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江苏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江苏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 江苏景点有哪些呢?怎样介绍这些景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最新江苏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1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距今600多年历史。2003年7月3号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周边的6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明孝陵建于1381年,1382年皇后马氏去世入葬于此,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名“孝陵”。另说是朱元璋主见以孝治天下而得名。清代始称“明孝陵”。朱元璋1328年诞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夫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与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
2、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1398年朱元璋去世与马皇后合葬于此;1413年明孝陵完工,历时32年。 明孝陵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分为神道引导区和陵宫区两部分。神道依地形曲折布局,陵宫依“前朝后寝”“前方后圆”中轴对称布局,这种布局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皇权。陵墓封土采纳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是明清皇家帝陵的典范。 从下马坊向西北走750余米,有三券拱门,即大金门,底座为石须弥座,红墙,顶原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后毁于清咸丰年间战火,今已不存。此门为陵园正门。门两侧与陵园外墙相连,把整个紫金山包括在内。当年孝陵地域广袤,周长45华里,纵深5华里。陵内栽种松树十万
3、株,养长生鹿千匹。 陵园门内为碑亭。碑亭原为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今已不存,只留下四壁及四券门,故俗称“四方城”。亭中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又称“功德碑”,碑高8.78米,其中碑额和碑身6.7米,碑座2.08米。碑额上有九龙浮雕,碑座为赑屃bx圆雕,由于碑身高大,当时立碑时采纳的是“堆土法”,工匠们先运土将碑座赑屃埋上,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立起,然后再把土去掉。 1413年永乐皇帝朱棣亲自撰写碑文,碑文共2746个字。碑文分七个方面内容:一、叙述朱元璋身世,称其先世为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
4、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孙57人名号和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高度颂扬了朱元璋一生功绩。 朱棣在政权建立初期,为树立威信,取信于民,原派人在南京东郊阳山为其父朱元璋凿巨碑,其碑额、碑身、碑座共高达72米;因为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长孙朱允炆,朱允炆登基后实行削藩政策,引起了北京燕王朱棣的不满,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登上了皇帝宝座。朱棣大张旗鼓为其父树碑立传,是以此表明自己是皇位正统的继承者。后来阳山碑材被放弃未采纳,缘由:一是因为朱棣政权已经巩固,二是碑材过于巨大无法搬运。 出四方城,过御河桥即是神道,神道前部为石像路,有石兽六种,总共十二对,二十
5、四只。依次为狮子两对,獬豸两对,骆驼两对,象两对,麒麟两对,马两对,各对为一蹲一立。最大的是象和骆驼,用80吨重的整块石料雕成。 神道后部分从石望柱至棂星门,起先转而向北。石望柱有二根,柱体六面,上雕云纹图案。石望柱后面称为翁仲路,路旁各有高3米的石翁仲四对。依次为身披甲胃、手持金吾的年轻和年长的武将各一对,头戴朝冠、手捧朝笏的年轻和年长的文臣各一对。神道石刻,一可记功绩,二可壮威。 神道终点是棂星门,它标记着神道引导部分的结束。棂星门是象征皇权尊严的礼仪门,为三间四柱式。2022年在考古清理遗存的基础上,复建了棂星门。现棂星门部分柱础和抱鼓石为明代原物。 一路走来,孝陵神道弯曲转折,失守中轴
