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优势特色.pdf
《中医药优势特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优势特色.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课第一课 我国中医药优势特色我国中医药优势特色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有是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一、中医药药的特色和优势我国传统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
2、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所重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色和优势,并在实践中加以发挥极为重要。1、中医药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而健康则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即“阴平阳秘”。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状态。中医学不是机械地
3、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的失衡状态。治疗上,既要怯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健康观念目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2、中医药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方法及其个体化诊疗体系,反映了整体医学的特征。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关系,人体本身是形神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功能状态是肌体对内外环境作用的综合反应,掌握人体的功能状态就可以有效地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因此,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以外测内归纳为证侯,作为临床诊疗的依据,构成中医药因人、因事、因地的个体化诊疗体系
4、。这是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和优势,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3、中医药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并用内治和外治法进行整体综合调节与治疗。中医方剂是中医最常用的药物疗法之一,方剂的多种有效组分,针对人体的多因素,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适应于人体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特点。非药物疗法以针灸、推拿为主,其中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和创举,通过对人体体表穴位的刺激,进行整体调节,疗效显著,适用范围广泛。目前,针灸已经在世界 100多个国家使用。中医药的“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体的养生保健理论和丰
5、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提高人们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方面显示了良好前景。4、中医药浩瀚的经典医籍,是人类生物信息的巨大宝库。中医药现存古典医籍 8000 余种,记载着数千年来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是绝无仅有的,尚未被充分开采的人类生物信息的宝库。5、中医药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具有丰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高度融合和统一。中医学这种以功能状态为切入点,并在宏观上借助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来分析、把握其变化规律的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跨越,为人类认识自己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
6、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二、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和防病治病的能力于现代医学互相补充,共同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1、医医疗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 长期以来, 城镇居民中 70%的患者愿意接受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全国各省、市行政区域,基本都设立了设施挑拣较为完善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中医药医疗服务已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药服务已成为适合中国国情和具有服务特色的服务方法。2、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具有适应症广、医疗成本低、易推广应用的突出优势,在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在县级医院
7、、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形成的三级卫生医疗服务网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初级卫生服务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村,中医承担了近三分之一的门诊服务量和近四分之一的住院服务量。在 113 万乡村医生中有 50%以上的医生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和药物防治疾病。藏、蒙、维、傣等各民族医药也在农村为生服务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3、中医药在某些治疗领域发挥优势。中医药学在中医骨科、肛肠科、皮肤科、妇科等学科,在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大难治疾病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深受群众的欢迎。中医医药包括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等特色疗法,也日
8、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接受。4、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方面拥有系统的理论和多种有效的方法,其中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可研制开发具有延缓衰老、调节免疫、抗疲劳等多种功能食品。蕴藏着广阔的市场前景。5 、中药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药用资源有12807 种,文献记载的方剂有10 多万首,是新药筛选开发的巨大资源。这些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应用的方药,较之需通过药物逐一筛选的研制开发方法,具有开发投资少、 风险小、 周期短的特点, 将成为全球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 目前, 我国生产的中成药 5000多种,在我国医药产品中占有重要位置。中药资源,是我国具有独特开
9、发利用优势和发展战略产业的物资基础。中药材既是中医治病的药物资源,也是化学药品、国际植物药、食品工业等的重要原料。通过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对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可以带动药材加工业运输业、储藏业、饮食业等相关产业群的发展。第二课第二课 我国中医药取得的成就我国中医药取得的成就我国已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制剂 40 余种,一批新的科研成果的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中医中药是我国广大中医中药的瑰宝。在我国广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拼搏,我国已自主开发出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医药技术成果。引起了中外医学界的关
