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空间几何体 教学设计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空间几何体 教学设计 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 空间几何体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明确什么叫视图和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从课题题目的“三 视图”引入, 说明视图的含义,图解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一个方位的道理。 三投影面体系是形成三视图的的必要条件。也为后续点、线、面课程打基础。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相识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和各个投影面的名称及代号 每一视图是从物体的何方向投影所得。 三投影面绽开的规定以及三个视图之间相对位置的相识。 分析每一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什么尺寸、不能反映什么尺寸及其缘由,引出随意两图之间的尺寸等量关系,用“跑道”的等宽和转弯的形象比方,讲解左俯两图间的宽度尺寸方向和等量关系;归纳分
2、析“三等关系”的口诀,强调“对正、平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左俯两图间的宽度尺寸方向和等量关系 3. 教学用具 自制纸质可绽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4. 标签 三视图 教学过程 21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本小节是学习机械制图入门的最重要且最基础的学问,必需在清晰地了解三视图形成过程的前提下,从而理解并初步能应用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看、画简洁的三视图。 一、 视 图 【教学目的】 明确什么叫视图和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教学重点】 从课题题目的“三 视图”引入, 说明视图的含义,图解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一个方位的道理。 【教法设计】 用教学模型引导,讲解 视 的过程和道理,并在黑板上徒手画出
3、相应的图。 徒手板画图1,逐一添加不同形体,有意引导从同一方向想象,引出同解的视图,再启发点明变更投射的方向其视图就不同解,从而说明为何要采纳三视图。 【时间安排】 约10分钟 【教具】 组合体教学模型 【说明】 本教案中的黑体字和图形为板书板图用,斜体字为讲课提示用。 视图视,就是看的意思。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画出来的图形。 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态。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态。 图1 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能较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二、 三视图的形成 对原教材作适当
4、修改,按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将本大点分为3小点讲,小标题为增加的。 1. 三投影面体系 【教学目的】三投影面体系是形成三视图的的必要条件。也为后续点、线、面课程打基础。 【教学重点】相识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和各个投影面的名称及代号, 【教法设计】用自制纸质可绽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和板图相结合 【时间安排】 约7分钟 【教具】 自制纸质可绽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三投影面体系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和三条投影轴(立体坐标)构成 引导学生撑开课本竖放在课桌上,建立一个简易而形象的三投影面体系。 正立投影面 简称 正 面 代号 V 三个投影面 水平投影面 简称 水平面 代号 H 侧立投影面 简称 侧 面 代
5、号 W V与H的交线称为OX轴 简称 X轴 它代表物体的 长度 方向 三条投影轴 W与H的交线称为OY轴 简称 Y轴 它代表物体的 宽度 方向 W与V的交线称为OZ轴 简称 Z 轴 它代表物体的 高度 方向 X、Y、Z三轴的交点 O称为原点 2. 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和名称 【教学目的】 要求驾驭每一视图的名称,以及它从物体的何方向投影所得和最能反映物体的何方位形态。 【教学重点】 每一视图是从物体的何方向投影所得。 【教法设计】 主要采纳教案所示的组合体教学模型实物,协作纸质三投影面体系上已画好的视图进行引导讲解各图的名称和来历,不作板图。从简。 【时间安排】 约8分钟 【教具】 自制纸质可绽开
6、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和教案所示的组合体教学模型 从物体的 前面对后面投射,在 V面所得的视图称 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态 从物体的 上面对下面投射,在 H面所得的视图称 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态 从物体的 左面对右面投射,在 W面所得的视图称 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态 3. 三视图的绽开及其位置 【教学目的】 由三视图规定的绽开形式引导出三视图固定位置的道理,对三视图的形成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教学重点】 三投影面绽开的规定以及三个视图之间相对位置的相识。 【教法设计】 1、主要以纸质三投影面体系模型进行直观的、逐一地绽开,绽开的结果也自然地呈现了三视图位置的来历。该模型最能讲透这个内容的
7、实质。 2、三视图绽开之后,将该组合体的三视图按对应关系徒手板画到黑板约中间的位置上(图2),以说明绽开的实际意义,也为下一个分析内容供应板图。 【时间安排】 约5分钟 【教具】 自制纸质可绽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为了看、画图的便利,必需将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摊平到同一个平面上 三视图的绽开 以V面为基准,沿 Y轴剪开,然后 H面绕X轴向下转90 W面绕Z轴向右转90 三视图的位置 主视图在图纸的左上角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三、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三等关系) 【教学目的】 此为本课程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基础学问,要求理解并初步驾驭三视图之间的尺寸等量内在联系,即