6、,缘由就是为了避开南面这座小山,名叫吴王山,又叫孙陵岗,是东吴孙权的陵墓。建孝陵时原安排搬迁孙权墓地,后从风水上考虑正好形成远山近案之势,朱元璋大度地说:孙权也是一条英雄,留着给我看门吧。于是神道并成为现在弯曲之状。现在此山叫梅花山,上面植梅3万5千多株,有350多个梅品种,是全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 过棂星门,左前方为御河,河上为金水桥,现有石桥三座,明朝原有五座桥,又称之为五龙桥。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门有五座,中间是三券拱门,两边各为一个方门,黄瓦朱门,高院红墙,尽显皇家气派。这座门是1988年依据史料重修的。因原有守陵
7、的文、武孝卫和左右方门,而得名文武方门。门东有“特殊告示”碑,碑文上用英、法、俄、德、意、日六国文字,刻写了清朝爱护明孝陵的告示。 文武方门内为碑殿。碑殿在明代时是孝陵享殿的前门,在清代咸丰年间被毁,碑殿现存的须弥座台基东西两侧,原有砖墙连接陵宫围墙,东西两侧原还建有具服殿、御厨等建筑,现已无存,目前只复原了井亭。 现存的碑殿建于清代,碑殿内现有五块石碑。正中心的主碑为康熙三十八年玄烨第三次南巡谒孝陵时书“治隆唐宋” ,颂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基理国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碑由江宁织造曹寅刻石立碑。“治隆唐宋”碑东西两侧是乾隆南巡,晋谒孝陵时的题诗碑,内容是劝诫后人爱护明孝陵。侧后分
8、别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十八年(1699年)谒陵的记事碑。其中西侧卧碑上便刻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的题名。 碑殿之后是明孝陵享殿遗址。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 1383 年)建成,是明朝历代帝王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供奉的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牌位;现在的三开间的单檐歇山顶屋子是清同治十二年( 1873年)修建的守陵用屋,内为明孝陵史料展览。 原享殿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上覆黄色琉璃瓦,有九开间,进深五间,楠木柱56根,斗拱挑檐,雄伟壮丽;殿外为三米高的三层须弥座平台和汉白玉石栏,享殿两旁东西两侧还分别建有配殿,供奉陪葬妃子牌位。 现在只剩三层平台和
9、56块石柱基,每个石柱基的直径有0.91米,还有台基四角上遗留部分螭首石雕,以及前后丹陛;丹陛,各分上中下三块浮雕,图案为:上陛“二龙戏珠”,中陛“日照山河”,下陛“天马行空”。 两侧我们还可以看到两座配殿的基础保存完好。 位于享殿之前,东西各有一座神帛炉,由黄、绿琉璃件组装而成,用于焚烧祭祀所用的神帛。 享殿后面是内红门,又叫阴阳门,是阴阳两界的分界点,陵宫“前朝”“后寝”的分界处。“后寝”是朱元璋及皇后亡灵的安眠之地,由少数守陵太监在内部守护,除皇帝和经特许的大臣以外,一般人不得入内。 门后是石道,石道终点是升仙桥,过此桥即为仙界。当年朱元璋灵柩由此过桥入葬,寓意逝者升仙,故得名。升仙桥下
10、的御河是孝陵的第三道排水通道。 升仙桥的北面就是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方城为保卫宝城宝顶之城门,高16.25米,东西宽75.26米,南北长31米;方城下部为石刻须弥座,上面用条石砌筑,在束腰部分刻绶带纹和方胜纹。 方城的东西两侧有影壁,俗称“八字墙”。方城中有甬道,共54级,拾级而上,迎面为宝城宝顶。左右为登明楼通道。 明楼南有拱门三道,东、西、北面各有一拱门。重檐间有直额为“孝陵”,宏伟壮丽。明楼内原有“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碑,现不存。 宝城是一座环绕宝顶的封闭性城垣建筑,直径约400米,周长1100多米,墙壁高约7米,以条石作基础。宝城条石上有后人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宝城内的宝顶就
11、是独龙阜,坟丘利用独龙阜山岗,依山而筑,所以显得高大丰圆,气概不凡。宝顶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 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验了“覆斗方上”式、到唐代为“因山为陵”式,到明代从孝陵起先“宝城宝顶”式。 明朝设孝陵卫特地管理和护卫孝陵,一卫辖5600人。 在明孝陵的东侧还安葬着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史称“东陵”。“东陵”与孝陵共用一条神道。明孝陵的这一布局特征开创了第一代皇帝陵墓的神道为后世子孙所共用的制度,并为北京十三陵所继承。 另外,在钟山的北面还有朱元璋的十几位开国功臣的陵墓,它们形成了对明孝陵的拱卫格局,习惯上称为“明功臣墓”。明功臣墓中已有 6座(徐达、常遇春
