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边测量原理及其精度分析.pdf
《对边测量原理及其精度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边测量原理及其精度分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对边测量原理及其精度分析作者:左起奎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4 年第 09 期【摘 要】 介绍了对边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步骤,并对其精度进行分析从特殊算例中得到一般性结论,为一般的工程提供服务。【关键词】 全站仪 对边测量 精度分析【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surrey prcoedure of RDM,andanalyses its accuracy.Get some gengeral conclusions from the special example.Some servi
2、ces areoffered for gengeral project.【Key words】 Total-station intruments RDM Accuracy analysis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测量领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变革。随着测量技术和测量手段的进一步提高,全站仪在今天已相当普及。为了使全站仪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就要充分利用其先进的特殊功能:对边测量,偏心测量,悬高测量等。本文介绍对边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精度进行一定的分析。 1 测量原理所谓的对边测量,就是指在不搬动仪器的情况下直接测量多个目标与某一起始点间的斜距,平距和高差。以索佳(sokkia)SET50
3、0全站仪为例,测量步骤如下:照准起始点在测量模式第1 页菜单下按距离开始测量,待显示出测量值后按停停止测量。照准目标点,在测量模式第3页菜单下按MLM对目标点进行测量,屏幕上显示以下各值: S:目标点与起始点间的斜距 H:目标点与起始点间的平距 V:目标点与起始点间的高差龙源期刊网 http:/照准下一目标点按MLM对目标点进行测量,同样的方法测量各目标点的斜距,平距和高差。如图 1 所示:P1,P2为远处两点,为测定其水平距离和高差,可在P1,P2通视的任意点P 安置全站仪,测至两点的斜距S1,S2,竖直角 1、2 ,以及 PP1与 PP2 的水平夹角 ,然后根据余弦定理求得: D=(S12
4、cos21+S22cos22-2S1S2cos1cos2cos)1/2 (1)根据几何关系求得:h=S2sin2-S1sin1 (2)实际上,全站仪显示屏显示出来的平距和高差就是利用自身的内存和计算功能按式(1),(2)计算出来的。由此可见对边测量的原理简单,观测方便,特别是在P1,P2不通视的情况下更显出其优越性。这里需指出的是按式(2)计算出的高差,既全站仪上显示出的高差并不一定就是地面点P1,P2两点的高差,而是 P1,P2点反光镜中心的高差。如图2 所示: P1,P2两点的实际高差 h12为: h12=h+v1-v2=S2sin2-S1sin1+v1-v2 (3)式中,v1,v2分别为
5、 P1,P2点的棱镜高。显然,仅当v1=v2时式(3)才与式(2)等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使两棱镜高相等,以减小计算量。否则,要加入改正数(v1-v2)。 2 精度分析对边测量在某些情况下是很方便的,但它属于间接测距和间接测高,其成果有没有精度保证就成为研究对边测量的主要问题。 2.1 间接测距精度设 D1为 P1P2间的水平距离,D2为 P1P2间的水平距离。D1=S1cos1,D2=S2cos2则式(1)化为:D2=D12+D22-2D1D2cos (4)对(4)全微分得:龙源期刊网 http:/ 2DdD=2D1dD1+2D2dD2-2D2cosdD1-2D1cosdD2+2D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原理 及其 精度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