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在加热时的转变.wps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在加热时的转变.wps(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的热处理种类很多,其中除淬火后的回火,消除应力的退火等少数热处理外,均需加热到钢的临界以上,使钢部分或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然后再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一定的组织并获得所需的性能。钢在加热过程中,由加热前的组织转变为奥氏体被称为钢的加热转变功奥氏体化过程。由加热转变所得的奥氏体组织状态,其中包括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形状、 空间取向、 亚结构、成分及其均匀性等,均将直接影响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转变及转变所得产物和性能。因此,弄清钢的加热转变过程,即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一、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从 FeFe3C
2、状态图可知,珠光体被加热到 A1(727)以上时将转变为奥氏体。这是因为珠光体与奥氏体的自由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下降的速度不同,相交于某一温度,该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即A1(727)。 图 1-1 是珠光体、 奥氏体的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高于 A1(727)时,奥氏体的自由能低于珠光体的自由能,珠光体将转变为奥氏体。转变的驱动力即珠光体与奥氏体的体积自由之差GV。奥氏体形成时系统总的自由能变化为G=GV +GS +Ge式中:GV为新相奥氏体与母相珠光体之间的体积自由能图 1-1 珠光体和奥氏体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示意差;GS为形奥氏体时所增加的界面能;Ge为形成奥氏体时所增加的应变能。其
3、中 GV是奥氏体转变的驱动力,GS 与 Ge是相变的阻力。因为奥氏体在高温下形成,Ge一项较小,相变的主要阻力是GS。从能量方程可以看出:当 T0 G0 珠光体不能转变为奥氏体;当T=T0时,GV=GA-GP=0 G0 珠光体不能转变为奥氏体;当 TT0时,GV=GA-GPC-,因此,在奥氏体出现碳的浓度梯度,从而引起碳在奥氏体中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扩散,使奥氏体内部的碳的分布驱于均匀分布,即使奥氏体与铁素体相邻的边界处碳浓度升高,而奥氏体与渗碳体相邻的边界处碳浓度降低。从而破坏了相界面处的碳浓度平衡,使系统自由能升高。为了恢复平衡,渗体体势必溶入奥氏体,使它们相邻界面的碳浓度恢复到 C-c,与
4、此同时,另一个界面上将发生铁素体向奥氏体的晶格改组,使其相邻边界的碳浓度恢复到 C-,从而恢复界面的平衡,降低系统的自由能。这样相当于奥氏体的晶核分别向渗碳体和铁素体中推移,奥氏体晶核得以长大。由于界面处碳浓度的恢复又增加了奥氏体中的碳浓度分布梯度,又会引起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破坏界面处碳浓度的平衡,引起渗碳体的溶解和铁素体的转变,再次恢复平衡。此过程循环往复地进行,奥氏体便不断地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中长大。直到将铁素体和渗碳体消耗完了奥氏体晶核的长大结束。由图 1-5,在铁素体内,铁素体与渗碳体和铁素体与奥氏体两个相界面之间也存在着碳浓度差 C-c-C-,因此,当碳在奥氏体中进行扩散的同时,在铁
5、素体中也进行着扩散。扩散的结果,也将促进铁素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从而促进奥氏体的长大。3、剩余渗碳体的溶解实验表明在珠光体向奥转变过程中,铁素体和渗碳体并不是同时消失,而总是铁素体首先消失,将有一部分渗碳体残留下来。这部分渗碳体在铁素体消失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或温度的升高,通过碳原子的扩散不断溶入奥氏体中。一旦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中,这一阶段便告结束。为什么铁素体和渗碳体不能同时消失,而总有部分渗碳体剩余?按相平衡理论,从 Fe-Fe3C 相图可以看出,在高于 AC1温度,刚刚形成的奥氏体,靠近 Cem 的 C 浓度高于共析成分较少,而靠近 F 处的 C 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较多(即 ES 线的斜
6、率较大,GS 线的斜率较小)。所以,在奥氏体刚刚形成时,即 F 全部消失时,奥氏体的平均 C 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这就进一步说明,共析钢的 P 刚刚形成的 A 的平均碳含量降低,低于共析成分,必然有部分碳化物残留,只有继续加热保温,残留碳化物才能逐渐溶解。碳化物溶入 A 的机理,现在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是通过碳化物中的碳原子向奥氏体中扩散和 Fe 原子向贫碳的渗碳体区扩散,以及Fe3C 向 A晶体点阵改组来完成的。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时,在残留渗碳体刚刚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情况下,C 在奥氏体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原来为渗碳体的区域碳含量较高,而原来是铁素体的区域,碳含量较低。这种