12、、李文忠、吴良、吴祯、仇成)随明孝陵一起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朝历经十六帝,除明孝陵之外,其次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第七帝朱祁钰,以“王”的身份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其余十三位帝王都葬在北京天寿山明十三陵内。 明孝陵经过 600多年的历史沧桑,它的大部分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明孝陵不愧为是一项宏大的艺术杰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和地位。 明孝陵讲解就到这里,感谢!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2 各位游客,灵谷寺景区是由寺庙、公墓、公园三部分组成。 灵谷寺原在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也就是现在明孝陵的所在地。公元514年宝志圆寂,梁武帝花20万铜钱买下独龙阜并
13、葬高僧宝志于此。同时建立开善精舍,其后改为开善寺,明初称为“蒋山寺”。公元1381年朱元璋选孝陵墓址,相中蒋山寺这块风水宝地,遂降旨迁寺。 1381年动工,1382年完工,朱元璋敕封“灵谷禅寺”,山门亲书“第一禅林”。 灵谷寺自建成后,遭到了数次较大的毁坏,1928年11月改灵谷寺遗址为“阵亡将士公墓”,用以纪念北伐阵亡将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公墓改名为灵谷公园,栽植树木花草,维护旧观,接着开放。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的入口。面前的水池,就是寺庙前常见的放生池,但在灵谷寺又被称为万工池,这是因为朱元璋曾用上万名工匠一天掘成。万工池北面是正门,这是1928年建筑的仿古公墓大门,门采纳彩绘
14、和蓝色琉璃瓦,两边围墙为红色,墙脊也是蓝色琉璃瓦;瓦当饰有国民党党徽,门前有汉白玉座狮一对。 大门门额上原为蒋介石题“国民革命烈士之祠”匾,解放后改为江苏国画院院长钱松喦所书“灵谷胜境”,此门旧为灵谷寺的金刚殿遗址。 进入园门,步过青石甬道,我们眼前屹立着一座六柱五门的大牌坊,这是仿北京十三陵入口大牌楼的形式修造的,此地原是灵谷寺天王殿遗址。 五间坊门的上端石坊上都嵌有瓷质国民党党徽,瓦当是绿琉璃党徽图案。中间夹枋上刻有四朵梅花图案,正面梅花中间写有“大仁大义”四字,背面是“救国救民”,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书写。坊前石台上立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貔貅,这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七军所赠,象征阵亡将士的
15、骁勇善战。 灵谷寺历史上数次毁于战火,唯独无梁殿得以保存。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建筑便是无梁殿,它通体都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一寸梁木,所以历经战火得以保存,因此叫无梁殿。 因原供奉西方三圣,居中的是无量寿佛,用其谐音,又叫无量殿。顶上直至屋脊有一亮孔,是升天孔。主要是造成顶上佛光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通风采光。 1928年造公墓时,请走佛像,代以石碑。中碑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碑中华民国国歌,右碑刻国父遗嘱。祭堂四周还嵌有110块青石碑,刻有按战役地点、军阶职务分类的阵亡将士姓名33224人,共十六万五千字。殿内还布置有辛亥革命名人蜡象,展出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名人57位,组成22组场
16、景,再现了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务。 无梁殿后有一片半圆形的大草坪,这就是一号公墓。它原是灵谷寺五方殿遗址。西侧为二号公墓,东为三号公墓。公墓采纳了西方坡式围墙,后面东西各立一个纪念碑。东为“淞沪抗战十九路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西为“淞沪抗战第五路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一号公墓主要安葬北伐斗争和上海淞沪抗战的阵亡将士,按编制军阶抽签实行“代表葬”,共有大小墓穴1624个。其中128名是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将士。原公墓现已改为花园。在草坪中间有棵巨大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公墓后是松风阁,这是1931年建立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是一座仿古两层建筑。 阁后有一座石雕的仿古宝鼎,鼎
