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测定淡水藻中叶绿素a的方法研究_万修志_第1章绪论_9_23.docx
《提取测定淡水藻中叶绿素a的方法研究_万修志_第1章绪论_9_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取测定淡水藻中叶绿素a的方法研究_万修志_第1章绪论_9_2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绪论 1.1概述 藻类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较低等植物,个体大小一般在 2-200um, 体 内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等物质。根据光合色素、个体形态、细胞结 构和生殖方式等将藻类分成 11个门,分别为蓝藻门、红藻门、裸藻门、绿藻门、 轮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褐藻门、黄藻门、隐藻门。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以盐类做养料而生长。在氮、磷等养 料物质丰富和流动缓慢的水中,阳光充足、水温较高时,藻类极易繁殖。藻类 在繁殖和生长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到了夜间由于缺氧极易造成藻类死 亡,而死亡的藻类常被分解成有毒物质,从而影响水的可利用性。藻
2、类进一步 过量繁殖会形成水华,水质更加恶化。当水华严重时,水面形成厚厚的蓝绿色 湖靛,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破坏了健康平衡的水生生态系统。 早在十九世纪, Francis第一次报道动物因为饮用含蓝藻的水而死亡的事件 1 之后,国内外由于藻毒素引起的水生动物、鸟类、畜类甚至人类死亡的事件屡 次发生 M。 Schwimmer曾经报道了多起北美洲的湖泊、水库和池塘水因为藻毒 素而致使动物和 人中毒的事件 5。 Carmichael将淡水中有毒性的藻类确定为以下 7个属,即鱼腥藻属、微囊藻属、胶刺藻属、束丝藻属、腔球藻属、节球藻属和念 珠藻属 6。目前,世界上蓝藻水华发生的频率与严重程度都呈现迅猛的增长趋
3、 势,发生的地点遍布全球各地 71。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水源分别存 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亚太地区的水源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8的更多。 90 年代以来,我国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更加严重, 60%的天然淡水湖泊有不 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现象。除了云南滇池、江苏太湖和安徽巢湖三大淡水湖 泊 (国务院己经将这三个湖定为治理的重点 )已发生严重的淡水水华污染外,长 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和水库中也都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污染 现象并检测到了藻毒素的存在。目前,全国每年都有许多自来水厂因蓝藻暴发 而造成水源污染而被迫减产或停产,对市民的饮用水安全供给构成了越来越严 重的烕胁。面对天然
4、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和蓝藻水华暴发越来越频 繁的局势,如何控制蓝藻的过量繁殖生长和有效去除藻毒素己成为我国乃至世 界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其中,藻类的生物量测定是藻类生长、生理、生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生态等方面研究的必要手段,其测定方法很多,有测干重法、叶绿素法、 浊度法、最大比生长速率法等,应用最多的是测叶绿素 a法。 叶绿素 a是水生态调查中必不可少的调查项目,是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乃 至初级生产力水平的最直接有效的指标。浮游生物和水藻等活体生物的分布和 数量可以反映该区域的生态状况。浮游植物长期以来就被用作水质的生物指标, 特别对于大量水体及大面积水域而言,测定浮游植
