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pdf
《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word 含答案)含答案)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数轴上点 A、B 到表示-2 的点的距离都为 6,P 为线段 AB 上任一点,C,D 两点分别从 P,B 同时向 A 点移动,且 C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 2 个单位长度,D 点运动速度 为每秒 3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 t 秒.(1)A 点表示数为_,B 点表示的数为_,AB=_.(2)若 P 点表示的数是 0,运动 1 秒后,求 CD 的长度;当 D 在 BP 上运动时,求线段 AC
2、、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3)若 t=2 秒时,CD=1,请直接写出 P 点表示的数.【答案】 (1)-8;4;12(2)解:运动一秒后,C 点为-2,D 点为 1,所以 CD=3;当点 D 在 BP 上运动时,CD=2t+4-3t=4-t,所以 AC=2CD ,此时 C 在线段 AP 上,AC=8-2t,(3)解:若 t=2 秒时,D 点为-2,若 CD=1,则 C=-3 或-1,当 C=-3 时,CP=4,此时 P=1;当 C=-1 时,P=3.【解析】【解答】解:故答案为:-8;4;12;【分析】(1)由已知 数轴上点 A、B 到表示-2 的点的距离都为 6 ,且点 A 在点 B 的左
3、边,就可求出点 A 和点 B 表示的数,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B 的长。(2) 由点 A、B 表示的数及点 C、D 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可得出运动1 秒后点 C、D 分别表示的数,再求出 CD 的长;当点 D 在 BP 上时,根据 t 的取值范围,分别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出 AC、CD 的长,就可得出 AC、CD 的数量关系。(3)根据 t 的值及 CD 的长,就可得出点 C 表示的数,从而就可求出点P 所表示的数。2如图,数轴上线段 AB=4(单位长度),CD=6(单位长度),点 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点 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8(1)点 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_,点 D
4、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_,线段AD=_;(2)若线段 AB 以 4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 CD 以 2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若 BC=6(单位长度),求 t 的值;当 0t5 时,设 M 为 AC 中点,N 为 BD 中点,求线段 MN 的长【答案】 (1)-12;24;40(2)解:设运动 t 秒时,BC=6当点 B 在点 C 的左边时,由题意得:4t+6+2t=30,解之:t=4;当点 B 在点 C 的右边时,由题意得:4t6+2t=30,解之:t=6.综上可知,若 BC=6(单位长度),t 的值为 4 或 6 秒;当 0t5 时,A
5、点表示的数为16+4t,B 点表示的数为12+4t,C 点表示的数为 182t,D 点表示的数为 242t, M 为 AC 中点,N 为 BD 中点, 点M表 示 的 数 为 :=6+t MN=6+t-(1+t)=5.【解析】【解答】解:(1) AB=4,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 点 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6+4=-12 点 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8,CD=6, 点 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8+6=24; 点 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点 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24, AD=|-16-24|=40故答案为:-12;24;40【分析】(1)由线段 AB=4,点 A 在数轴上
