间向量法,同学们一定要 注意空间向量是核心方法哦! z S y B C A D x 由于 x 轴式垂直于平面SAB 的,所以直接去 SAB 的法向量)0 ,0 , 1 (1n)0 , 1 , 1(),0, 0 ,21(),1 , 0, 0(CDS)1,0,21(),0, 1 ,21(SDDC设平面 SDC 法向量),(2222zyxn得,) 1 , 1, 2(, 2,021021 0022222222nx zxyxSDnDCn取,设二面角为,得32
38、62|cos2121nnnn,观察原题二面角为锐角,所以结果正确。16.四棱锥 A-BCDE 中,底面 BCDE 为矩形,侧面 ABCBCDE,BC=2 ,CD= 2 ,AB=AC(1)求证:AD CE (2)设侧面 ABC为等边三角形, 求二面角EADC的 大小?A B M E N C D 解法一: (定义法升级版本)此题也是一道真题,首先由于非底面和直角侧面情 况,引平面垂线垂足不易确定,所以不建议使用三垂线定理法和射影面积法了, 大家现在思考,此题是否可以使用定义法?答案是肯定的,如图,由点C 和点 E 向二面角的棱引垂线, 垂足是相同唯一的, 为什么?引大家仔细观察, 如果先 做 CM
39、 AD,由题目第一问结论(三垂线定理证明可得)ADCE ,所以 AD垂直 于平面 CME 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D垂直于平面 CME ,从而得到 AD ME ,所以由点 C 和点 E 向二面角的棱引垂线垂足均为点M, 二面角EADC的平面角为 CME ,但是此题的问还没有结束, 需要算出 CME 的三边,然后利用余弦定理求CME ,再想想其实也不难,因为CE 是底面矩形的对角线,得 CE6而CM 所 在 的 ACD 为 直 角 三 角 形 , 利 用 等 面 积 法 易 得32622 ADCDACCM,由于 EM所在的 ADE 为等腰三角形, 同样利用等面积法得, 310652ADANDEEM,利用余弦定理得,10102cos222MECMCEMECMCME这种方法核心在于出现了一个棱AD的垂面 EMC ,所以有时候也叫垂面法,解答 时有一定风险。 解法二: (空间向量法) 此题建系同学们要注意,由于题目是没有直接的三垂直的,需要先利用面面垂 直的性质定理,即面面垂直由平面内一点向交线引垂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这 样我们需要先由点A向 BC引垂线垂足为 O ,如此 AO就垂直于平面 BCDE 了,具 体建系如图,这个建系小技巧是很重要的,当出现面面垂直我们都是如此建系 的z A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