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秀屿区试验小学 林赛棋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现代美术中,电脑美术作为美术领域的新成员,有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工具。而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近几年来,我校就 “ 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 ” 进行了探究与实践,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思索。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1.观赏 评述 - 资源浩如烟海,查找可为所欲为。 “ 观赏 评述
2、 ” 是教化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化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 观赏 评述 ” 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观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观赏实力。课程标准指出: “ 观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意学生的主动参加,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老师讲解并描述为主的弊端,主动探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 传统的观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观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缘由是学生缺乏学习资源,除了听老师介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信息来源。目前小学美术中的观赏部分占很大的比例,绘画、雕塑、建筑、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卡通形
3、象等,几乎涵盖了全部美术领域,教学中最让老师犯难的仍是缺乏资源。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冲突,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加的热忱。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观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只要驾驭了 IE 网络阅读器的运用方法和运用搜寻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需提出学习的任务,比如制作一张网页、写一篇配有插图的小论文、制作一张幻灯片、编一张电子小报等,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困难,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观赏中关于故宫的观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老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学问,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
4、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学问传授,学生作为教化的客体被动地接受学问,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我们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老师供应一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等,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沟通。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学问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羡不已,民族骄傲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忱。在这个过程中,每
5、个学生都主动参加,自主学习。最终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幻灯片,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也都相当投入。 2.设计应用 - 强大的软件供你用,轻轻松松搞设计。 对另一学习领域 “ 设计应用 ” ,课程标准建议 “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 。美术课程中还有很多内容,如邮票设计、贺卡设计、板报设计等,都可以采纳计算机设计的手段。像用画图、Word、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较为简洁的图案设计,用比较专业的 Photoshop 软件进行封面设计、广告设计,并利用计算机光盘中大量的图像、照片以及材质资料,利用计算机字库中丰富多彩的字型、字体等,设计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来。 例如美术第九册平面
6、构成设计的教学。根据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至少要打算大小一样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各三张,通过排列组合将这些纸片构成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选择其中一二个绘制出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学具的限制,只能获得一些常见的图形;绘制艰难,很多学生因为制作过程过分繁复而失去耐性,画不出精致的作品来。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方法是:首先在 Word 中插入自选图形 “ 圆形 ”、“ 方形 ” 和 “ 三角形 ” ,并设臵成 “ 无填充颜色 ” ,再通过 “ 复制 ”、“ 粘贴 ” 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他们组织成新的图形。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反复尝试,直到满足为止
7、。最终把构成的图形 “ 组合 ” 在一起,复制到画图软件中,并填上自己宠爱的颜色。(由于在画图软件中不能随意移动图形,在 Word 中又无法完成区域填色,因此需先在 Word 中构图,再在画图软件中填色。) 由于手工绘制的设计方式受设计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费时间,所以学生往往难以实现预想的构思,设计会以失败告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简单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开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加学习的自信念。3.突破难点, CAI 很管用。 CAI (计算机协助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协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 CAI
8、 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老师可运用 PowerPoint 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改变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中 CAI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 1 )分析说明。 CAI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学问,启发他们发觉美术规律。比如:千变万化的线一课,制作一个可供老师演示和学生学习的课件。课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并用闪耀的效果将这些线条突出出来,然后概括出线的种类,接着通过说说、画画让学生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最终
9、再让他们观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CAI 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地说明了线条作为重要的美术语言产生的过程,呈现了线条的魅力。( 2 )供应素材。 美术课程中某些内容可能离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远,比如快乐的元宵节,我们当地的风俗不太重视元宵节,学生对这一节日知之甚少。教学时,假如不供应足够的学习素材,学生将难以开展学习。因此,充分发挥 CAI 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直观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 ( 3 )对比试验。 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通过直观的对比试验能够很好地说明道理和规律。比如相识冷色和暖色,可通过观看大量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感受色调的
10、冷暖差异,这比光凭老师的讲解来得直观、简洁得多。 ( 4 )激发爱好。 全日制义务教化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中要求老师 “ 应以各种生动好玩的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嬉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加对形象的感受实力和想像实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爱好。 ” 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立体地表现信息的功能,使学习情景的创设变得得心应手。比如茶壶造型一课,可通过观赏精致的宜兴紫沙壶来激起学生深厚的爱好。 二、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美术教学新途径。 小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养教化,观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化中,老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术 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 整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