10、注,如成功研究了一批濒危动植物资源替代品,人工麝香、人工牛黄;对中医“证”的现代科学基础、针刺镇痛原理和经络的研究以及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深入认识;中医药对特殊病、疑难杂症治疗的特殊疗效;中药活血化淤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重大疗效;外固定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的成果,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中医药古典医藉的挖掘整理和信息网络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中药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也大大提高,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2001 年中药工业企业共有 1200家,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 40 余种,品种 8000 余个,中药已出口到 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年增
11、幅达 20%,已成为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前景的潜在的战略性产业。同时,中医在防治艾滋病、肝炎、风湿性疾病、糖尿病等现代难治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调节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发展前景。1996 年 8 月 2 日,国际最著名的科学杂志介绍中国科学家陈竺领导的研究组用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治疗白血病的研究成果时这样写到: “这是使所有人感到震惊的研究小组的又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 ”此前,国际权威的血液杂志、自然杂志曾数次发表过他们的论文,并对他们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专访报道,“中国陈竺组”向世界医学界揭示了砒霜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而发挥作用,这一发现使砒霜这一古老的中药,正式步入现代药
12、物治疗研究的主流。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陈竺在血液病研究中认识到,中医以毒攻毒的思想是基于人体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如果没有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实践,就不可能有我们以后一系列的理论突破。陈竺院士对这个问题显然深有体会。他认为,中药研究首要问题是标准化。砒霜是化学成分,其临床应用与任何化疗药物方法一样。他们对砒霜作了非常详细的药代动力学、药理学研究,他们证明了它对器官、细胞发生的作用,一直做到分子水平,最后抓住了作用在细胞里的那个点,并证明改变那个点,就可以取消药的作用。作到这个份儿上,国际学术界就承认,这个结果毫无疑问可以完全被接受。他们没有做任何商业广告,国际上所有的癌症研究中
13、心治疗这种类型的白血病时,都把此药作为首选药。美国现在有十几个大的临床中心在做砒霜治疗实体瘤的实验,在国内,中国医科院已经作出对晚期肝癌有一定的疗效。传统医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大多数抗生素也是源自天然;传统医药学系统化方面中医药走在最前面。西方在整体科学思路上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基因组计划。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个植物化学组计划,把 1000 到2000 种常用的植物药中的有效成分用大规模系统化方法一网打尽,将有效成分提出,在短期内获取一大批有用的先导化合物,抢占专利。以此为基础,结合现代高通道药物筛选体系的方法,争取短期内使我们的药物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司长贺兴东日前在接受
14、专访时指出,近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健康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和学术的发展振兴。6 年来,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共计 37 项。-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在中医药证的研究方面,对中医证候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和临床流行病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脾虚证、肾虚证、血瘀证等方面有深入进展,为揭示中医脏象气血学说的现代内涵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和经验;并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结合进行了探索研究,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在经络研究方面,提出了循经感传和经络实质的神经生物学假说;在经脉-脏腑相关联系途径的研究方面,获得了比目前国外关于体壁与内脏关系研究更新颖、更有意义的发现。在中
15、药基础研究方面,常用中药(单味药)物质基础进一步得到阐明,基本搞清了 120 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青蒿素、灯盏花素以及抗肿瘤的人参 Rg1 等一些活性成分被开发成了新药;中药复方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开展了对生脉散、当归补血汤、桂枝汤、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汤等代表性经典方剂的现代系统研究,以揭示其配伍原理,证明中药复方多成分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人体多个靶点发挥综合调节的优越性,中医变饮片配伍为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正在突破。在信息文献研究方面,集本草大成的巨著中华本草于 1999 年出版发行,内经、难经等11 部重点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全部完成,素问的研究、神农本草经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
16、步奖,中医古籍孤本大全等一大批优秀著作也相继编撰出版,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国家重点投资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在基础设施和数据库等建设方面都有了一定成绩,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中医药临床研究。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应用以及临床综合治疗手段的研究应用,使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老年病、戒毒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和骨伤科疾病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清开灵、双黄连粉针等一批用于危急重症的中药新制剂的研制成功,提高了中医药急症治疗水平。针刺镇痛和针麻研究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公认。针药复合
17、麻醉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效果不断提高;针刺镇痛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疼痛生理学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针刺疗法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中药应用开发研究。中药资源的研究利用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历经 10 年完成的“中药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中药资源的拥有量和分布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研究被评为 1995 年全国科技十大成就之一,获 1997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20 种常用多来源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基本澄清了我国中药品种混乱问题;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熊胆人工引流和犀角、虎骨代用品的研究以及甘草、麻黄、肉苁蓉等大宗药材的野生变家种的人
