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小编推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小编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小编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小编推荐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2022年03月03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 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郭伟清 碧华曾对我说,当他第一次把当上法官的消息告知远在江西老家的母亲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母亲一再嘱咐他,肯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 “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母亲的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一辈子的坚守。 有一张照片,是碧华前往一个当事人家中走访时拍下的。照片左侧拿着蓝色帆布袋的男子叫沃根生。2008年9月,沃根生83岁的老母亲居住的阁楼起火,老人不幸葬身火海。沃根生哀思不已
2、,认为物业公司应对火灾担当责任,于是将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但由于缺乏证据,沃根生最终败诉了。判决以后,他不服,一年接着一年上访。 碧华得知这个状况后,主动接待了沃根生,并提出要去现场看看。来到现场,碧华弓着腰一级一级走上发黑的楼梯。阁楼很矮,碧华的头几乎要遇到楼顶的横梁,他特别仔细地听完沃根生的讲解并描述,神色却变得越来越凝重。 回来后,他对信访法官说:“这个案子的判决没有问题。但我们做法官的既要善解法律,也要善解人意。这样一位60岁的老人为了母亲的事四处奔波,我们肯定要将心比心,要让他感受到法律对人格、对情感的敬重,这才是法律真正强大的力气。” 在碧华的干脆指导下,信访法官联系了街道、电力、
3、消防等多个部门,为沃根生细致分析了起火缘由,并帮助沃家修缮了阁楼。沃根生特别感动,拉着我们信访法官的手,连声道谢。 2022年12月15日,当他听到邹碧华去世的消息后,夫妻俩连夜从外地赶回上海,但还是没能赶上追悼会,他们难受地说:“始终希望能有机会当面感谢邹院长,但再也不会有这个机会了!”言语间,那神情,痛到了心底!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碧华就是这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允正义。让每一个当事人都体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公仆情怀。 记得他刚去长宁法院工作不久,有一次我遇见他,他兴趣盎然地向我介绍起基层法院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建设的设想。我当时就特别惊异,他长期在高院工作,怎么对
4、基层状况了解得这么透彻。后来我才知道,他一上任就调阅了100多件执行中止案件和大量的群众来信,加班加点分析探讨,白天一有空,就去立案大厅看法官接待,去法庭旁听案件的审理。正是这种有针对性的探究,才让他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碧华爱书,我早有耳闻,但当我走进他家的书房,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有法学的、文学的、哲学的、管理学的、心理学的,甚至还有建筑学的。我顺手翻开一本书,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注解。 碧华是一位专家型法官,他不仅取得了北京高校的博士学位,还先后撰写了十多本法学专著。他常说,作为一个法官,必需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允正义,才能更
5、好地为民司法。2022年,他的要件审判九步法问世了,我在第一时间阅读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缜密的审判思路所折服。记得当时我在徐汇法院工作,我忍不住 2 打电话给他。他在电话里告知我,写这本书时,他正在中心党校学习,为了探讨日本学者的相关理论,他白天上课,晚上每天坐地铁去读日语班,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学会了日语。 2022年,根据中心的统一部署,上海开启了司法改革试点的大幕。碧华深深地意识到这是法律人实现法治幻想的历史机遇,他就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成为一个无畏的改革者。 改革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面对一根根硬骨头,考量的是改革者的志气和担当。为了落实司法责任制,解决长期以来责任难落实、责任难追究的问题
6、,碧华提出:肯定要进行可视化管理,把审判权力的运行做到全程留痕、全程看得见;肯定要制定法官的权力清单,坚决订正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 为了落实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他坚持肯定要择优遴选法官,肯定要把优秀的人才遴选到法官队伍中来,绝不搞论资排辈、绝不搞一刀切、绝不网开一面。 有人善意提示他,司法改革涉及许多人的利益调整,还是悠着点。但他直言,做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呢。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要学会担当。在党的航船上,我们要做“水手”,而不是“乘客”。作为一个共产党人,除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碧华去世后,我在整理他的文稿时,发觉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知行合一,他
