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读后感.docx
《逍遥游 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 读后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逍遥游 读后感 杂思感悟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看完这篇文章,我就觉得,逍遥游是一篇神文,并且像这样的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我们首先惊异于庄子超出寻常的想像力。在庄子的笔下,“鲲”不知有几千里之大,一变而为“鹏”,鹏的背不知几千里,羽翼遮天蔽日,奋起南飞,击水三千,扶摇九万。何等宏大!作者为什么要创建一个如此巨大的艺术形象呢?首先,庄子是一个大思想家,这样巨大的形象是他所观赏的。 其次,创建大的形象,也是为了与小的形象进行对比。你看,大的形象除了鲲鹏,还有冥灵、大椿、彭祖。小的形象有芥、蜩、斑鸠、朝菌、蟪蛄、斥,这一大一小形成的对比是非常显明的。那么,庄子是在褒大贬小吗?不是。那么庄子为
2、什么要进行大小的对比呢?这样的对比和下文的宋荣子、列子、至人、神人、圣人是什么关系呢?这是读懂本文的关键所在。 作者写完大小的对比后,接着写了“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者不过就是数仞间跳动自得自满的小鸟,受到宋荣子的讪笑。为什么?因为宋荣子不受外界舆论的束缚,懂得“内外”与“荣辱”的界限。然而,庄子对他仍旧存有缺憾,“犹有未树也”,就是说,宋荣子没有达到庄子心目中的最高境界。列子可以御风而行,而且灵巧奇妙,但他仍旧达不到庄子的志向境界,因为列子“有所待”,没有风,他就无法飞,靠的是外部条件。庄子的志向境界是“无所待”,能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不依靠任何外物,达到肯定
3、自由,这才是庄子的最高志向。至此,我们明白庄子对比的意图了:大对于小,是相对自由的;宋荣子无视毁誉,较之“征一国者”相对自由;列子御风而行,免受行走之劳,较之于徒步者,是相对自由。但全部这些,都达不到庄子的最高志向境界,因为他们都“有所待”。最终,作者推出一种志向化的人物:“至人”、“神人”、“圣人”。 庄子的对比手法是很有特点的。他发挥想像,将大与小推想到极致,从而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另外,庄子“大”的概念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空间上的概念,“几千里”、“几万里”、“坳堂”、“数仞”;二是时间上的概念,“五百岁”、“八千岁”、“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的对比往往借助寓言。本
4、文通篇是寓言,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鲁迅先生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不仅如此,此文中列举了鹏,蜩与学鸠,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及斥鷃一系列自然事物,唯独有关论述鹏的文字最多且鹏的形象留给读者的印象最深,那么鹏在文中究竟有何意蕴呢? 鹏在文中当然有论证自然万物皆有待的作用,但它的意蕴远不止此。我们且来看看庄周对鹏的描述:“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此鸟绝非一般,它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逍遥游 读后感 逍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