18、工栽培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中药饮片研究和饮片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 40 种常用中药饮片的系统研究,使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更规范和科学,促进了中药饮片的工业化生产;通过对 400 种中药配方颗粒的系统研究,推动了中药饮片改革。中药生产共性技术(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的研究,对促进中药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中药剂型从丸散膏丹发展到了片剂、颗粒剂、胶囊、口服液等为主的 40 多种剂型,特别是也具有了针剂、滴丸、喷雾剂等现代剂型;大孔树脂吸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技术等制药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中药工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材
19、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可喜进展,如药用植物洋地黄细胞培养与强心甙的生物转化研究、冬虫夏草菌丝体的发酵生产研究。中药新药的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1985 年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研究开发的中药品种达 1000多个;抗疟新药双氢青蒿素的研制生产是我国对世界医药界的一大贡献,目前对其衍生物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的研究又有新的发现。-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和活跃。一些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药物通过系统、规范研究,以药品的形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如康莱特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杏灵颗粒、威麦宁胶囊等。-中医药学术标准和规范化建设进展较快。一批中医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先后出台,如
20、经穴部位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标准、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以及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等,促进了中医现代化进程,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报记者 张东风)20 世纪末,新型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和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控释技术、靶向定位技术、透皮给药技术、脉冲给药技术、定时给药技术、生物反馈自调节给药技术等新型给药技术与产品不断涌现,达到 300 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美元的尼古丁贴片、突破 20 亿美元的硝本地平渗透泵控释片等一批畅销产品,成为世界各国药界争相发展的一个领域。中药以天然药物为基础
21、,历经数千年的实践验证,其确切的疗效、可靠的安全性逐渐被世界所认可。然而,我国的中药制剂仍然是“黑、大、粗”为主的丸、散、膏、汤,与现代医药制剂相比,服用十分不便,这对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极为不利,须探索一条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使用新型给药技术,将中药制成符合现代潮流的制剂形式,无疑是中药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将极大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增强中药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医药工作者对新型中药给药系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奇正藏药集团的中药透皮贴剂技术、沈阳药科大学的中药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中药结肠定位制剂等各种新剂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科技部日前在京举行“863”系列“十五”国家重大
22、科技专项签订课题合同及启动会议,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申报的“抗癌一类新药 RAC 的研究”课题获得正式立项。RAC 原药材系唇形科植物,广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我国民间用于治疗食道癌。临床试验证明,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及乳腺癌有明显的缓解症状作用,具有稳定和缩小瘤体及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由于 RAC 可靠的抗癌作用以及较低的毒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经查证,国内外尚无类似新药批准上市。RAC 有希望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第三课第三课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前景展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前景展望第一节 现代化发展前景展望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
23、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历史,也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氛围中求发展的历史。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药的发展具有了良好机遇和优越条件,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展现了广阔美好的前景。1、中医药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入 21 世纪,生物科学、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医药学与自然科学的交融已成为
24、历史的必然。由于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方面。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医疗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些年来,中医药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面对疾病谱的变化和环境污染,以及化学药品毒副作用、耐药性的影响,寄希望于中医药发挥特色优势,来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医药的传播与交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医药要想走向世界,被各国人民所接受,就必须具备符合国际上通用的解释语言、名词术语、检测方法和质控标准。只有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才能加速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以上可见,中医药现代化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问题
25、,更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社会和人类健康的需要。2、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已有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医药现代化已被社会所广泛认同,并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目前,全国有中医医院2682 所,中医人员33 万人,全国中医医院2001 年门急诊服务量约 2 亿人次。全国共有高等中医药院校25 所,在校学生8.3 万余人,基本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中医药教育体系。我国有94 所中医药科研机构,近年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一批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更多地参与到中医药的科研活动中。我国现有中药工业企业 1100 余家,生产品种 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 优势 特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