6、表示的数是-16,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由CD=6,点 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18,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点 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AD 的长。(2)设运动 t 秒时,BC=6(单位长度),然后分点 B 在点 C 的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当 0t5 时,B 与 C 没有相遇,分别求出此时 A,B,C,D 四点表示的数,再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 M,N 表示的数,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线段 MN 的长。=1+t , 点N表 示 的 数 为 :3如图,点 B、C 在线段 AD 上,CD2AB3(1)若点 C 是线
7、段 AD 的中点,求 BCAB 的值;(2)若 BCAD , 求 BCAB 的值;(3)若线段 AC 上有一点 P(不与点 B 重合),APACDP , 求 BP 的长【答案】 (1)解:设 AB 长为 x, BC 长为 y, 则 CD=2x+3若 C 是 AB 的中点,则AC=CD , 即 x+y=2x+3,得:y-x=3,即 BC-AB=3(2)解:设 AB 长为 x , BC 长为 y , 若 BC=CD , 即 AB+CD=3BC , x+2x+3=3y , y=x+1,即 y-x=1, BC-AB=1(3)解:以 A 为原点,AD 方向为正方向,1 为单位长度建立数轴,则A:0,B:
8、x , C:x+y , D:x+y+2x+3=3x+y+3设 P:p , 由已知得:0px+y , 则 AP=p , AC=x+y ,DP=3x+y+3-p , AP+AC=DP , BP=x=1.5, BP=1.5【解析】【分析】(1)此题可以设未知数表示题中线段的长度关系, 设 AB 长为 x,BC 长为 y,则 AC=AB+BC=x+y,CD=2x+3,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出 AC=CD ,从而列出方程,变形即可得出答案;(2) 设 AB 长为 x,BC 长为 y , 则 CD=2x+3 ,由 BC= CD,得出 AB+CD=3BC,从而列出方程变形即可得出答案;(3) 设 AB 长为 x,
9、BC 长为 y , 则 CD=2x+3 , 以 A 为原点,AD 方向为正方向,1 为单位长度建立数轴,则 A 点表示的数为 0,B 点表示的数为 x,C 点表示的数为 x+y,D 点表示的数为 x+y+2x+3=3x+y+3设 P 点表示的数为 p,由已知得:0px+y,则 AP=p,AC=x+y,DP=3x+y+3-p,由 AP+AC=DP,列出方程,并行得出 P-X 的值,再根据 BP=答案。即可得出, p+x+y=3x+y+3-p , 解得:2p-2x=3, p-4如图 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 A、B、C,它们对应的数分别为a、b、c,且 cb=ba;点C 对应的数是 10(1)若 BC
10、=15,求 a、b 的值;(2)如图 2,在(1)的条件下,O 为原点,动点 P、Q 分别从 A、C 同时出发,点 P 向左运动,运动速度为 2 个单位长度/秒,点 Q 向右运动,运动速度为 1 个单位长度/秒,N 为OP 的中点,M 为 BQ 的中点用含 t 代数式表示 PQ、 MN;并说明理由在 P、Q 的运动过程中,PQ 与 MN 存在一个确定的等量关系,请指出他们之间的关系,【答案】 (1) BC=15,点 C 对应的数是 10, cb=15, b=-5, cb=ba=15, a=-20;(2) OQ=10+t,OP=20+2t, PQ=(10+t)+( 20+2t)=30+3t; O
11、B=5, OQ=10+t, BQ=15+t, M 为 BQ 的中点, BM=7.5+0.5t, OM=7.5+0.5t-5=2.5+0.5t. OP=20+2t, N 为 OP 的中点, ON=10+t, MN=OM+ON=12.5+1.5t;PQ-2MN=5. PQ=30+3t,MN= 12.5+1.5t, PQ-2MN=(30+3t)-2(12.5+1.5t)=5.【解析】【分析】(1)利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及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数的差的绝对值,由 BC=15,点 C 对应的数是 10, 即可算出点 B所表示的数,即 b 的值,进而根据 cb=ba 即可
12、算出点 A 所表示的数 a 的值;( 2 )根 据 路 程 等 于 速 度 乘 以 时 间 , 得 出PA=2t , CQ=t , 所 以OQ=OC+CQ=10+t,OP=OA+PA=20+2t, 进而根据 PQ=OQ+OP,根据整式加减法法则算出 PQ 的长;根据 BQ=OB+OQ 得出 BQ=15+t, genuine 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出 BM=7.5+0.5t, ON=10+t, 根据 MN=OM+ON ,由整式加减法法则即可算出答案;PQ-2MN=5,理由如下:由PQ=30+3t,MN= 12.5+1.5t, 故利用整式家家爱你法法则即可算出PQ-2MN=5。5如图,OB 是 AOC
13、的平分线,OD 是 COE 的平分线.(1)如果 AOB=40, DOE=30 ,那么 BOD 是多少度?(2)如果 AOE=160, COD=30, AOB 那么是多少度?【答案】 (1)解:因为 OB 是 AOC 的平分线,OD 是 COE 的平分线.所以 AOB= BOC=40, COD= DOE=30. BOD= BOC COD=4030=70(2)解:因为 AOB= BOC, COD= DOE=30, AOE=160 AOE= AOB BOC COD DOE160=2 AOB3030,所以 AOB=50【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和已知条件可得 AOB= BOC=40, C