7、在里面是这样写的:“我越来越清楚地相识到,我必需对党的事业负责,党把管理一个法院的任务交给我,我就不再只是我自己了。我的角色要求我必需把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实实在在把这种使命感融入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动力。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也不会屈服,无论处于何种逆境我也不会退缩。” 他就是以这样一种“无我”的精神,追寻着他的法治幻想。 “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 吕红兵 去年12月10日傍晚时分,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不幸离世的消息快速传遍整个律师界。惊闻这一噩耗,律师们无不感到震惊和哀痛。 夜幕驾临,我握着手机呆坐在
8、办公室,眼前出现出与邹碧华生前交往的一幕又一幕。 那一晚,我的微信挚友圈被全部法律人的追思刷成了灰白色。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能引起大家的剧烈共鸣,也一次又一次地触痛着大家的神经。那一晚,我和很多律师同仁都彻夜难眠,大家追忆着,思索着 始终以来,法官与律师分属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不同的群体,各自有所封闭,缺少足够的认同,有时甚至相互轻视,惺惺相惜的相对较少。 2022年初,时任长宁法院院长的邹碧华,在听取纪检监察工作汇报时得知,有律师反映,一些法官在庭审中时常打断律师发言,甚至呵斥律师,一些判决书对律师代理看法回应较少或回应时遗漏要点。 这让邹碧华很是感慨。他认为,律师与法官尽管职责分工不同
9、,但双方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化解社会冲突、维护法律尊严、追求公允正义的目标是一样的,因而有必要在相互敬重的基础上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基于此,他亲自起草并主导推出了法官敬重律师十条看法。一个基层法院,能在全国法院系统领先为保障律师权利出台正式文件,在律师界乃至法律界都引起了振动。 十条看法包括,庭审中法官不得随意打断律师发言;法官不应当着当事人的面指责、指责律师,更不得向当事人发表贬损律师的言论,甚至连为律师预留车位、供应休息区、供应复印设施等细微环节,都收入其中。 这让我们做律师的心生钦佩和感动,并赐予了主动的回应。长宁区律师工作委员会向全区律师发出了律师敬重法官的倡议书。上海律师学院在为新执
10、业律师授课时,将做好庭前打算工作,在法庭发言时留意限制心情,赐予法官充分敬重,避开冲突等内容,均列入其中。 “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我和我身边的许多律师,手机里都保存着这条截屏,这是邹碧华在去世前一天发出的最终一条微信挚友圈的留言,时间恒久定格在2022年12月9日11时45分。这是他对当天试运行的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写下的寄语。这句话,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 在邹碧华写下这句寄语的两周之前,全国律师协会民事委员会2022年年会在上海召开,他受邀作了司法改革背景下构建法律共同体的几点思索的演讲,“律师服务平台”的雏形,第一次闪亮在我们眼前。 邹碧华像是“法院的产品经理”,细心打磨着
11、“律师服务平台”的每一个功能。在前期调研中,他曾派工作人员在全上海范围内调取了20万件有律师参加的案件,经过细致核算, 5 他们发觉,若每个案件中,律师通过网上阅卷削减往来法院的次数,就能节约60万个小时工作时间,10万次车辆来回。为帮助律师识别恶意诉讼状况,服务平台特地设置了“关联案件自动推送功能”,将同一当事人在上海法院系统涉及的案件制作一份清单推送给律师。还有庭审排期避让功能,免去了同一律师同一时间几个案件在不同法院开庭的困扰。 如今,上海1325家律师事务所的近17000名律师,都已成为了这个服务平台的受益者。 与邹碧华相识十余年,我觉得无论是作为法官还是法院的管理者,他总能站在整体的
12、高度,为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做着不懈的努力。因为他醒悟地相识到,各种法治力气都是为公众输送公允正义的同等一环,唯有珍视这种相生相存的价值纽带,才能凝合起法律职业共同体之间的最大共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法治的真诚信仰。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上海的律师们陷入无限惋惜和哀思之中,深圳律师协会特地为他默哀,湖南律师协会特殊为他制作了悼念专辑一位与他素昧平生的河南律师,特地乘火车赶来上海参与他的追悼会。 邹碧华曾说,每个人都是历史,假如能让自己完备一点,历史也会完备一点。 他用生命,让法治的天空更清朗。而我们,就是要继承他的志向信念和实践创建,带着他心中的那团火,奋力前行。 这,就是
13、我们对邹碧华最好的追思。 活着就是为了变更世界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 张 枫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邹院长是在一次座谈会上。那是在2009年,邹院长针对青年干警召开了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座谈会。会上,他就像洞察了我们的心里一样,和我们讲起了“职业生涯的七年之痒”。 我那时已经在法院工作了15年,根据时间来算,已经是双倍的“七年之痒”了。虽然我的办案绩效始终不错,但就像个车间操作工,靠着阅历和感觉办案子。志向早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那天,我第一个发言,照实讲了心里话。邹院长很赞许我的直率,他说,年轻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自己能不能坚守幻想。有时候,不是机会没有眷顾你,而是你自己迷
14、失了方向。 他的话句句打在我心上,我感觉自己被一枪打中了。从那天起,我和很多像我一样的同事,仿佛又有了再冲一下的渴望。 方法多,擅长改进工作机制,这是长宁法院许多人对邹院长的印象。到长宁法院后,他大量旁听了大家的接待,并发觉了一个问题,许多当事人来到法院得不到妥当的接待,于是心情激烈的事务不断发生,最终冲突加剧,与法院形成了对抗。 这是不应当发生的“低级错误”,他要变更这种状况。于是,他推出了群众接待场景65例。这65例包含了立案、审理、执行、信访等程序的各个环节,大到群体人员在立案大厅聚集,小到当事人要求修改笔录,事无巨细,每个都列出了正确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这65例场景,就像一面面镜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编推荐 邹碧华 同志 先进事迹 报告会 发言 摘编 推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