5、物的物种和数量,对水质评 价有着更为重要的实用意义。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对浮游生物和水藻的总数和分 布的了解,就可以得出有关该水域水质状况、生物构成以及生态状况等信息, 而叶绿素是现场观测中必不可少的测量参数。 本课题主要针对引黄供水系统的藻类污染特征,进行水质污染特性识别, 以及在线监测水藻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在济南引黄供水系统进行应用示范。 探寻淡水藻中叶绿素 a的提取及测定新方法,使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 确度好,且易于现场操作,最终实现在线监测。本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将为引黄 供水系统水质风险识别及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 技术支撑,因此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
6、境效益。 1.2叶绿素 a提取及测定方法进展 1.2.1叶绿素 a提取方法进展 目前应用较多的叶绿素 a提取方法主要有:直接浸泡提取法,浸泡研磨提取 法和超声波浸泡提取法。 1.2.1.1直接浸泡提取法 将藻类直接放入提取剂中浸泡提取叶绿素 a, 是最简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 提取方法之一,提取液再经分光光度法或者荧光法进行测定。常用的光合色素 提取试剂有甲醇、乙醇、丙酮、乙醚、 DMF等,其中丙酮是目前最常 使用于定量 测定叶绿素 a浓度的提取液,对各个种类浮游植物的叶绿素 a均有综合能力很强 的提取效果。 1.甲醇 (Methanol) 虽然目前国内外在色素提取溶剂的选择上最常用的仍然是丙酮
7、,但丙酮也 不是万能的,例如在提取某些蓝藻和绿藻时就不如甲醇,并且甲醇对某些浮游 植物色素的提取比丙酮更迅速、更完全。但是 1985年 Bowles和 Hains研究发现对 于某些淡水藻如蓝藻中的铜绿微囊藻、鱼腥藻、绿藻小球藻和硅藻来说,纯丙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酮或丙酮:甲醇 =1 : 1的混合液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 90%或者纯甲醇。之后研究 人员还发现不同提取试剂对不同色素的提取效率有差异,而且没有一种复合试 剂对所有色素都适用。 1999年 Zapata和 Garrido在研究色谱一致性时发现用甲醇 提取极性色素时,会产生更尖锐的色谱峰 9。研究发现大多数色素在使用丙酮: 甲醇 =
8、1 : 1的混合液或 90%丙酮为提取溶剂处理样品的提取效果较好。所以,目 前在研究色素提取过程中,甲醇已经很少被作为主要的提取溶剂使用。 2. 乙醇 (Ethanol) 在迄今已知的色素提取溶剂中,乙醇是最安全的提取溶剂,但多被用于提取 淡水浮游植物的色素,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提取应用较少。 1978年 Moed等研究表 明乙醇与甲醇提取效率相似,但 Arvola认为乙醇略差于甲醇 1Q。 1984年Sartory 和 Grobbelaar研究发现 90%乙醇和加入沸腾的纯甲醇提取一些淡水浮游植物叶 绿素时效果明显优于 90%丙酮和丙酮 -DMSO等体积混合溶液。 1987年 Jespersen
9、 等在提取淡水浮游植物色素时,发现室温提取 6h时乙醇的提取效率与甲醇相当, 但当提取大型海藻时,就必须 使用更长时间甚至要加热。而 2000年陈宇炜等用 80C90% 热乙醇于 80C 水浴萃取淡水浮游植物并与 Lorenzen单色丙酮提取法进 行比较,热乙醇法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丙酮法,而且标准偏差也较低。章宗涉、 张如美等人认为应该用乙醇代替丙酮提取叶绿素 a, 其两者提取效果相似且乙醇 的安全性高。 3. 丙酮 (Acetone) 1940年, Mackinney首先提出用丙酮做提取剂,并给出了叶绿素 a和 b的消光 系数,对叶绿素 a的提取做出了重大突破。 1941年,他又用 80%丙
10、酮作溶剂提取 燕麦和锦葵中的叶绿素 a和 b, 并研究出从 425-680nm波长下的叶绿素 a和b的消光 系数,并得出以下结论:叶绿素 a的最大吸收峰为 663nm, 叶绿素 b的最大吸收 峰为 645nm。 1949年, Amon用 80%的丙酮来提取菠菜苗的叶绿素并进行分光光 度法的测定,迄今为止,这个方法在国内外仍被广泛应用。 1952年,Richard等 用丙酮将样品浸泡 911测得叶绿素 a、 b和 c。 1960年 Vemon用 80%丙酮作溶剂用分 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 a、 叶绿素 b和脱镁叶绿素 a、 脱镁叶绿素b, 并得出了计算 公式。后来又经 Humphrey和 Woot
