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数学说课稿5篇.pdf
《高中高三数学说课稿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三数学说课稿5篇.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高三数学说课稿高中高三数学说课稿 5 5 篇篇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高三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高三数学说课稿 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两个性质。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它的性质定理不仅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而且也是后继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梯形的预备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
2、承前启后的作用。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和计算。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及应用 (二)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本节课采用了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
3、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二)学法: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第 1页 共 10页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我们学过三角形,你都知道哪些特殊的三角形?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提问: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它的对称轴? (二)实验探索,大胆猜想教师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
4、称图形的实验,并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重合部分,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三)证明猜想,形成定理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2。 1.性质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ABC 中,AB=AC()B=C() 2.性质定理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1)AB=AC1=2()BD=DCADBC()(2)AB=ACBD=DC()1=2ADBC()(3)AB=ACADBC 于 D()BD=DC1=2() (四)应用举例,强化训练指导学生表述证明过程。思考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
5、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为什么?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归纳: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第 2页 共 10页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可证明:两角相等,两线段相等,两直线互相垂直。 (4)联想方法要经常运用,对解题大有裨益。 2.作业布置: (1)必做题:书本课后作业 (2)选做题:搜集日常生活中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实例,并思考这些实例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高中高三数学说课稿 2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研究曲线的切线,从几何学的角度了解导数概念的背景,明确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掌握求曲线切线斜率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变
6、轨瞬间的瞬时速度和运动的方向为背景,从极限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形转化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运动的观点,体会曲线切线的内涵,挖掘数形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教学重点曲线切线的概念形成,导数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三、教学难点理解曲线切线的形成是通过逼近的方法得出的。引导学生在平均变化率的基础上探求瞬时变化率。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创设情景(大屏幕显示)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运行轨迹以及四次变轨的全过程。讨论问题:()卫星在每次变轨的瞬间不仅有瞬时速度,而且要研究它运动的方向。引出本节课主要研究的课题曲线的切线。 2.概念形成,提出问题第 3页 共 10页(大屏幕显示)分析卫星
7、在变轨瞬间与变轨前的位置关系,引出曲线的割线。由运动的观点、极限的思想,归纳出曲线切线的概念。以及求曲线切线斜率的一种方法。 3.转换角度,分析问题引入增量的概念,在曲线 C 上取 P(x0、y0)及邻近的一点Q(x0+x,y0+y),过 P、Q 两点作割线,分别过 P、Q 作 y 轴,x 轴的垂线相交于点 M,设割线 PQ 的倾斜角 ,.割线斜率用增量表示的形式不变。(大屏幕显示)改变 P 的邻近点 Q 的位置、曲线的类型、倾斜角的性质,发现 tan 表示的形式始终不变。左、右邻近点的讨论,为下面说明极限的存在做准备。 4.归纳总结,解决问题(大屏幕显示)由于x 可正可负,但x0,研究x 无
8、限趋近于 0,用极限的观点导出曲线切线的斜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将这一运动过程转化为已学的代数问题。 k=点评公式,重点强调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提出导数。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求曲线切线斜率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5.例题剖析,深化问题例:曲线的方程 f(x)=x2+1 求此曲线在点 P(1,2)处的切线的方程 6.学生演板,落实问题已知曲线 y=2x2 上一点 A(1,2),求 (1)点 A 处的切线的斜率; (2)点 A 处的切线的方程。求曲线 y=x2+1 在点 P(-2,5)处的切线方程。 7.课堂小结 8.作业第 4页 共 10页 P125 第 6、7、8、9 题高中高三数学说课
9、稿 3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A 版教材)选修 2-2 中第1.1.3 节.作为导数概念的下位概念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位概念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及刚刚学习了用极限定义导数基础,进一步从几何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导数的含义与价值,是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概念教学与问题探究的内容.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学习为下位内容常见函数导数的计算,导数是研究函数中的应用及研究函数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基础.因此,导数的几何意义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曲线的切线定义,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让学生感知和初步理解函数 在
10、 处的导数 的几何意义就是函数 的图像在 处的切线的斜率,即 =切线的斜率. (2)导数几何意义简单的应用.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释实际生活问题,初步体会“逼近”和“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回顾圆锥曲线的切线的概念,复习导数概念,寻找 在 处的瞬时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2) 观察 P7 上探究问题,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探究,由学生参与操作,发现割线 变化趋势,分析整理成结论; (3) 通过学生经历或观察感知由割线逼近“变成”切线的过程,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4) 高台跳水模型中,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描述比较 在 , , 处的变化情况,达到梳理新知的目的,渗透“以直代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数学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