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结题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结题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结题报告岳阳市四中彭锦元、张小霞邮编:414000一、课题的提出早在 20 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数学家 G波利亚就开始了关于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的分析,他的名言“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贯彻在实践中便产生了著名的问题解决启发式策略,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积极主动活动的过程。因此我们提出了“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课程这一教学课题。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数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发展(包括知识技能,个性品质等) ,而“问题解决型”课堂就是
2、利用老师的设问,学生的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逐步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重要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知识世界的工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教材内容设计情境,教师按单元知识结构再划分为几个问题链。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使整个教学过程问题扣问题,不断地解决又不断地产生新问题,学生在不断进行思想冲突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己学会知识。教师在师生
3、双边活动时创设情境。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往往教师设计的问题预期学生的回答与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教师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较高的驾驭能力,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再设计新的情境来完成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如何把握好调控气氛,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2)在问题解决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设计的。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积极、主动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媒体进行交流) 。自觉地进行观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这一过程
4、。三、课题实施的三个阶段三、课题实施的三个阶段(一)课题申报筹备阶段(2000.22002.1)(二)课题开题阶段(2002.22002.10)(三)课题实验阶段(2002.102004.10)(四)结题总结阶段 (2004.112005.2)1、2002 年 11 月召开了部分专家教师的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对现有的数学学习的认识方向,学习方向,学习反思和学习需求设计了 20 道选择题,从教与学的各个角度详细调查了学生的学习现状、认识和需求,便于在“问题解决”研究时提供参考。问卷设计问卷测试鉴于每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都是按从高到低的层次设计,要求学生采用单项选择作答,按选 A 计 5 分,选 B
5、计 3 分,选 C 计 2 分,选 D 计 0 分来计算总分,另外将各班学生依本期期中考试中数学成绩划线分类,分 A、B、C 三类,计算各层次学生的平均分,这样便于掌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调整教学,设计问题,解决问题。问卷分析区分度区分度采用公式 D=PHPL计算期中 D 的区分度。PH为 A 层次的学生的得分率,PL为 C 层次学生的得分率。初二 229 班的区分度 D=0.259高一 143 班的区分度 D=0.223区分度分析:不同层次血色在学习需求问题提出上不存在多大的差异,甚至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强烈,问题提出更多。信度分析信度分析可采用再测信度来估计问卷的信度,本期
6、期中考试后,再测一次,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计算检测问卷的稳定性(待调整再测后分析) 。效度分析效度分析内容效度:在课题组内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得到了一些反馈信息,如在结构上进行调整,增加问答题,部分选择题是否科学等,有待今后进一步努力。构想效度:问卷中试题选择支的分层设计其目的是在于能否区分开不同层次的学生层面从统计的均分(见统计表)来看,层次分明,但两极端组差异并不显著。2、2003 年,3 月召开课题组会议,根据实验计划,对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进行实验研究。国内外课堂提问研究情况贝拉克(Bellack,1966)和他的同事们将课堂教学分为组织、诱导、应答和反应,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解决 中学数学 课程 教学 报告 讲演 呈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