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其次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驾驭,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实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分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探讨,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探讨、探究尝试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的教学思路,实行(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
2、(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老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相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精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实力目标 驾驭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育分析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精确地找出。 2驾驭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驾驭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 探讨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老
3、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描述地球的真实形态。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索、回答 巩固上节所学内容,并引入新。 导入新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探讨起来特别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态,并且根据肯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留意视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 视察地球仪、思索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究的爱好。 相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文、探讨。 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来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老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
4、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视察地球仪,小组沟通,初步驾驭、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视察相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经线和纬线 组织学生视察地球仪和地图,思索、探讨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态的? 各纬线长度的改变有什么规律? 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经线在形态、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对比纬度的改变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改变规律有什么特点? 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5、经线 纬线 定义 形态 长度 指示方向 特别经纬线 度数的改变规律 半球的划分 小组沟通、探讨,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并填写表格。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相识。 通过沟通、探讨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沟通、合作。 巩固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视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驾驭。 利用经纬网定位 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
6、出。 2老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同学说出自己推断的依据。 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定位。 巩固与拓展 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推断的规律。 A B D E 经度 纬度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学生探讨、探讨,与同学沟通自己的看法,共同找寻简洁、可行的判定方法。 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和分析问题的实力。 老师点拨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判定经线和纬线 依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哪是经线
7、、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说明判定方法: 2说明: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假如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假如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老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使学生驾驭推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 巩固 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 绘图 巩固学问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育学生归纳实力
8、板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 (二) 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二、经线和纬线(列表)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三、经纬网定位 教学反思 变更地理学习方式是新程标准提倡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获得新学问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实力。这节的教学设计,变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老师讲解为主的缺点。通过实行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爱好,培育学生主动思索的实力、加工地理信息的实力和自主学习的实力,使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在合作中培育合作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
9、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们应留意以下问题: 问题的提出应明确、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是学生乐于思索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参加应采纳思索、探讨等简洁方式。这样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同步地进入学习,快速进入状态,开展合作,提高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的探究、合作,必需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学生的探讨要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 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待老师的精讲和点拨,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地球和地球仪”(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3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活动课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