17、身铸有“铭鼎垂勋”四字,意为烈士功绩流芳千古。 灵谷塔位于公墓中轴的最北点,叫阵亡将士纪念塔。此地原为灵谷寺南朝梁高僧宝志灵塔位置。 灵谷塔建于1933年,塔基正面有丹陛石阶,丹陛中间为“日照山河”图。底层外壁刻有蒋介石手题“精忠报国”,前门横楣上书“灵谷塔”,后门是“有志竟成”,侧门分别是“胜利”、“成仁”。塔内中立螺旋扶梯,回旋而上,共252级。塔高61米,九层八面,外形是楼阁式塔样式。底层直径9米,向上逐层收束,顶层宽4米,整座塔造型挺立,坚实宏伟。灵谷塔内外四壁上,嵌满大理石碑,二层至四层12块碑,是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长于右任所书的草书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北上告辞辞。五层至八层16块
18、碑,是另一元老吴稚晖篆书孙先生黄埔开学训词。九层为远眺层,极目天下,有“高瞻远瞩”之意。 灵谷寺位于松风阁东侧,是在原明朝灵谷寺龙王殿旧址上重建的,因灵谷寺是供奉宝志遗骸的寺庙,所以门前照壁上书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和“南无阿弥陀佛”。“普济圣师”是元文宗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寺庙与宝志的渊源关系。寺庙山门的匾额“灵谷寺”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书写。山门内即为天王殿,供奉弥勒,韦驮和四大天王。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无量寿佛。殿后为“大遍觉堂”,堂内供奉玄奘法师的半身像和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内藏有唐三藏法师顶骨舍利。 在灵谷寺的东南有八功德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可驱除百病,有益健康。
19、 在八功德水东南,是邓演达烈士墓.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曾任黄埔军校教化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参与过辛亥革命、北伐斗争等。民国16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邓演达起先反蒋反汪。)1931年在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被蒋介石隐私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7年11月中国农工民主党将其遗骸迁葬于原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其次公墓处,并实行了安葬典礼。 谭延恺墓位于灵谷寺东北侧,他原为国民政府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死后国民政府为他实行了国葬。灵谷深松石碑原为谭延恺墓碑,“灵谷深松”四字,是1950年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一位处长高艺林遗墨。陵区很多石器都是圆明园遗物,
20、墓园具有深厚的江南山水园林风格。 灵谷寺西侧有宝公塔、志公殿,在志公殿的前面有蟠龙石和飞来剪,据考证均为明代的遗物。蟠龙石其实是一块巨大的碑帽,上刻两条巨龙盘绕,生动精致。另一件是建立寺庙时所用的起重的铁件,成叉状。 志公殿内有宝志大师的塑像,这位才是当年灵谷寺真正的主子。宝志是什么人呢?他生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元嘉年间,七岁出家为僧,后在宝华山结庐为寺,佛法精深,成为了言有所中的预言家,惩恶扬善,为世人所敬重,是人们传闻中“济公”的原型。宝志圆寂后梁武帝以及他的女儿永定公主为大师修建的寺、塔几经辗转,终成眼前所见,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沧桑。 志公殿后的这座覆钵式小塔,就是南朝时期的宝公塔,历经转迁
