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四单元写作《突出中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第四单元写作《突出中心》.ppt(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雕像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祥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今天我们训练的重点就是:突出中心突出中心。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没有手的雕像。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学生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原来,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
2、略了主要的内容。因此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指导教师:张荷 所谓“中心突出”,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要集中和鲜明。 怎样才能突出中心呢?1、观点单一,明确中心。、观点单一,明确中心。 首先要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由多个角首先要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由多个角度最终确定一个中心。度最终确定一个中心。考场作文有些题目的中心比较明确;有些题目意在题外,隐喻性强,比较有深意,含蓄,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否则“意多乱文”。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记叙文的主旨不能太泛;议论文的论点应
3、始终不变。整篇文章要紧扣一个中心,防止偏离题意。 而有的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确有多个中心,这一段说的是这个理,下一段却又跑到下一个理上了。如2005年河南一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放手,第一段写面对现实要坦然对待,第二段写的是不要伪装,第三段写居里夫人有成果与人分享,第四段写外国一个孩子凭毅力学会了用筷子,第五段写虚心使人进步,最后一段总结:要放松自己。颠三倒四,忽东忽西。再如2000年z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安徽一考生在开头提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论点,但接着列举的事例却说明了“真正的正确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这边又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作者到底是什么观点,令人捉摸不透。 其次,要有贯穿
4、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其次,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绕这条线来写。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叙述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中,父亲帮助“我”脱险的经历,让“我”在难忘的人生体验中,得到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课文围绕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条线索,先写事情的起因:“新的花样,去爬悬崖”。接下来具体写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文章的最后写到结果:“我”在父亲的指点下,摆脱了困境。这样围绕线索选材和组织这样围绕线索选材和组织材料,有效地突出了中心。材料,有效地突出了中心。 因此确立观点时,一定要单一。确立中心后,必须列出作文提纲,有了提纲就如同盖房子有了草图,有助于作者掌握全局,避免丢三拉四,前后重
5、复,本末倒置。这样,既可提高写作质量,又可加快写作速度。 2、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对表现中心思想突出有力的材料就选用到习作中去,否则就舍弃。材料选好后,再从中选出最具新意的材料来。精心选材,紧扣主旨,使文章中心突出。 但是如果所选的材料不能紧扣话题,即使是新鲜、生动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谈意气,有一篇37分的文章,在文章第二段引用了报任安书中写周文王等人的事迹的一段名句,尽管材料鲜活生动,但与“意气”是有距离的。周文王等人的事迹主要表明人处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意志,“意志”与“意气”不尽相同。 选好后,并不是把材料记录下来就行了,还要分析材料是
6、怎样表现中心的,只有这样,所选的材料才能真正为中心服务。 3、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在这一点上的确需要有“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4、斟酌材料,适时点题、扣题 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开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结尾,用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 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
7、、叙述点题、描写点题。茹志鹃百合花结尾:“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这诗意浓郁的点题描写,把作品推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百合花纯洁与感情的花,伴随着主人公的身体,映衬着他高尚的灵魂,永远留在读者心里。05年全国卷满分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的结尾处“溶溶月,淡淡风,能够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是我们的福分。让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闻梅花香飘万里,忆花香淡雅。”描写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点明了“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这一主题。 从修辞的角度看,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排比点题、引用点题
8、、比喻点题。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部分:“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直接点题,引出典型事例的叙写。06年北京卷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中有一句话“请救救北京的符号”反复出现三次,这三句话,一句置于文首,一句置于文中,一句置于文尾。这三句话,反复点示,反复映现既突出文章的主旨,又严整了结构、渲染了感情。 从点题的位置看,可以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我们知道高考作文的阅卷速度是很快的。如果你把文章主旨埋在文中,阅卷老师可不会像工兵扫地雷一样,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探测,更不可能帮你去归纳。所以考场作文的中心要在醒目的位置亮出。如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让
