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安墩中学高中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东县安墩中学高中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安墩中学高中地理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新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能力目标: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情感目标: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难点】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前练习1改革开放后,中
2、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这会对人口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提示: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密度上的空间变化/对经济的影响。2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揭示出人口的哪些变化?【教学过程设计】图片引入:伊拉克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一)区分概念:1、 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人口移动泛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旅游、出差、购物等。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 ” 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 。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 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 (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4)人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口迁移特点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 ,包括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2、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这是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1)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跳转到第(二)部分的世界人口迁
4、移在二战前后的不同变化。(2)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跳转到第(三、四)部分的美国的人口迁移和中国的人口迁移。(二)国际人口迁移读图: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该图可主要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问题: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影响的因素,带来的影响。(由学生讨论分析)归纳:二战前二战后迁 移 特点旧大陆 -新大陆已开发国 -未开发国集团性、大批量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迁 移 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迁 移 路线欧洲 -美洲非洲 -美洲(殖民者掠夺)中
5、、日、印等 -东南亚、美洲(帝国主义招工)发展中国家 -北美、西欧外籍工人 -西亚南欧 -西欧影响促进新大陆的开发,种族、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美洲人口剧增,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大批印第安人被杀害。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 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对移入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三)国内人口迁移1、 美国的人口迁移读书上 P10 案例 2“ 美国的人口迁移” ,分析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自1850 年以来人口迁移的规律、原因,带来的影响。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流向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9 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 口 大 规 模 西移19 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由 乡 村 流 入
6、 城市20 世纪 20 年代到60 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南 部 人 口 迁 往北部和西部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 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由 东 北 部 迁 往南部和西部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人 口 向 老 工 业区和城市回流2、 中国的人口迁移读书上 P11 案例 3“ 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和 P9 图“ 1949 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 ,分析中国各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
7、?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阶段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特点人口频繁地迁移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流 动 人 口 大 量 增加迁移方向秦汉开始: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安史之乱 ” :人口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靖康之难 ” :人口继续南迁。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入和迁出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 海 城 市 和 工 矿区。原因戍边、流放、逃难、避税和经商,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各 地
8、 之 间 巨 大 收入差异;农业中存在 大 量 剩 余 劳 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主要原因:(1)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状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小城市寻找就业机会;(2)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3)城乡及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人口迁移与以前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同,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
9、发性的,迁移和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因学习、 培训和分配工作而迁移的人数也逐步增加。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总的来说,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吸引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务工和经商)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总上所述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 3、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五)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六)探究性问题:关于广东省的外来人口问题,请
10、你搜集相关资料,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知识结构:探究性问题:关于广东省的外来人口问题,请你搜集相关资料,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课后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2011 连云港模拟 )读下图,回答12 题。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口的迁移类型影响因素概念意义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图中所示2000 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图中人口迁出的6 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图中人口迁入的6 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ABCD解析:上海和江苏迁入的人口比例和四川迁出的人口比例相等
11、,从图中看农村向其他第三产业转移的人口就达到22%,图中迁出的6 个省份江西、安徽、河南、湖南都在第三级阶梯,图中迁入的6 个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答案: C 2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交通压力ABCD解析: 农村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可以促进迁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答案: D 读我国某省区的轮廓图,回答34 题。3图中信息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开放性B差异性C整体性D联系性解析:通过轮廓可以判定该省区为江苏省,图中信息主要体现的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名师精编
12、优秀教案答案: B 4图中地区人口主要流向是() A B C D 解析: 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从图中信息得出,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因此人口由苏北迁往苏南。答案: A 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56 题。5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解析:二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C 错。答案: C 6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解析: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
13、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答案: D 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 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 个来自农村地区。20XX 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 亿。读图,完成78 题。名师精编优秀教案7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B湖南、福建、海南C上海、新疆、云南D广东、浙江、上海8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解析: 依据图示,我国当前的人口主要由内地省、自治区迁往沿海经济发达省区。这种人口流动可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加大了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大量人口流出
14、不利于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推进。该人口流动主要在南方省区进行,对北方农业发展影响不明显。答案: 7.D8.B (2011 泰州检验 )读“ 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完成 910 题。9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10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 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 近年来
15、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以经济因素为主。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答案: 9.A10.C 读“ 某区域图 ” ,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完成1112 题。11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1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
16、动距离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看以线形分散为主解析: 由图可知,人口迁出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为工程移民, 以近距离整体迁移为主、形式上以线形分散为主。答案: 11.C12.D 二、综合题 (共 40 分) 13 (2011 汕头模拟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1985 年 7 月至 1990 年 6 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原因分类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性别比原因分类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性别比经济性原因56.2 217.3 家庭性原因34.5 39.0 工作调动分配录用务工经商学习培训退休离职11.5 59 243 129 16 268.4 2435 22
17、38 1497 6039 投亲靠友随迁家属婚姻迁入9.9 104 142 75.9 674 97 其他原因9.3 215.0 合计100 123.1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 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_。其中又以_人员比例最高, 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4 分)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和_等。 (6 分)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性人口数超过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
18、, _性人口数超过_性人口数。 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 _不同造成的。(10 分)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作答。答案: (1)56.2%务工经商(2)生态移民行政工作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调动(3)男女女男社会分工14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 1: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材料 2:据 20XX 年 1 月 23 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1)材料 1、2 反映出 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3 分
19、)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2 分)() A由城市到乡村B由城市到城市C由乡村到城市D由乡村到乡村(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8分) (4)进入 21 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 工 ” 可做而本地企业无“ 工” 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7 分) 解析:第 (1)题,“ 孩子上学 ” 属社会文化因素,“ 我们村挺富的, 想转回去当农民” 属经济因素。材料 2 反映了政治因素。第(2)题,我国当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农村迁往城市。第 (3)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第(4)题,技术水平限制是主要原因。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2)C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4)20 世纪 90 年代后,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 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 工” 可用。教学反思:讲练结合 ,学生讨论 ,师生互动 ,本节内容充实,因有充分的例子,学生理解比较到位 ,但课堂管理上要求学生有好的基础才容易展开.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