21、与破坏,现在仅为一象征物。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清代乾隆皇帝又添御笔“净土指南”。 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当年戴笠飞机失事后就被国民党安葬在了第三公墓,今日这里已成为一片草木茂密的密林。 灵谷寺景区,目前还是南京灵谷桂花节主会场。 南京东郊山水形胜美丽,历史古迹众多,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古老的灵谷寺能给您留下美妙的印象。 南京夫子庙导游词3 “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国家5A级景区,是六朝文化历史胜地。 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是南京的母亲河,古代称淮水,又名龙藏浦。内秦淮河从东水关始,至西水关止
22、,有“十里秦淮”“十里珠帘”之誉。 夫子庙,就位于南京市城南内秦淮河畔,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闻名的大思想家、教化家孔子的庙宇,又称“文庙”“孔庙”。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诞生,公元前479年去世。孔子的儒家思想受到历代皇帝的尊崇,汉代起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因此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庙也成为历代师生吸取精神力气的朝圣地。 夫子庙始建于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其后历经沧桑,五建五毁,几番兴废。1937年遭侵华日军焚毁。1985年重建,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采纳“前庙后学”的建筑布局。孔庙部分由东南高校闻名古建筑学家潘谷西、叶菊华
23、等主持设计;东、西市场及广场部分由王文卿、丁沃沃等设计。 夫子庙景区,由孔庙、学宫、贡院三部分组成。当年曾是整个江南的文教中心;目前是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标记,是集商业、文化、旅游景点和庙会合一的旅游胜地。 孔庙中轴线最南端的是始建于公元1575年清万历年间的红墙照壁,又称萧墙,全长110米,是中国最长的照壁;照壁主要是起到遮挡主体建筑的作用,从风水上讲,是罩的作用。 照壁前的内秦淮河为泮池,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泮池。周朝时,“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鲁国学宫即设于泮水之畔,以后孔庙学宫相沿成习。古代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当年多数赴考的莘莘学子,就是从这里弃船登岸,从今踏上求取功
24、名的仕途。 泮池西有文德桥,桥名取自儒家思想“文章道德天下第一”。文德桥每年农历11月15日有著名天下的“文德分月”奇景。 泮池东,临河有魁光阁。内有魁星亭,三层六角,亭内有“魁星点斗”图,是过去参与科举考试“夺魁”的象征。(图由“正心修身克己复礼鳌斗”十字构成,古代说谁要是能一眼看出里面的十个字,他在科考中必定能金榜题名)。 泮池北为天下文枢坊,“天下文枢”这是清代曾国藩为夫子庙作出的定位性概括,意指孔子为天下文章道德的中枢。 泮池西北有一六角亭,名为聚星亭,取意“聚集奎星,得取功名”之意。 天下文枢坊北面是棂星门,又称仪门,是专为皇帝祭祀孔子用的礼仪门。 夫子庙大门叫大成门,又称为戟门,因
25、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故门名为“大成”。门前有石狮一对。 门前的横额“夫子庙”是赵朴初题写,门中上方“大成门”是姬鹏飞题写。 大成门内有一巨大卧碑,正面书“南京夫子庙”。背面是“重修南京夫子庙记” 庭院中间甬道两旁,排列了八位孔子的门生汉白玉雕像,他们是: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 庭院左右是碑廊,征集名人赵朴初、林散之等三十人的墨宝,刻碑三十块陈设于其中,供游人观赏。 甬道前方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是用作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耸立着4.18米国内最高的孔子铜像。他纯朴的笑容与崇尚礼义的气质非常契合,可谓是万世师
26、表的象征。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高16.2米、宽27.3米、深20.9米。七楹重檐,四坡五脊,主脊上的双龙戏珠立雕为国内首创。正面屋檐下海蓝色匾额上书“大成殿”,喻孔子集中国文化之大成。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织,气概宏伟。 大成殿是实行祭祀孔子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心悬挂有高6.5米,宽3.15米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根据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画像前摆有供案,供案中上立有“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的牌位。 两侧还有孔子的4位门生,即颜回、曾参、孔汲、孟子的塑像,两边还陈设有古代乐器。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孔子“圣迹之图”,是由浙江200名工匠用
