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与电磁兼容性研究.docx
《PCB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与电磁兼容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与电磁兼容性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CB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与电磁兼容性研究.doc 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与电磁兼容性探讨 印制电路板(PCB)是电子产品中电路元件和器件的支撑件,它供应电路元件和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是目前电子器材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和系统的主要装配方式。鉴于PCB设计的好坏对抗干扰实力影响很大,因此,PCB的设计除必需遵守一般原则之外,还应符合抗干扰设计与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一 电路板设计的一般原则 1布局 首先应考虑PCB尺寸大小。PCB尺寸过大,印制线条长,阻抗增加,抗噪声实力下降,成本也增加;过小,则散热不好,且邻近线条易受干扰。在确定PCB尺寸后,再确定元件的位置,一般来说,应把模拟信号、高速数字电
2、路、噪声源(如继电器、大电流开关等)这三部分合理分开,使相互间的信号耦合为最小。最终,依据电路的功能单元,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在确定元件的位置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根据电路的流程支配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样的方向。 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匀称、整齐紧凑地排列,尽量削减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在高频下工作的电路,要考虑元器件之间的分布参数。一般电路应尺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以利于装焊及批量生产且美观。 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mm。电路板的最佳形态为矩形,长宽比为3:2或4:3,其尺寸大于200
3、x150mm时,应考虑电路板所受的机械强度。 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削减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尽量远离。 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电位差,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出意外短路。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重量超过15g的元器件应当用支架加以固定,然后焊接。那些又大又重、发热量多的元器件,不宜装在印制板上,而应装在整机的机箱底板上,且应考虑散热问题。热敏元件应远离发热元件。 对于电位器、可调电感线圈、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若是机内调整,应放在印制
4、板上便于调整的地方;若是机外调整,其位置要与调整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适应。 应留出印制板定位孔及固定支架所占用的位置。 2、布线 布线的原则如下: 输入、输出端用的导线应尽量避开相邻平行,最好加线间地线, 以免发生反馈耦合。 导线的最小宽度主要由导线与绝缘基板间的粘附强度和流过它们的电流值确定,当铜箔厚度为0.05mm、宽度为115mm时,通过2A的电流,温度不会高于3 。因此,导线宽度为1.5mm便可满意要求。对于集成电路尤其是数字电路,通常选宽度为0.020.3mm的导线,当然,只要允许,还是尽可能用宽线,尤其是电源线和地线。导线的最小间距主要由最坏状况下的线间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确定。
5、对于集成电路尤其是数字电路,只要工艺允许,可使间距小至58mm。 印制导线拐弯处一般取圆弧形,而直角或夹角在高频电路中会影响电气性能。此外,尽量避开运用大面积铜箔,否则,长时间受热时,易发生铜箔膨胀和脱落现象。必需用大面积铜箔时,最好用栅格状,这样有利于解除铜箔与基板间粘合剂受热产生的挥发性气体。 二 电路板及电路抗干扰措施 印制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与详细电路有着亲密的关系,以下从四个方面探讨PCB抗干扰设计的措施。 1、电源线设计 依据印制线路板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削减环路电阻。同时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的方向一样,这样有助于增加抗噪声实力。 2、地线设计 印刷电路板上,电
6、源线和地线最重要。克服电磁干扰,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接地。对于双面板,地线布置特殊讲究,通过采纳单点接地法,电源和地是从电源的两端接到印刷线路板上来的,电源一个接点,地一个接点。印刷线路板上,要有多个返回地线,并都会聚到回电源的那个接点上,就是所谓单点接地。所谓模拟地、数字地、大功率器件地开分,是指布线分开,而最终都汇合到这个接地点上来。与印刷线路板以外的信号相连时,通常采纳屏蔽电缆。对于高频和数字信号,屏蔽电缆两端都接地。低频模拟信号用的屏蔽电缆,一端接地为好。如能将接地和屏蔽正确结合起来运用,可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电子设备中地线结构大致有系统地、机壳地(屏蔽地)、数字地(逻辑地)和模拟地等。地
7、线设计的原则是: 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开。若线路板上既有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分别与电源端地线相连,并尽可能加大线性电路的接地面积。低频电路的地应尽量采纳单点并联接地,实际布线有困难时可部分串联后再并联接地。高频电路宜采纳多点串联接地,地线应短而粗,高频元件四周尽量用栅格状大面积地箔。 接地线应尽量加粗。若接地线很细,则接地电位随电流的改变而改变,致使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变坏。因此应将接地线加粗,使它能通过三倍于印制板上的允许电流。如有可能,接地线宽度应在23mm 以上。 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在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
8、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 因而应采纳一点接地。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纳就近多点接地。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假如采纳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纳多点接地法。 将接地线构成闭环路。设计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电路板的地线系统时,将接地线做成闭环路可以明显的提高抗噪声实力。其缘由在于:印制电路板上的许多集成电路元件,尤其遇到耗电多的元件时,因受接地线粗细的限制,会在地结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引起抗噪声实力下降,若将接地构成环路,则会缩小电位差值,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噪声实力。 3、合理设置退耦电容
9、 性能好的高频去耦电容可以去除高到1GHZ的高频成份。瓷片电容或多层陶瓷电容的高频特性较好。去耦电容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旁路除掉该器件的高频噪声。数字电路中典型的去耦电容为0.1uF,有5nH分布电感,它的并行共振频率大约在7MHz左右,对于10MHz以下的噪声有较好的去耦作用,对40MHz以上的噪声几乎不起作用。1uF、10uF电容,并行共振频率在20MHz以上,去除高频率噪声的效果要好一些。在电源进入印刷板的地方并一个1uF或10uF的去高频电容往往是有利的,即使是用电池供电的系统也须要这种电容。每10片左右的集成电路要加一片充放电电容,或称为蓄放电容,电容大小可选10uF。最好不用电解电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CB 设计 中的 抗干扰 措施 电磁 兼容性 研究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