11、on在 1966年证实 90%两酮是提取海洋浮游植物 中叶绿素的一种理想溶剂。 1966年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 (SCOR-UN-ESCO) 推荐使用将样品浸泡于 90%丙酮中低温过夜提取的方法 11,用丙酮和 90%丙酮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溶剂,测定叶绿素 a、 b和 c的吸收光谱的方法被广泛采纳, Jeffery和 Humphrey 研究出了计算叶绿素的光谱经验公式,并被后人所证实。到目前为止,以 90%丙 酮为溶剂的方法仍然在广泛使用。 4. 二甲基亚砜 (Dimethylsulfoxide,DMSO) 1979年 Hiscox等用 65 C的 DMSO浸泡提取天竺葵、柠檬和
12、豌豆的叶片以及 欧洲赤松松针的叶绿素,提取结果与 90%丙酮研磨法相当,并且叶绿素在 DMSO 中可稳定 5d以上。此法操作简单,溶剂浸透性强,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976 年 ShoafSlLium的研究表明从硅藻和蓝藻中提取叶绿素时,发现 DMSO与 90%丙 酮的提取效果相当,但在提取绿藻时 DMSO表现得就比 90%丙酮优秀,对不同 种的绿藻 DMSO提取效率比 90%丙酮高 2到 60倍。 1980年 Bumison在光谱分析中 发现将样品在 65 C DMSO中浸泡后用 90%丙酮淋洗的效果比 90%丙酮研磨或只 使用 DMSO研磨的效果好得多,且 DMSO与 90%丙酮研磨法
13、间的偏差很小,混合 液用超声波处理后叶绿素测量值会增加 1/3。 20世纪 80年代此法在我国开始应用。 1984年胡文玉等用 DMSO在 65 C提取 菠菜叶的叶绿素的光谱与 90%丙酮提取液的结果基本一致,吸收峰完全相符, 与Arnon法一样灵敏。但有人研究证明 65 C时叶绿素受高温破坏使测量值偏低, 而且 DMSO提取液与丙酮提取液的吸收光谱 有差异 12,用丙酮法公式计算叶绿 素含量不妥。由于 DMSO气味难闻,粘度大,温度在 19 C下易结晶,限制了该 法的进一步推广。 5. N, N-二甲基甲酰胺 (N, N-dimethylformamide,DMF) 1968年 Volk和
14、Bishop使用 DMF从好酸性微细藻 Cyanidium中提取叶绿素。 1980年 Moran将 DMF用于黄瓜子叶叶绿素的提取,测定了叶绿素 a在 DMF中的光 谱图及 664.5nm处的消光系数,结果表明叶绿素能在 DMF中长期稳定存在,并且 用 DMF浸泡提取和研磨提取结果相差很小。研究者认为与 90%丙酮研磨法相比, 对于叶绿素含量较低的样品, DMF仍是一种提取效果非常出色的溶剂 。 Moran 和 Porth研究证明用 DMF提取测定完整植物细胞的叶绿素能取的很好的效果 13。 1982年 Moran测定了 DMF中的叶绿素 a、 b最大吸收波长的消光系数,并给出了 定量计算叶绿
15、素 a、 b和总叶绿素的公式 14。 DMF提取叶绿素的提取液和丙酮提 取叶绿素的提取液光学性质及其相似,可采用同样的测定条件进行分析 15。 DMF在提取淡水浮游植物时与甲醇、丙酮、 DMSO结果相似,但明显要比 90%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丙酮高。 Suzuki等人用人工培养的藻和海洋浮游植物为提取对象,将 DMF和丙 酮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提取效果进行了全面的比较,为进一步推广该方法做出 了贡献。 1991年 Heyward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微藻色素 DMF提取液时,发现它在 4C暗 处可存放 20d, 而叶绿素 a纯品在 5 C的 DMF溶剂中至少稳定 1个月。这表明叶绿 素在 DM
16、F中性质稳定。另外薄层色谱实验证明叶绿素的 DMF溶液在 5。或 -25。 可以稳定至少 24d。 1993年, Suzuki开始应用 DMF于 HPLC分析海洋藻类光合色 素,之后这种方法逐步推广开来。 1997年于志刚等在提取测定大型海洋叶绿素 a的新方法中提出丙酮提取液 的叶绿素浓度计算公式可直接用于 DMF提取液 16。 2001年潘欣等在研究 DMF提取微型藻叶绿素 a方法的改进中提出 DMF废水 浴短时间处理提取微藻细胞叶绿素 a是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提取方法 11。 6.混合溶剂 DMSO-丙酮: 1979年 Stauffer等认为 DMSO-丙酮的混合物更容易将叶绿素 从厚壁
17、细胞中提取出来。后来又有 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验证,而且证实 DMSO- 丙酮混合液的消光系数和光谱与 90%丙酮、 DMF相似。 1992年 Webb等在分析 Alberta的湖水时,同时使用 DMSO-90%丙酮 (2 : 3)、 DMF和 95%乙醇作提取剂, 分别用分光光度法和 HPL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醇和 DMSO-丙酮适合提取硅 藻和蓝绿藻的叶绿素 a。 乙醇 -丙酮: 1984年陈福明等提出将丙酮、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按 4.5 : 4.5 : 1 比例混合配成混合液, 40 C黑暗条件下直接提取样品,按照 Arnon丙酮公式计算 叶绿素含量。但该法提取时间较长,提取液不稳定,受光