27、三年时间,花580万人民币,用国内玉石、珠宝、黄金,采纳全景式构景方式,截取了孔子73年生命历程中8个片断,再现了孔子万事师表的光辉一生。 殿内横梁上还有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以及民国时的政要人物黎元洪,蒋介石等人题写的匾额。 大成殿后这口古井,是闻名的玉兔泉。这口古井曾是学子们的唯一水源,林则徐、李鸿章、吴敬梓等都曾饮用过,因而被人们称为“智泉”。 大成殿后还有五块古碑,分别是筹措朝考盘费碑孔子问礼图碑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封至圣夫人碑。 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1886年李鸿章、左宗棠出资设立基金,助学子赴考事。 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公元484年。图
28、为二人驾车,众人在城门前拱手欢迎。记载公元前518年,孔子由曲阜去洛阳考察周王朝礼乐制度,寻求“兴国安邦”之法的事迹。 集庆孔子庙碑,刻于元。记录了复建孔庙的状况。 封四氏碑,刻于元,加封颜回、曾参、孔汲及孟轲为四亚圣。 封至圣夫人碑,刻于元,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 孔庙之后为学宫,为本州府的最高学堂。学宫外门楣上是清两江总督曾国藩书写的“大明国子学”,大门内悬挂的是清朝南京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书写的“东南第一学”。 当年只有参与院试通过的童生才有资格进入学宫学习。新生入学宫后,由地方官率领,拜谒孔庙,再到学宫,行拜师礼。学宫教官由教授,学正、教谕、训导四级组成。 学宫的正面是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
29、地方。“明德堂”原称“明伦堂”,在全国其他的学宫都叫明伦堂。南宋时夫子庙学宫在重修时,刚好文天祥北上抗元经过这里,大家就请他题匾。文天祥为表至死不屈的抗元决心,亲自改“明伦堂”为“明德堂”,表明他效忠国家,保卫人民的赤胆忠心。为了纪念抗元英雄文天祥,明德堂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的明德堂内为“雅乐宫”,是演奏古代乐器和表演皮演戏的地方。 院内左右设立了钟鼓二亭,两侧厢房布置了汉服文化展览。 在广场的西侧就是仰圣亭,亭内铸有青铜“圣音鼓”,高2米,意为喜迎两千年。上刻论语。 广场东侧的是习礼亭,亭内有青铜“礼运钟”,高2.55米,意为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重达40吨。上面还铸有儒家经典礼运,大同篇
30、。 尊经阁为三层,歇山顶楼阁,明嘉靖年间所建,楼上用来保藏儒家典籍,下层是教谕授课的课堂,今为“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展出了南京云锦、金箔、秦淮灯彩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尊经阁”匾额为闻名书法家萧娴书写。 逢十之日,由教授、学正在尊经阁讲授四书五经,设月考、季考、岁考。 尊经阁东边原还有供奉孔子父母牌位的建筑崇圣祠、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青云楼,尊经阁后卫山上的敬一亭等建筑。 每年春节在夫子庙地区实行大型金陵灯会,已经成为南京重要的年节活动。 夫子庙地区建筑特色为“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派建筑风格。 夫子庙还有闻名的秦淮风味小吃秦淮八绝。 夫子庙还有秦
31、淮八艳的传奇故事和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故居媚香楼。 1988年,秦淮河又出现了画舫,重现了朱自清和俞平伯先生所描画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模样,现“秦淮画舫游”已到入国家级专项旅游节目。 另外夫子庙还有很多名人旧居,如乌衣巷、王谢古居,桃叶渡、吴敬梓故居、白鹭洲公园等闻名景点,可供大家参观巡游。 各位游客,夫子庙巡游就到这里,感谢。 贡院 夫子庙有一座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仅在清代,江南贡院就诞生了58名状元,占整个清代状元总数的半数以上。 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南宋乾道四年。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乡试、会试集中在南京实行。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仍为留都,考试照旧实行,故称江南贡院。1905年
