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如履、及、遂、度、宁、以等。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 3明确本文寓意(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迷信教条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难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驾驭。 教学方法:诵读、探讨、讲解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许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2、作家、作品(学生先介绍,老师补充。)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于
2、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师从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减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之集大成者。 3、正音辨形 履 l 遂su 宁nng 度:(1)du量长短 (2)d 量好的尺码 二、诵读课文 1、老师范读(留意字音、朗读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停顿: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遂不得履 3、指名学生朗读课
3、文,留意字音、停顿,其它同学订正其不正确的停顿。有争议时,老师予以点拨。 三、小组探讨,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全文大意。 2、疑难的文言词语,小组探讨解决。老师点拨。 (1)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 履:鞋子; 操:拿,带; 及:到,等到; 遂:最终 宁:宁可; 无:不; 以:用 1 / 5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一词多义: A、度 自度(du)其足:量长短。 吾忘持度(d ):量好的尺码。 B、之 而忘操之:代词,译为“他”“他们”“它”“这” 或自称等。(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至之市:到,往,去。 (4)古今异
4、义: A、及 古义:等到。如:及反(等到他返回) 今义:达到。如:及格,达到合格。 B、度 古义:忖度;计算;测量。如:先自度(du)其足。 今义:度过。 (5)重要语句 A、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依次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B、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事实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6)精确翻译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留意交代清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五、挖掘寓意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章是怎样刻画
5、这一形象的?(学生探讨,老师点拨,归纳结论) 明确: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非常死板,固执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信任量好的尺寸,不信任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明确:讽刺那些做事不从实际动身,教条主义的人。 2 / 5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留意一切从实际动身,以免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六、课堂小结: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寓言二则 古代 寓言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