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系统分析 第二章 系统分析.ppt.docx
《2022年系统分析 第二章 系统分析.pp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系统分析 第二章 系统分析.ppt.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系统分析 第二章 系统分析.ppt 一、模型与模型化简介 模型化 模型化就是为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肯定方式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构模的过程 3.模型的地位与作用 3.模型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4.模型的分类 概念模型:通过人们的阅历、学问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分为思维、字句或描述的。 5.建立模型的一般原则 建立方框图 6.建模的基本步骤 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 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 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确定模型的结构; 估计模型的参数; 试验探讨; 必要修改。 7.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老手法: 2、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 二元关系的
2、性质 二元关系的集合 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 ?有向连接图: ?图的基本的矩阵表示,描述图中各节点两 两间邻接的关系,记作A。 ?矩阵A的元素aij 定义: 汇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点。 在可达矩阵中存在两个节点相应的行、列元素值分别完全相同,则说明这两个节点构成回路集,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节点即可代表回路集中的其他节点,这样就可简化可达矩阵,称为缩减可达矩阵,记作M。 区域分解:将系统元素分成相互独立的子系统 级位分解:对各子系统元素进行分级 提取骨架矩阵 画有向图 将M分级重新排列 实现某一可达矩阵M、具有最小二元关系个数的邻接矩阵叫做M的最小实现二元关系矩阵,即骨架矩阵,记作A。
3、 骨架矩阵 (二)说明结构模型技术(ISM) (Interactive Structure Modeling) 1.作用:主要描述系统构成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主要适用于一些宏观问题的定性分析。 2.任务:通过构造解析将困难的系统分解成条理分明、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ISM技术的基本思想: ISM技术的核心: 通过各种创建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终用文字加以说明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相识和理解程度。 通过对可达矩阵的处理,建立系统问题的递阶结构模型。 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规范方法 在可达矩阵M的基础上进
4、行 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规范方法 在M中对每个元素找出其可达集和先行集 可达集R(Si): 从该元素能到达其它元素的那些元素集合 先行集A(Si) :能从其它元素到达该元素的那些元素集合 区域分解:将系统元素分成相互独立的子系统 共同集C(Si):可达集和先行集中共同元素集合 起始集B(S) :系统的输入要素,在有向图中只有箭线流出,而无箭线流入。 终止集E(S) :系统的输出要素,在有向图中只有箭线流入,而无箭线流出。 区域分解 7 6 5 4,6 3 2 1 C(Si) 7 7 1,2,7 7 3,4,6 4,5,6 6 3,4,5,6 5 5 3,4,6 4,5,6 4 3 3 3,4,5
5、,6 3 2,7 1,2 2 1,2,7 1 1 B (Si) A(Si) R(Si) Si 在M中对每个元素找出其可达集、先行集、共同集和起始集 M= 设B中元素bu、bv, 若R(bu)R(bv)(bu的可达集与bv的可达集交集不为空集),则bu、bv及R(bu)、R(bv)属于同一区域, 若R(bu)R(bv)=(bu的可达集与bv的可达集交集为空集),则bu、bv及R(bu)、R(bv)不属于同一区域。 区域分解 如B中元素bu=3、bv=7 R(3)=3、4、5、6、R(7)=1、2、7 R(3)R(7)=3、4、5、6 1、2、7 =,故元素3及4、5、6,7与1、2不属于同一区域
6、,分属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在本例中,可分成两个区域:1、2、7、3、4、5、6 将M按区域重新排列,1、3象限反映子系统之间的联系,2、4象限反映子系统内部联系。 3 4 5 6 1 2 7 3 4 5 6 1 2 7 将满意CR的C中元素挑出作为第1级,再从剩下的元素中找出满意CR的元素作为第2级,依此类推直至全部元素被挑出。 级位分解 区域内的极位划分,即确定某区域内各要素所处层次地位的过程。-建立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的关键工作。 7 7 1,2,7 7 4,6 3,4,6 4,5,6 6 5 3,4,5,6 5 5 4,6 3,4,6 4,5,6 4 3 3 3,4,5,6 3 共同集C
7、先行集A 可达集R i 级位分解 1.将满意CR的元素5挑出作为第1级 4,6 4,6 6 4,6 4,6 4 3 3,4,6 3 共同集C 可达集R i 2.将满意CR的元素4、6挑出作为第2级 级位分解 3.将满意CR的元素3挑出作为第3级 3 3 3 共同集C 可达集R i 1 4 5 2 7 3 6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将M按分级排列: 5 4 6 3 1 2 7 5 4 6 3 1 2 7 子系统2 子系统1 将矩阵M按级位分解结果重排,找出位于主对角线上全部元素值1的子方块对角矩阵,将其所包含元素合并成一个元素,得缩减矩阵M。 5 4 3 1 2 7 5 4 3 1 2 7 M
8、= 提取骨架矩阵 5 4 6 3 1 2 7 5 4 6 3 1 2 7 去掉M中已具有邻接二元关系的要素间的越级二元关系,得到经进一步简化后的矩阵M。 M= 5 4 3 1 2 7 M= 5 4 3 1 2 7 S3RS4, S4RS5 S7RS2, S2RS1 去掉M中自身到达的二元关系,即减去单位矩阵,得到经简化后的骨架矩阵A。 M= 5 4 3 1 2 7 A= 5 4 3 1 2 7 绘制有向图 分区域从上到下逐级排列系统构成要素。 同级加入被删除的与某要素有强连接关系的要素,以及表征它们相互关系的有向弧。 1 4 5 2 7 3 6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区域2 区域1 在A中找
9、出相邻级元素间的关系: a45=1、a34=1、a21=1、a73=1,据此画图。 绘制有向图 5 4 3 1 2 7 A= 1 4 5 2 7 3 6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区域2 区域1 ISM分析步骤: 1确定系统要素Si(i=1n); 2确定要素间关系,构造A; 3由A求M,对M进行级间分解,并按区域和分 解依次排列; 4在M中找出位于对角线上元素值全为1的子对角阵,称强连通子集,将其用1个元素代替,得缩减可达矩阵M; 5. 去掉M中已具有邻接二元关系的要素间的越级二元关系,得到矩阵M; 6.将M主对角线上的“1”全变为“0”,去掉自身关系,得到骨架矩阵A; 7. 由A找出相邻级元素
10、间关系,画出有向线段; 8. 补充强连通子集。另外,对跨级间联系,若无邻级间关系代替,则要补画跨级间联系。 例:依据下图所示的有向图: 写出系统要素集合S及S上的二元关系集合Rb; 建立邻接矩阵A、可达矩阵M及缩减矩阵M。 建立该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S= Rb= (S1 ,S3 ),( S1 ,S5 ), ( S2 ,S4 ), ( S4 ,S6 ), ( S5 ,S2 ), (S5 ,S1 ) , (S4 ,S2 ) 解: 1 2 3 4 5 6 A= 1 2 3 4 5 6 M= =(A+I)4 M= 1 2 3 6 6 1,5 2,4 3 2,4 1,5 C(Si) 6 1 ,2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系统分析 第二章 系统分析.ppt 2022 系统分析 第二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