32、科举考试被废除,1918年贡院辟为市场。现成为科举考试博物馆,通过100多幅图片和文字反映我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起始于隋代初年,被称为中国对世界人类有巨大贡献的第五大独创。 江南贡院入口处是一座牌坊,牌坊两边是李渔题写的两副楹联:“圣朝吁俊首斯邦,看志士弹冠而起; 天府策名由此地,喜英才发轫而前”。 “十载辛勤,改变鱼龙地;一生期许,翱翔鸾凤天。” 牌坊下后面龙门街,街中心依次排列着六尊名人铜像,他们是从江南贡院走出来的历代才子: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张謇。街东侧还立有12块记载重修贡院的纪事碑。 江南贡院现在的大门是明远楼。楼名取自高校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
33、楼 三层四面,二、三层四面开窗,门外有一堵八字墙。明远楼原位于贡院中间位置,是主考官是宣读圣旨,发号施令和监视考场纪律的地方。 楼内一层有沙盘模型,呈现了贡院原有考场“号舍”20644间的恢弘全景, 号舍 明远楼原东部和西部两侧是号舍,号舍为考生考试食宿的场所,号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每号舍以砖墙相隔,无门,皆向南。墙上有两道砖缝,以便承板,白天为案,夜间为床。号舍所在的巷子叫号巷,号巷门楣字号以“千字文”文序来定。一条号巷里有60-100间号舍。号舍充分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允,因为考生不论凹凸贵贱,不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可参与科举,科考不仅是考核成果,也是考核考生的人品。 目前在明远楼后面两
34、侧复原了40间号舍,内有古代考试时考生所用文房四宝、油灯、食品,以及考生塑像。其中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供游客体验参观。 明清两代科举分四级进行: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录用称秀才,乡试录用称举人,会试录用称贡士,殿试录用称进士。殿试头甲为进士及第,二甲为同进士及第,三甲为进士出身,四甲为同进士出身。殿试头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乡试规定农历八月初九至十一日为第一场,十二日至十四日为其次场。十五日至十七日为第三场,每场子时点名入场,午时点名完毕。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考试、睡觉、吃饭均在考场考棚之内。 院正面是至公堂,至公就是公允、公正的意思,它是当年主考官办公的地方
35、。现为“科举考试陈设室”,以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了科举考试制度的历史。厅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雕塑,西边的一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跨马游街的情形。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以及殿试试卷等实物。西侧的是名人厅,展出了从江南贡院走出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吴敬梓,考官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状况介绍。 各位游客,夫子庙的讲解就到这里,感谢。 南京中华门导游词4 游客挚友们,欢迎大家参观绝无仅有的南京古城墙和中华门城堡。 城,是古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标记之一。在古代社会,城既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平安屏障,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卫工事。城的质量好坏干脆关系到国泰民安。 南京城墙建于六百多年前,到
36、今日基本保存完好,是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1356年,朱元璋率元末起义军红巾军攻克集庆路,将集庆改名应天。 朱元璋占据南京后,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拥有的江南财宝,很想取代元朝皇帝。他的谋士朱升向他进献九字箴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劝其审时度势,被朱元璋接受。高筑墙即形成了南京的明城墙。从1366年动工兴建至1386年完工,按古代都城典制修建了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 朱元璋建城共实行了八大措施: 一、筹集了建城费用。共筹集建城资金六百万两黄金。江浙富户缴纳占其中一半以上。而元末江南首富沈万三认领了近1/3的建城费用。 二、征用建城民工。共从江南五省(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