8、“尺寸三等关系”。 【教学重点】 分析每一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什么尺寸、不能反映什么尺寸及其缘由,引出随意两图之间的尺寸等量关系,用“跑道”的等宽和转弯的形象比方,讲解左俯两图间的宽度尺寸方向和等量关系;归纳分析“三等关系”的口诀,强调“对正、平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左俯两图间的宽度尺寸方向和等量关系 【教法设计】 1、先徒手添画出组合体的轴测图(图3),一方面是让学生有簇新感,另一方面是起先引导学生如何看懂轴测图与三视图的联系,为今后的学习和作业打基础。 2、讲解过程实行模型、轴测图和三视图三结合的感性和理性的分析,设计板书中的圈圈(见下页教案),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3、强调用跑道的比
9、方化解宽相等的难点。 4、示范演示用一副三角板协作推画、驾驭长对正和高平齐的关系,然后再用圆规特地负责量取宽度尺寸的图线,用绘图工具的明确分工,协助驾驭和理解三等关系。 【时间安排】 约15分钟 【教具】 教案所示的组合体教学模型 任何物体均有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该关系是用于分析每一视图如何反映物体的这些尺寸。 图2 图3 分析的前提必需先规定物体的长、宽、高尺寸方向。强调正对主视图(V面)的水平方向为物体的长度方向,然而,其宽度和高度方向就自然地确定下来了。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 高 尺寸; 不反映 宽 尺寸。(缘由:宽方向与主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 宽 尺寸; 不反映 高
10、 尺寸。(缘由:高方向与俯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 宽 尺寸; 不反映 长 尺寸。(缘由:长方向与左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协作图2进行分析引导,该图的运用过程连线在此教案中从略 由此可见: 1、每一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 故视图是平面图形,没有立体感,是学习机械制图困难所在。 2、每两个视图反映的相同方向尺寸,具有尺寸等量的内在联系。 从宏观到局部均存在这种联系。 1、在对齐的前提下,自然就有等量关系。 2、对正、平齐就是不行以将两图错位 含义: 归纳为口诀 主视、俯视 长对正 主视、左视 高平齐 左视、俯视 宽相等 【难点】 在宽相等的关系上,因为这两图的宽度方向未能对
11、正,而相差了90。板图讲解用两段弧将左、俯两图连接,形象比方为跑道。帮助理解和记忆宽相等关系,特殊是两图之间的宽方向的转向。 四、 三视图与物体位置的对应关系 (方位关系) 【教学目的】 此为三视图的其次个投影规律,要求理解并初步驾驭每一视图所能反映物体的什么方位和不能反映什么方位,故该关系也称“方位关系”。 【教学重点】分析每一视图所能反映物体的什么方位和不能反映什么方位。 【教学难点】左、俯两图间的前后方位的判定。 【教法设计】 1、利用图2和图3进行启发、引导式地讲解。 2、联系和借用三等关系,讲解方位关系。 3、增加口诀“里后外前”帮助学生判别左、俯两图的前后方位 【时间安排】 约15
12、分钟 【教具】 组合体教学模型 任何物体均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方位关系是用于分析每一视图如何反映物体的这些方位。 分析的前提必需先规定物体的前面方位。强调正对主视图(V面)的当面为物体的前面方位,然而,其他方位就自然地确定下来了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上下 方位; 不反映 前后 方位(缘由:该方位与主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前后 方位; 不反映 上下 方位(缘由:该方位与俯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前后 方位; 不反映 左右 方位(缘由:该方位与左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利用协作图2进行分析引导,该图的运用过程连线在此教案中从略 【难点】 在判别左、俯两图
13、的前后方位 用 “里后外前” 口诀帮助判别前后关系。 【说明】 以主视图为基准,在左、俯两图中,靠近主视的一边为里,即物体的后边结构; 远离主视的一边为外,即物体的前边结构。 小结: 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有两个,三等关系和方位关系。看、画图过程缺一不行。 2、主俯和主左视图的对应关系比较直观,易于理解驾驭,而难点在于左俯两图的宽相等和前后方位的理解和推断。 【举例】 目的在于对有关三视图两个投影规律的实际运用,验证缺一不行的重要性。 【时间安排】 约15分钟 例: 依据给出的简洁形体轴测图,画出三视图。(边画边分析其结构,过程从略) 题目设计为形体的结构特点基本对称,唯有圆孔不对称。目的在于体
14、现方位关系的运用。板图过程有意将孔的宽方向尺寸和前后方位画错,让学生纠错,以达到总结消化目的。 图4 五、 物体表面上面和线的基本投影特性 (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 主要是探讨物体表面的几何要素与投影面相对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投影结果和特性。 【教学目的】 理解物体的面、线与投影面的三种相对位置,其投影结果如何,属何性质。 【教学重点】 在于倾斜状态的分析和投影结果。 【教法设计】 采纳实物模型和图2中的三视图进行对正分析。 【时间安排】 约10分钟 【教具】 组合体教学模型 相对位置:一般分为三种状况: 平行 垂直 倾斜。 1. 平面的基本投影特性 平行于投影面投影为反映 实形 的 封闭线框其特
15、性称为 真实性 垂直于投影面投影 积聚 为始终线段其特性称为 积聚性 倾斜于投影面投影为有 类似性 的 不反映实形 的封闭线框称为 类似性 2.直线的基本投影特性 平行于投影面投影为反映 实长 的 直线段其特性称为 真实性 垂直于投影面投影 积聚 为一个 点其特性称为 积聚性 倾斜于投影面投影为 缩短的不反映实长 的 直线段称为 收缩性 小结: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有三个,即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收缩性) 【布置作业】习题集P 13、14两页共4大题。课后独立完成。P132(2)给出轴测图 作业不许多,难度不算大,切合本次课的内容范围,基本可以独立完成。 【时间安排】 约5分钟 11 空间几何体 教学设计 教案 11 空间几何体 教学设计 教案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说课稿 空间几何体教案设计 空间几何体教学反思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设计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设计 几何体教案 几何体临摹教学设计 几何体教学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