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docx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管理方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管理方法已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 2022年8月13日 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管理方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刚好、有效限制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平安,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方法。 其次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
2、务监测、再评价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方法。 第三条 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应当具有保证医疗器械平安有效的质量管理实力和相应责任实力,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体系,向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技术机构(以下简称监测机构)干脆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由持有人授权销售的经营企业、医疗器械运用单位应当向持有人和监测机构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务。 持有人应当对发觉的不良事务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完善产品质量,并向监测机构报告评价结果和完善质量的措施;须要原注册机关审批的,应当按规定提交申请。 境外持有人指定的代理人应当担当境内销售的进口医疗器械的不良事务监测工作,协作境外持有人履行再评价义务。 第
3、四条 本方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是指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医疗器械备案凭证的持有人,即医疗器械注册人和备案人。 (二)医疗器械不良事务,是指已上市的医疗器械,在正常运用状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损害的各种有害事务。 (三)严峻损害,是指有下列状况之一者: 1.危及生命; 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损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3.必需实行医疗措施才能避开上述永久性损害或者损伤。 (四)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是指同一医疗器械在运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发生,对肯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平安造成损害或者威逼的事务。 (五)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是指对医
4、疗器械不良事务的收集、报告、调查、分析、评价和限制的过程。 (六)医疗器械重点监测,是指为探讨某一品种或者产品上市后风险状况、特征、严峻程度、发生率等,主动开展的阶段性监测活动。 (七)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指对已注册或者备案、上市销售的医疗器械的平安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实行相应措施的过程。 第五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系统,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监测机构(以下简称国家监测机构)负责对收集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向相关监测机构、持有人、经营企业或者运用单位反馈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相关信息。 与产品
5、运用风险相关的监测信息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体系,完善相关制度,配备相应监测机构和人员,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工作。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觉医疗器械不良事务,有权向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监测机构报告。 其次章 职责与义务 第八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并造成严峻损害或者死亡以及其他严峻后果的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的调查和处理,依法实行紧急限制措施。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6、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的调查和处理,依法实行紧急限制措施。 设区的市级和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相关工作。 第十条 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导和监督下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器械运用单位中与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医疗器械运用单位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相关工作并组织检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工作的考核,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医疗器
7、械不良事务实行相关限制措施。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监督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国家监测机构负责接收持有人、经营企业及运用单位等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务信息,担当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的相关技术工作;负责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网络及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和信息管理,组织制定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组织开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相关信息的调查、评价和反馈,对市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不良事务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指导,开展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并造成严峻损害或者死亡以及其他严峻后果的群体医疗器械不良
8、事务的调查和评价。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省级监测机构)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相关技术工作;担当本行政区域内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的调查、评价和反馈,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进行调查和评价。 设区的市级和县级监测机构帮助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相关技术工作。 第十四条 持有人应当对其上市的医疗器械进行持续探讨,评估风险状况,担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的责任,依据分析评价结果实行有效限制措施,并履行下列主要义务: (一)建立包括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制度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
9、二)配备与其产品相适应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相关工作; (三)主动收集并根据本方法规定的时限要求刚好向监测机构照实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务; (四)对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刚好开展调查、分析、评价,实行措施限制风险,刚好发布风险信息; (五)对上市医疗器械平安性进行持续探讨,按要求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六)主动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 (七)协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监测机构组织开展的不良事务调查。 第十五条 境外持有人除应当履行本方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义务外,还应当与其指定的代理人之间建立信息传递机制,刚好互通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和再评价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运用单位应当
10、履行下列主要义务: (一)建立本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工作制度,医疗机构还应当将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纳入医疗机构质量平安管理重点工作; (二)配备与其经营或者运用规模相适应的机构或者人员从事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相关工作; (三)收集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刚好向持有人报告,并根据要求向监测机构报告; (四)协作持有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的调查、评价和医疗器械再评价工作; (五)协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监测机构组织开展的不良事务调查。 第三章 报告与评价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十七条 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应当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即怀疑某事务为医疗器械不良事务时,均可以作为医疗器械不良事务进行报告。 报告内
11、容应当真实、完整、精确。 第十八条 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峻损害或者死亡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应当报告;创新医疗器械在首个注册周期内,应当报告该产品的全部医疗器械不良事务。 第十九条 持有人、经营企业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注册为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系统用户,主动维护其用户信息,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务。持有人应当持续跟踪和处理监测信息;产品注册信息发生改变的,应当在系统中马上更新。 激励其他运用单位注册为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系统用户,报告不良事务相关信息。 其次十条 持有人应当公布电话、通讯地址、邮箱、传真等联系方式,指定联系人,主动收集来自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运用单位、运用者等的不良事
