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pdf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1藤野先生(总第一课时)鲁迅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教学方法: 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 3 课时教学用具: 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 ,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2、展示学习目标(1)解决字词(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4)分析第一部分。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绯红(2)解释词语。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 杳无消息瞥见 2、介绍作者情况
3、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 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2. 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3. 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4. 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5. 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 、课文据地点的转移可
4、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2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4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
5、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 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1、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2、推荐作业 :(1)课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北国之春。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简单回顾上课时的内容,引入新课2、展示学习目标(1)学习
6、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2)研读第二部分。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写人要如何
7、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6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7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8 提问: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 9. 提问: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 10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么? 11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应怎么理解? 12提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 、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 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
8、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2、“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3、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
9、大大小小的书。 ”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 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4、(1) 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5、(1) 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 见第 2 题讨论并归纳 ) 6、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
10、题。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7、(1) 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2) 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3) 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8、(1) 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2) 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3) 被刺痛了的人 (我)。9、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10、当时一般中国人心理上的麻木和思想上的觉悟。11、“那时那地”指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的时候。“我的意见”是科学
11、救国,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作者认识到医学并非是一件要紧的事,第一要紧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因此,作者决定弃医从文。12、“悲哀”“凄然”“慰安叹息惜别叮嘱”等,表现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过程,理解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2、推荐作业:(1)课后练习三、四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三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
1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研读了 的第二部分,认识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道了鲁迅对他的敬爱之情。之后,由于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的强烈刺激以及他追求救国之道的崇高理想,他又弃医从文,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离开仙台后情况如何呢 ?今后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2 、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结尾部分的内容及作用。(2)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提问:作者写了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2提问: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3提问:“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删去“
13、我的眼里和心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4提问:怎样理解“我又忽然良心发现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5提问:课文以“藤野先生”为题,为什么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言及他事?这些事用什么战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照片。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2. “小而言之”是藤野先生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藤野先生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因为“中国”是个地域概念,相对较“小”,而“学术”则是没有地域限制,属于全人类的,所以相对较“大”。 3 藤野
14、先生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在其他人的眼里也许不伟大,然后作者从与他交往中认识到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从心眼里敬重他,怀念他,所以这样说。 4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说明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对作者的影响。而正是藤野先生的那种治学严谨、 教学认真, 那种探求真理的执着态度以及对作者的热情诚恳和殷切希望,促使作者奋发有力。其中“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新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各种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是反语,指敌对势力。结尾这句话表明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与敌对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奋斗。 5.
15、(1)明线: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的过程,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2) 暗线:感情线索。主要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忧患情绪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也透露作者的爱国情感;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不以为然的心情。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精神的体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歧视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 更是由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转化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
16、,则是当年弃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可见,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红线。 6 本文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到离别的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从中洋溢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1、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全文结构明白,材料虽多但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描写方面,本文极有特色,写人抓特征,用白描手法入木三分表现了人物。如藤野先生如德国留学生和日本所谓“爱国青年”。在记事上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如“添改讲义”“纠正解剖
17、图”“匿名信”“看电影”等事件。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篇课文语言方面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有感激教师之情的如对日本“爱国青年”。总之,文中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文的中心。2、推荐作业:1课后练习第四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附板书:藤野先生鲁迅与藤野相识、交往匿名信、看电影弃医从文、别后感念(明线)与藤野交往(严谨认真、热诚正直)东京仙台(暗线)爱国情感教学反思 :2我的母亲(总第课时)胡适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18、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 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用具: 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妈妈的吻。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 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2、展示学习目标(1)解决字词(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4)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2、介绍
19、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抓住关键句、段。(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理清文章结构2、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四、精讲点拔,释疑解 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1、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2、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课文写了母亲这样
20、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 “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通过写这些事, 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 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1、课堂小结: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 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
21、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2、推荐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莫泊桑说: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2、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2)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1)我在这九年 (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
22、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2、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3、比较欣赏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 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推荐篇目:老舍。邹韬奋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 。4、欣赏“诗中的母爱”如:游子吟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2、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 多了一份感情。 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 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 “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 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
24、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 ,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 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 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 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 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 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
25、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4、提示: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1、课堂小结: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 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初中语文 年级 下册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