14、OD= DOE=30,由 BOD= BOC COD 即可求得答案.( 2 ) 根 据 角 平 分 线 定 义 和 已 知 条 件 可 得 AOB= BOC, COD= DOE=30 , 再 由 AOE= AOB BOC COD DOE 即求得答案.6如图,OM 是 AOC 的平分线,ON 是 BOC 的平分线.(1)如图 1,当 AOB90, BOC60时, MON 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2)如图 2,当 AOB70, BOC60时, MON_度.(直接写出结果)(3)如图 3,当 AOB, BOC 时,猜想: MON 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答案】 (1)解:如图 1, AOB90, BO
15、C60, AOC AOB+ BOC90+60150, OM 是 AOC 的平分线,ON 是 BOC 的平分线, MOC AOC75, NOC BOC30, MON MOC NOC753045;(2)35(3)解:如图 3, AOB, BOC, AOC AOB+ BOC+, OM 是 AOC 的平分线,ON 是 BOC 的平分线, MOC AOC(+), NOC BOC, MON MOC NOC(+).【解析】【解答】解:(2)如图 2, AOB70, BOC60, AOC70+60130, OM 平分 AOC,ON 平分 BOC, MOC AOC65, NOC BOC30, MON MOC N
16、OC653035.故答案为:35.【分析】(1)求出 AOC 度数,求出 MOC 和 NOC 的度数,代入 MON MOC NOC 求出即可;(2)求出 AOC 度数,求出 MOC 和 NOC 的度数,代入 MON MOC NOC 求出即可;(3)表示出 AOC 度数,表示出 MOC 和 NOC 的度数,代入 MON MOC NOC 求出即可.7直线 MN 与直线 PQ 垂直相交于 O,点 A 在直线 PQ 上运动,点 B 在直线 MN 上运动(1)如图 1,已知 AE、BE 分别是 BAO 和 ABO 角的平分线,点 A、B 在运动的过程中, AEB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
17、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 AEB 的大小(2)如图 2,已知 AB 不平行 CD,AD、BC 分别是 BAP 和 ABM 的角平分线,又 DE、CE分别是 ADC 和 BCD 的角平分线,点 A、B 在运动的过程中, CED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3)如图 3,延长 BA 至 G,已知 BAO、 OAG 的角平分线与 BOQ 的角平分线及延长线相交于 E、F,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 倍,试求 ABO 的度数【答案】 (1)解: AEB 的大小不变, 直线 MN 与直线 PQ 垂直相交于 O, AOB=90, AE、BE
18、 分别是 BAO 和 ABO 角的平分线, AEB=135, ,(2)解: CED 的大小不变如图 2,延长 AD、BC 交于点 F 直线 MN 与直线 PQ 垂直相交于 O, , , , AD、BC 分别是 BAP 和 ABM 的角平分线, ; , , , , , DE、CE 分别是 ADC 和 BCD 的角平分线,(3)解: BAO 与 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 E, AE、AF 分别是 BAO 和 OAG 的角平分线,在AEF 中, 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 倍,故有: ,, , , , , ; ; ; ABO 为 60或 45【解析】【分析】(1)根据直线 MN 与直线 PQ 垂直相交于
19、 O 可知 AOB=90,再由 AE、BE 分别是 BAO 和 ABO 的角平分线得出交 于O可 得 出 AOB=90 , 进 而 得 出,由三角形, 故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延长 AD、BC 交于点 F,根据直线 MN 与直线 PQ 垂直相,再由 AD、BC 分别是 BAP 和 ABM 的角平分线,可知,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 F=45,再根据 DE、CE,进而得出结论; ,,分别是 ADC 和 BCD 的角平分线可知(3)由 BAO 与 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 E 可知AEF 中,由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 倍分四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进而得出 E 的度数,由 AE、AF 分别是 BA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数学 单元 试卷 综合测试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