12、务信息;对发觉或者获知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务,持有人应当干脆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医疗器械不良事务报告与评价,并上报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调查报告以及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等。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运用单位发觉或者获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的,应当刚好告知持有人,并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系统报告。暂不具备在线报告条件的,应当通过纸质报表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监测机构报告,由监测机构代为在线报告。 各级监测机构应当公布电话、通讯地址等联系方式。 其次十一条 持有人应当对收集和获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主动开展医疗器械平安性探讨。对附条件批准的医疗器械,持有人还应当根
13、据风险管控安排开展相关工作。 其次十二条 持有人、经营企业、运用单位应当建立并保存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记录。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有效期后2年;无有效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监测记录应当永久保存,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病例相关规定保存。 其次十三条 省级监测机构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的不良事务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对发觉的风险提出监管措施建议,于每季度结束后30日内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监测机构。 国家监测机构应当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的不良事务报告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季度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
14、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监管措施建议。 其次十四条 省级监测机构应当按年度对本行政区域内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的不良事务监测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年度汇总报告,于每年3月15日前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监测机构。 国家监测机构应当对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年度监测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年度报告,于每年3月底前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年度报告状况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其次节 个例医疗器械不良事务 其次十五条 持有人发觉或者获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的,应当马上调查缘由,导致死亡的应当在7日内报告;导致严峻损害、可能导致严峻损害或者死亡的应当在20
15、日内报告。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运用单位发觉或者获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的,应当刚好告知持有人。其中,导致死亡的还应当在7日内,导致严峻损害、可能导致严峻损害或者死亡的在20日内,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系统报告。 其次十六条 除持有人、经营企业、运用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发觉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峻损害或者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的,可以向监测机构报告,也可以向持有人、经营企业或者经治的医疗机构报告,必要时供应相关的病历资料。 其次十七条 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持有人和在境外销售国产医疗器械的持有人,应当主动收集其产品在境外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其中,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峻损害或者死亡的,境外
16、持有人指定的代理人和国产医疗器械持有人应当自发觉或者获知之日起30日内报告。 其次十八条 设区的市级监测机构应当自收到医疗器械不良事务报告之日起10日内,对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精确性进行审核,并实时反馈相关持有人。 其次十九条 持有人在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后或者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系统获知相关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后,应当按要求开展后续调查、分析和评价,导致死亡的事务应当在30日内,导致严峻损害、可能导致严峻损害或者死亡的事务应当在45日内向持有人所在地省级监测机构报告评价结果。对于事务状况和评价结果有新的发觉或者认知的,应当补充报告。 第三十条 持有人所在地省级监测机构应当在收到持有
17、人评价结果10日内完成对评价结果的审核,必要时可以托付或者会同不良事务发生地省级监测机构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峻损害或者死亡的不良事务开呈现场调查。其中,对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国家监测机构还应当对省级监测机构作出的评价审核结果进行复核,必要时可以组织对导致死亡的不良事务开展调查。 审核和复核结果应当反馈持有人。对持有人的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的,可以要求持有人重新开展评价。 第三节 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 第三十一条 持有人、经营企业、运用单位发觉或者获知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后,应当在12小时内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告不良事务发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18、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同时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基本信息,对每一事务还应当在24小时内按个例事务报告。 不良事务发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刚好向持有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第三十二条 持有人发觉或者获知其产品的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后,应当马上暂停生产、销售,通知运用单位停止运用相关医疗器械,同时开展调查及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自查,并于7日内向所在地及不良事务发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监测机构报告。 调查应当包括产品质量状况、损害与产品的关联性、运用环节操作和流通过程的合规性等。自查应当包括选购、
19、生产管理、质量限制、同型号同批次产品追踪等。 持有人应当分析事务发生的缘由,刚好发布风险信息,将自查状况和所实行的限制措施报所在地及不良事务发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要时应当召回相关医疗器械。 第三十三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运用单位发觉或者获知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的,应当在12小时内告知持有人,同时快速开展自查,并协作持有人开展调查。自查应当包括产品贮存、流通过程追溯,同型号同批次产品追踪等;运用单位自查还应当包括运用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范和产品说明书要求等。必要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运用单位应当暂停医疗器械的销售、运用,并帮助相关单位实行相关限制措施。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
20、、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获知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后,应当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刚好开呈现场调查,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协作。调查、评价和处理结果应当刚好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抄送持有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五条 对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并造成严峻损害或者死亡以及其他严峻后果的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和处理。国家监测机构负责现场调查,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协作。 调查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器械不良事务发生状况、医疗器械运用状况、患者诊治状
21、况、既往类似不良事务、产品生产过程、产品贮存流通状况以及同型号同批次产品追踪等。 第三十六条 国家监测机构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调查结束后5日内,依据调查状况对产品风险进行技术评价并提出限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报告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七条 持有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群体不良事务涉及的持有人开呈现场检查。必要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对群体不良事务涉及的境外持有人开呈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应当包括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产品质量状况、生产过程、同型号同批次产品追踪等。 第四节 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第三十八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 不良 事件 监测 评价 管理办法 国家 市场 监督管理 总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