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后两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后两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后两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后两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 ,字母代表的是(音调) ,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慢)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6、声音以(波)
2、的形式传播,当(声波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7、声音能在(固体) 、 (液体) 、 (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8、耳朵由(外耳) (中耳) (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9、 (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描述人感受声音的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
3、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用手捂住发声罐、用纸包住发声罐。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14、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高) ,拉得松,声音就(低)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 ,轻轻拨,声音就(弱) 。试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我制定的研究方案:(1) 、先进行预测。随着尺子伸出桌面部分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会怎样变化。(2) 、再进行实验。实验前需要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比如8 厘米、12 厘米、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单元 知识点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