18、易氧化从而使测定值偏 低。 1985年张宪政将丙酮和无水乙醇等量混合直接提取样品,结果表明此法与 丙酮法吸收光谱一致,可以使用 Arnon公式进行计算 17。此法比前种混合液法 稳定,不易受光氧化,后人对此结果进行了验证。有人按照丙酮:乙醇 =2: 1 的比例混合直接提取农作物叶片效果比用 95%乙醇提取好。 2001年洪法水等在 提取菠菜叶的叶绿素时发现丙酮和乙醇等不同比例的混合提取效果比丙酮、乙 醇单独提取的效率略高,并进一步推测丙酮乙醇混合液提取叶绿素存在协同 效 应,而且在两者等摩尔混合时效果最好。这种协同萃取效应的机理有待进一步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氯仿 -乙醇 (2 : 1)
19、、氯仿、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0.35mol/L)的吡啶 (2.1mol/L)、 溶于 85%甲醇的 2%氢氧化钾和 1.5mm I/L联二亚硫酸钠溶液以及溶于 85%甲醇 1.5mm l/L联二亚硫酸钠溶液等作为色素提取剂都曾被使用过,但由于自身的种 种缺陷未能广泛应用。 1.2.1.2浸泡研磨提取法 浸泡研磨提取法主要是用溶剂浸泡后,再通过研磨机械破碎植物细胞,使 溶剂更易进入细胞提取叶绿素 a。 早期的研磨法是使用聚四氟乙烯小锤在玻璃的 搅拌器中以 500r/min的转速将藻类细胞捣碎,让溶剂浸入。这种方法提取效率 低,溶剂容易损失,因而没有得到推广。 较常使用的研磨方法还有人工在玛瑙研钵
20、中研磨和在 20r/s的玻璃珠搅拌器 中研磨提取色素的方法 18。 1.2.1.3超声波浸泡提取法 超声波浸泡提取法主要是先通过超声波来破坏楦物细胞,然后用溶剂提取 色素。 1999年比利时科学家 Hilaire Thomas发明的 “ 克藻星 ” 系列产品,其主要目 的是解决开放性水域中的水藻问题。整个产品的特点集中体现为:一是对水藻 的快速杀灭;二是对藻类生长的抑制 19。 超声波浸泡在狭小的空间内可产生 20,000个大气压的压力,并可产生穿越 几个微米的震动波,产生的瞬间高温可达 10,000K。 1975年 Alliger使用超声波在 溶剂中形成破坏空穴使细胞破裂。研究者发现超声仪的
21、探针传输功率为 73.5W.cm-1时效果不如研磨法,而当功率达到 398W.cm4时效果优于研磨法。传 输功率大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提取时间的长短。使用大功率超声仪超声 lOmin 的操作会导致提取液温度上升和色素降解。 综上所述,将 DMF提取后的溶液再进行超声提取是最佳的提取方法,所有色 素的提取率几乎达到 100%。但由于 DMF的毒性太大,在测量大量样品时如海洋 调查中,还是最常用 90%丙酮提取。 因此,推荐超声波破碎与混合溶剂法联合使用。先将滤膜保存在液氮中增加 提取效率。再将滤膜放入溶剂中 C浸泡 24h后,用超声破碎进一步破坏藻细胞。 破碎过程要一直处于低温避光环境里以保证降解
22、的最小化。 浮游植物组成种类变化多样,细胞和色素特性也有所不同,很难定论哪一种 是最佳的提取方法。在研究者的不断努力下,色素提取手段和效率也会不断丰富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提尚。 1.2.2叶绿素 a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目前,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 a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分光 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等。 国内外在该领域采用的叶绿素 a测定方法是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 析方法推荐的分光光度法,其优点: 灵敏度高;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 便; 应用广泛。缺点 .准确度相对不高,研磨时丙酮极易挥发,对环境造成 污染。 荧光法测定水体中叶绿素 a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提取 测定 水藻 叶绿素 方法 研究 万修志 绪论 _9_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