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设想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导人新课。2.释题: “ 礼” 是敬礼、致敬, “ 赞” 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3.介绍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 年 3 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 1938 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 1940 年 3 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
2、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 “ 扫荡 ” ,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1.教师范读全文,或听朗读带。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标明自然段序号。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学习必备欢
3、迎下载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教师补充: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3.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在学生掌握字词读音后,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其中几个字词连词成段,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4.学生迅速默读全文,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第一部分 (第 1 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第二部分 (第 2-4 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4、。第三部分 (第 5-6 段): 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 突出它的不平凡。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四部分 (第 7 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 (第 8-9 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三、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3.找出文中描写黄土高原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黄土高原的。然后思考: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总体印象是: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4.面对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产生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杨礼赞 教师资格 考试 小学语文 白杨 礼赞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