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好了歌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说一说皇帝愁什么? ?该诗歌反映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了哪些矛盾? ?第第3课课 从从汉至元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中央 地方地方 君权君权 相权相权 专制主
2、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权力、强化中央集权?1 1、两汉:、两汉: 中中 央央 集集 权: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制,绝对服从中央(1)汉初,郡县、封国并存。)汉初,郡县、封国并存。(3 3)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王
3、国越分越小,中,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强化。央集权得到强化。(2)汉景帝平定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权力、强化中央集权?1 1、两汉:、两汉:2 2、唐朝:、唐朝: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1 1)初期,郡县、封国并存。)初期,郡县、封国并存。(2 2)汉景帝平定)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3 3)汉)汉武帝颁布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王国越分,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节度使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藩
4、镇割据局面,节度使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宰相赵普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三)北宋初年:(三)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1 1、措施、措施兵兵:_:_权权:_:_钱钱:_:_“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抽调精兵充实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中央禁军派派文
5、臣担任地方长官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权中央掌控地方财权收精兵收精兵削实权削实权控财权控财权2 2、评价、评价 利利: :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弊弊: :造成造成“三冗三冗” ” “二积二积”后患后患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权力、强化中央集权?4.4.元朝元朝:(1)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长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
6、方设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官由朝廷任命。(2)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元元 代代 的的 行行 省省河北河北山东山东山西山西宣政院直辖地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地直辖地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阶段阶段朝代朝代 地方制度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对中央集权影响影响秦秦汉初汉初武帝武帝唐唐 宋宋元元郡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郡国并行加强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镇割据削弱削弱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官
7、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加强;但三冗但三冗;积贫积弱积贫积弱行省制行省制, ,宣慰司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革,省制开端形成形成巩固巩固趋势:趋势:中央权中央权力不断力不断加强加强;地方权地方权力不断力不断削弱削弱完完善善加强加强加强加强削弱削弱新新发发展展二、君主专制的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演进阅读教材,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阅读教材,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汉朝:汉朝:魏晋:魏晋:隋唐:隋唐:宋朝:宋朝:元朝:元朝: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
8、家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独断性和和随意性随意性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内)朝中(内)朝逐渐形成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皇皇 帝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 九 卿 中(内)朝中(内)朝外朝有事上报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决策)(决
9、策)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执行 )门下省门下省(审议)(审议)吏、户、礼、兵、刑、工吏、户、礼、兵、刑、工 隋唐中央制度: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二)(二)1 1、三、三省六部制是省六部制是西汉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成,至隋朝隋朝正式确立,正式确立,唐朝唐朝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 2 2、特点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3 3、影响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参考答案:中书省参考答案:中书
10、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工部工部 二、君主专制的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演进阅读教材,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阅读教材,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汉朝:汉朝:魏晋:魏晋:隋唐:隋唐:宋朝:宋朝:元朝:元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职权,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行政权、军权、财权( (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11、,集国家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独断性和和随意性随意性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中朝逐渐形成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中书省,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上承天子,下总百官上承天子,下总百官 二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
12、制的演进(三)宋朝:(三)宋朝:1 1、措施:、措施: 设设中书门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构 增设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分割相权2 2、影响:、影响: 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二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四)元朝:(四)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为最高行政机关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 ,位高权重。位高权重。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右丞相各一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
13、次,令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元史元史)朝代朝代 措措 施施 影影 响响汉汉隋唐隋唐北宋北宋元元西汉的西汉的中(内)、外朝制度中(内)、外朝制度;东汉东汉“虽置三公,事归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台阁”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三一分为三一分为三相权反弹相权反弹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中央官制演变趋势:趋势: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分权地方分权集中中
14、央集权中央集权集中集中皇帝皇帝 本课测评本课测评 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史实加以说明。答案提示:答案提示: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政,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国政,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集体行使相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集体行使相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的
15、独尊。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掌军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三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力,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权力,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治制度的特点(1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 2)中央对地
16、方的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 3)历代王朝都)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走进高考走进高考1 1(20102010福建文综福建文综1414)朱子语类朱子语类云:云:“唐事,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
17、而已。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A体现三省分权制体现三省分权制 B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 1B B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料和概念的理解,ABCABC均是正确的。均是正确的。B B选项转换换了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2 2(20102010海南单科海南单科4 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省长官均号
18、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 A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 B B强化君主集权强化君主集权C C分割宰相权力分割宰相权力 D D利于集思广益利于集思广益2 2B B 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的核心。3 3(20102010江苏单科江苏单科3 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教(佛教),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 至元 政治制度 演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