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材:新课标八年级下学期等腰三角形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等腰三角形 ,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七章,下 面我将来汇报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通过等 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的边角关系,并且对轴对称 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 。并且在以后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 质也占有一席之地。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 为 60 度,使学生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进行证明或计算,逐步渗透几何证题的基本方 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本课的重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是本课的难点 4、为了使学生了解这堂课,本课要求学生自制一个等腰三角形模型,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 教学。 二、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初二学生思维活 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 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三、说学生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环 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
3、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 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 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 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 提问: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它的对称轴? 2、教师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并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引导学生 观察重合部分,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3、新课: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 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2。 性
4、质定理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在 ABC 中,AB=AC( ) B= C( ) 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AB=AC 1= 2 ( ) BD=DC ADBC ( ) AB=AC BD=DC ( ) 1= 2 ADBC ( ) AB=AC ADBC 于 D ( ) BD=DC 1= 2 ( ) 4、对新知识的感知性应用 指导学生表述证明过程。 思考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为什么? 课堂练习: p.227 练习 1,练习 2(指出这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 5、小结: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5、(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可证明:两角相等,两线段相等,两直线互相垂直。 (4) 联想方法要经常运用,对解题大有裨益。 五、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 六、对于本节的几点思考 1、本节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有定理的证明、定理的计算和证题应用,所以本人针对学生 的特点,在上节课例的掌握好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能充分地发挥学生 主观能动性。 练习 2 其目的有二:(一)使学生在复习本节知识。 (二)为下一节内容铺垫。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两个定理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 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 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 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 的。 91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板 书 设 计 课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例 1、书写格式 例 2、书写过程 性质定理 1 性质定理 2 学生板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