9、生命与健康同行的开头:“生命是一次不可轮回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惟有不断地追求,不懈地努力,不停地拼搏,才能创造人生的价值。孔子云:生无所息。它阐明了生命的基本态度,鼓舞人们朝着人生的目标奋进。”作者惜墨如金,开门见山,紧扣话题,阐明“生无所息”的重大意义,入题快捷,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二、病例分析二、病例分析 成长的足迹里饱含着亲情的关爱。难忘记忆里儿时的童稚,骑在父亲脖子上撒欢儿,倚在妈妈膝上数星星。睡觉时缠着他们讲大灰狼的故事,半夜里被吓醒,生怕被狼叼走,就钻到妈妈的被窝里,让妈妈紧紧搂住。不会忘记,在生病时,送到面前的一片片药片,一杯杯开水,一声声问候,那是同学们悉心的照顾。更不会忘
10、记,在取得成绩时,老师送来欣慰和赞许的眼神,考试失败了她又送来鼓励的目光,增添了我与挫折斗争的勇气。所有关怀我的人都与我同欢笑,共呼吸。病例症状:部分内容偏离主题病例分析:1.中心是说成长的足迹中饱含亲情的关爱,但是所写材料却涉及同学友爱、老师关爱,这些内容都偏离了中心。2.最后一句是强调了关怀我的人与我同欢笑,共呼吸。未突出亲情环绕的氛围对自己成长的作用。病例修改建议:方案一:将生病时同学的关爱和老师的关爱删除,增加在亲人关爱下成长的事例。方案二:作者在自己的成长中,能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关爱,能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亲人、朋友们的关爱,这本身就是思想认知上的加深,是成长中应该珍惜的精神财富。
11、如果能在意识到的同时写出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中心会更鲜明突出。方案三:将第一句中的“亲情的”删去,把最后一句改为“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对我的关爱啊!”之类的语句,中心就明确集中了。但这种方案最好不采用,一是因为这样改是未尊重作者本意的。二是因为这是修改中心去适应材料,而没有修改材料来突出中心。病例改后: 成长的足迹里饱含着亲情的关爱。难忘记忆里儿时的童稚,骑在爸爸脖子上撒欢儿,倚在妈妈膝上数星星。睡觉时缠着他们讲大灰狼的故事,半夜里被吓醒,生怕被狼叼走,就钻到妈妈的被窝里,让妈妈紧紧搂住。不会忘记,为家人操劳了一辈子的奶奶每天早起为我准备浸润着爱意的早餐。吃到碗底总能看到奶奶特意留给我的
12、荷包蛋。更不会忘怀生病时爷爷用他那并不硬朗的背脊托起我奔向医院的辛劳,星光掩映着他泛白的两鬓,清风吹拂着他干了又湿的衣衫我成长的每一个足迹中都荡漾着亲人无私的爱,停泊着他们温暖的情!例文参考 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俗话说得好,“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这不,晚饭刚过,我们一家子便“各奔东西”了:奶奶把门轻轻一关,便进入了自己的“戏剧天地”。不一会儿,她的房间便依稀传出了“咿咿呀呀”“咚咚锵锵”的声音,不用说,又在看戏剧片了!时不时地,还能听到奶奶那沙哑的嗓音看到高兴处,奶奶便会跟着哼几句;老妈刚进自己的卧室,门还没关紧,“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歌声便响了起来;而客厅,则是我和老爸的体育世界。 每每说起这
13、惬意的时刻,我便会想起几年前,电视机前那可笑而温馨的一家子 终于,我家也买电视机了!一家老小都十分开心,以前蹭电视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了。于是,嘴巴里还嚼着饭呢,一家四口便围着那“受宠若惊”的电视机了。收看什么节目呢?老爸把遥控器递给老妈老妈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这类爸爸所谓的“小事”,当然得由她作主。“看看,有没有好的电视。”老妈眼中“好的电视”,就是那些扭扭捏捏,一到关键处便“请看下集”的电视剧。没看一会儿,老妈突然又把遥控器塞给了我老妈最疼我了,看着我无精打采的样,肯定心疼了。我也不客气,赶紧调到体育频道,生怕错过了精彩的赛事。(在老爸从小的培养和熏陶下,我已早早地成了体育迷了)“快传,射门!加
14、油,只剩5分钟了!”我看了看表,急得差点跳了起来。就在看表的一刹那,无意中瞥见了一旁太师椅上的奶奶:眯着眼睛,微张着嘴,盯着电视机,不知道在看什么。是呀,奶奶怎么看得懂这些?帮奶奶这个老越剧迷找找越剧吧,我又拿起了遥控器唉,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看成,谁也没看成。干脆,一家子就早早睡觉吧。 想起这些,便觉得好笑。再想想现在的日子,真是用奶奶的话说,“享福了”。不是这样吗? 点评:点评:1.对比手法的运用。小作者从现实写起: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属于自己的电视机前,看着自己喜欢的节目。由此,作者联想到从前;先是家里没有电视,去别人蹭电视;然后好不容易买回来一部电视,全家人守着一部电视,却不能尽兴观赏自
15、己喜欢的节目通过前后对比,体现出了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快速大幅度提升,歌颂了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2.插叙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先从过去写起,而是从现在落笔,先写一家人晚饭后看电视的幸福场景,然后插叙以前的家庭情况,最后再回到现实之中。这样写来,文章篇幅虽短,但是摇曳多姿,曲折有致。 餐桌旁的一家子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母亲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话题是聊不完的。儿子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妻子单位里的同事哪个又结婚了,哪个
16、又离了;妹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澜壮阔;我的写作进度,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最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大家继续吃饭。儿子手舞足蹈地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去厨房再换一双,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
17、了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大家埋头吃饭,谁夹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儿凉了。”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着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 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 “丁零零!”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估计吃了一半的饭,都凉透了。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母亲一次次站起来,是想让我们其他人安心地吃顿饭啊! 如果留意一下,就会看出,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她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是用一辈子在呵护我们的亲人啊! 点评:一家子人热烈的议论着,她只是静静地听着;有人忘拿汤勺了,她赶紧起身去拿;儿子的筷子掉地上了,她赶紧去换作者就是用这一幕幕发生在餐桌旁的最最平常的场景,表现出了伟大无私的母爱。文章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初读之,似觉无味;再读之,让人动容;深读之,则令人潸然泪下。只要我们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最最平常的琐事,也散发着动人的光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