37、)152州县征用20万户民工匠人修建京城。 三、征用建城城砖。从江南五省共征集特制城砖三亿五千万块。城砖统一为灰砖,规格为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重逾10公斤。每块砖的侧面一般都烧制有州府监制官员姓名,出砖人姓名,造砖工匠姓名,烧砖窑匠姓名及烧制年月,可见明朝当年建城工程管理之严格。 四、京城建设分四个步骤:1建皇宫以及改建南宋建康府城和南唐时期遗留下的城墙。2向城北扩大建城直至江边。3建城门共十三座。4建立了60公里长的外郭和18座城门。 五、京城设计从实际动身,依据南京山势走向,奇妙把覆舟山、鸡笼山、西望山、凉爽山、狮子山等作为城基筑城,又借用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作为自然城壕
38、,形成高城深壕的格局。整个京城没有按古代城池“棋盘”格局设计,而是打破成规,形成不规则的葫芦型。六、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代古城,长33.676公里,二十万工匠从1366年到1386年用21年时间建成。城高为14-21米,城基宽10-20米,顶宽7-14米,城用条石和砖彻成。外层墙上设有箭垛,共计13616个,墙顶部建屯兵窝棚200多座。城砖系用石灰、糯米汁、桐油和蓼草灰拌合而成的夹浆粘合,六百年后依旧坚实。 七、南京城墙有周密的排水设施。如水槽、水坡、水洞、排水沟等,使城内一旦发生水涝,雨水能从各种排水系统流向城外。八、明代民谚:“内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往外插”,正好说出了南京城门的数目。京
39、城十三个城门是:“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凤淮清到石城。” 三山、聚宝、通济三城堡地处南京城南军事要冲,修建为“一城三瓮”,城西石城门,为一城二瓮。洪武,凉爽、神策门为一城一瓮。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珍贵的历史、科技、艺术等价值。 现在请大家参观中华门城堡。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瓮城三道,而最前面的就是中华门城门,这一城三瓮成目字形的城堡雄踞南京南部,它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城市关隘。中华门原名聚宝门,因此门正对城南聚宝山而得名。城门南北长129米,东西宽118米,16512平方米。1931年国民政府修中华路时在聚宝门城堡两侧开中华左、右门,便利车
40、辆进出,并改聚宝门为中华门,蒋介石亲书门名。中华门城门原为三层:城座全部用条石砌成,正中为一拱型城门洞,宽8米。城门洞最南面原为两扇外包铁皮的木质大门,门洞内两侧共有六个藏兵洞。二层城基座上有七个藏兵洞。两侧登城马道下各有七个藏兵洞,整个中华门城堡共有27个藏兵洞,平常存物资,战时藏兵。城上明朝原为三重檐歇山顶城楼,7开间,5进深,楼毁于清初,复建后又毁于1937年日军炮弹之下。登上城门顶部平台,远处可远眺南面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和雨花阁,近处外秦淮河上是一座“长干桥”,南京首任市长刘伯承手书桥名。 城堡内三座翁城,由8.5米高的内城墙连接贯穿,三座翁城前后排列,每座瓮城均为一门一闸。门为包铁木门
41、双扇,内设紧闭大门的栓槽。闸为木板外镶石板,称为“千斤闸”,翁城门洞两侧到顶有升降“千斤闸”用的石槽,每座翁城城楼内有升降“千斤闸”之绞盘车。中华门防卫体系由城河、城门、三瓮城组成,形成坚实的防卫体系。敌军如攻破城门,守城士兵立即关闭瓮城一门一闸,将敌困于“瓮”中,居高临下进行攻击,将敌军聚而歼之;第一瓮城破,还有二和三,敌人反复被困,而守城士兵可以从容地在瓮城城墙上进行机动,从四面围而歼灭敌人。 中华门城堡一城三瓮是古代军事防卫设施的建筑典范,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城堡。南京十三座城门中,三山、聚宝、通济三个城堡为最大。为什么?因为城南雨花台一带是保卫南京的军事要地,是攻守南京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三个城堡都建成了坚如磐石的一城三瓮。 南京古城墙和中华城堡巡游就到这里,感谢! 最新江苏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9页 共29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