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新课程讲义.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新课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新课程讲义.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新课程讲义新课程讲义第一部分:小学语文课程与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小学语文课程与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小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1).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性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是语文教育观的核心,主导着语文教育的实践,影响着语文教育理念的建设,对语文教育至关重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文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言语、思想、情感交流的最重要的工
2、具。(2)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3)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语文课程是文化课程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在交际过程中无不承载着和反映着民族的事、理、情、志,表现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承载着丰富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此外,以语言形式和语言形式承载的内容构成的语文课程本身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已形成自身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系统,并成为人类文化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2)语文课程是人化课程语文与人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学语文,其实质就是学文化,以文教化。中国语文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中华民族的情感、精神、道德、审美观;世界文化汇聚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宝
3、藏。语文课程的人文特征为其本身所固有。对语文课程这一性质的确认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据此获得,育人方式也由此决定。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1)语文作为文化的特殊性:本身既是文化,又是文化载体;(2)语文作为工具的特殊性:是负载着人文性的工具;(3)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对立统一,正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二、小
4、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 12 年级为“写话”,36 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
5、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三、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三、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
6、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
7、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二)阶段目标 1.第一学段(12 年级) (1)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会写。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8、。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9、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3)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5)综合性学习 对周围事物有
10、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2.第二学段(34 年级)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其中 2000 个左右会写。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
11、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3)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
12、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4)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13、 (5)综合性学习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3.第三学段(56 年级)(1)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14、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在理解课
15、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 。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3)习作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
16、写规范、整洁。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4)口语实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5)综合性学习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
17、别是非善恶。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真题再现真题再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 。A.工具与知识性的统一 B.知识与人文性的统一C.人文与民族性的统一 D.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解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故选 D 项。 第二节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常规教学方法(一)常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又称评点法、串讲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等,是教师通过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 ,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方式。(1)讲授法的主要特点是教
18、师自己的独白。(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讲授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学习的自觉性,要善于设疑,激疑和解疑,使学生始终跟随教师的讲授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2.问答法又称提问法、谈话法、疑问法、析疑法等。特点是以师生的相互问答为主要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问答法的基本要求是:(1)讲究教师提问的艺术。提问要紧紧围绕教材的中心,服从总的教学目标。要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启发性。(2)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3)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4)正确处理面向集体
19、提问和个别回答的关系。(5)要做好归纳、总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掌握知识。3.讨论法又称议论法、辩论法、研究法、研讨法、座谈法等。是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组成。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三点:(1)明确目的。讨论前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的内容和形式。(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师要有民主态度。4.练习法又称巩固法、总结法、复习法、智力竞赛法等。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的过程中阅读和理解课文,从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熟练技巧。(1)练习法的一般程序教师设计练习题,向学生说明练习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
20、生开展练习活动;通过答问等方式了解和收集反馈信息;调节和校正练习活动,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检测评定练习成绩,强化练习效果。而决定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设计的练习题。(2)练习法的基本要求体现学科目的;体现知识和能力的体系;本于教材而又有综合性和灵活性;具有创造性和迁移性。5.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的基本要求:(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到观察与思考中。(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21、(二)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二)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1.朗读法又称吟诵阅读或品味性阅读。是把有形而无声的书面语言,借助形与声之间的特定关系,变成无形而有声的口头语言。朗读训练的常用方式有:(1)教师范读;(2)学生单读;(3)学生齐读;(4)学生分角色读。2.背诵法背诵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的,背诵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1)大声诵读指导背诵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把理解和诵读结合起来。(2)抓住关键词语所谓抓住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3)利用课文画面文章画面感强,以画面形象来辅助记忆是一种良好的方法。(4)遵循写作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
22、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5)整分联背诵法它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6)限时强制记忆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3.默写法背熟文章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所以一定要重视默写。4.听写法会听是对注意力集中的一种培养,具体来说,听写有以下几个优点:(1)能面对全体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2)能培养学生的语感。(3)能发展学生的智力。(4)能全面检验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二、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评价二、小学语文常用
23、的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的种类(一)教学评价的种类 1.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将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1)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是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3)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诊断性评价的主要用途有三个方面: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确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1)
24、相对性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2)绝对性评价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3.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还可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定性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小学语文 新课程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