7、碳浓度的不均匀性随加热速度增大而越加严重。因此,只有继续加热或保温,借助于 C 原子的扩散才能使整个奥氏体中碳的分布趋于均匀。以上共析碳钢珠光体向奥氏体等温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出来。5、奥氏体非扩散形成简介(1)无扩散形核,扩散长大;(2)铁素体全部以无扩散方式转变为低碳的奥氏体;(3)最近的研究成果: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直接受加热速度控制,快速加热可以为无扩散形核,而缓慢加热则以扩散方式形成。三、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奥氏体形成动力学)三、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奥氏体形成动力学)相变的动力学研究的是:转变温度、转变量和转变时间珠光体向奥氏体等温转变过程示意图的关系。奥氏体形成动力学可分为等温
8、形成动力学和连续加热形成动力学。(一)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等温形成动力学即在一定温度下的转变量和转变时间的关系(即在一定温度下的转变速度)。研究表明,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决定于奥氏体的形核率和晶核的线长大速度,它受钢的成分、原始组织状态、等温温度等条件的影响。1、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曲线(1)共析碳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图试样:厚2mm 左右,直径约为 10mm 的小圆片;原始状态:每个试样均有相同的原始组织状态;温 度 : 在 AC1以 上 设 定 不 同 的 温 度 , 如730、745、765、;时 间 : 在 每 个 温 度 下 保 持 一 系 列 时 间 , 如1S、5S、10S、20S、;冷
9、却:在盐水中急冷到室温;观察:在显微镜下测出试样中马氏体的数量(相当于高温下奥氏体的数量);做图:做出每个温度下奥氏体形成量和保温时间的关系曲线,即得到了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动力学曲线。为方便,通常把不同温度下转变转变相同数量所需时间,综合在温度和时间坐标系内,这样就得到了奥氏体等温形成图。上图只表示了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刚刚完成的情况,实际上,此时钢中仍有部分残留碳化物存在,还需要保温一段时间后才能使碳化物完全溶解,碳化物溶解完了之后还需要保持一段时间后才能使奥氏体成分均匀。0.86% 钢 a) 奥氏体形成动 力学曲线 b) 等温形成图(2)奥氏体等温形成的特点在高于 AC1温度保温时,奥氏体并不
10、立即形成,而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开始形成。温度越高,所需时间越短。通常称为孕育期。孕育期:从保温开始到转变开始的这段时间称为孕育期。孕育期的实质是相变的准备阶段,是所有扩散型相变的共同特点。奥氏体形成速度在整个过程中是不同的,开始时速度共析碳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图较慢,以后逐渐加快;在转变量达到 50%时,转变速度达到极大值,以后转变速度又开始逐渐减慢。温度越高,奥氏体形成所需的全部时间越短,即奥氏体的形成速度越快。换言之,随温度升高,奥氏体形成始终是加速的。在奥氏体刚刚形成后,还需一段时间使残留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3)过共析和亚共析碳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图过共析碳钢:原始组织为 P+
11、Cem,且 P 的数量随钢的 C%增加而减少。亚共析碳钢:原始组织为 P+F,且 P 的数量随钢的 C%增加而增加。对于这类钢,当加热到 AC1以上某一温度,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后,如果保温时间不太长,可能有部分铁素体或渗碳体被残留下来。对于含碳量比较高的亚共析钢,在 AC1以上,当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后不久,有可能仍有部分碳化物残留。2、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的分析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图示出的温度升高奥氏体形成( a )过共析钢( WC1.2% )和( b )亚共析钢( WC0.45% )奥氏体等温形成图速度加快的规律,是由于随着温度升高奥氏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均增加的缘故。有人做过试验,把奥
12、氏体的形成温度从 740提高到 800时,奥氏体的形核率 N 增加 270 倍,而长大速度 G 增加了 80 倍。因此,随着温度升高,奥氏体形成速度迅速增加。(1)奥氏体的形核率研究指出,在奥氏体均匀形核条件下,形核率 N 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常数; Q-扩散激活能; T-绝对温度; K-波尔茨曼常数;KTWKTQeeCN23 VGAW W-临界形核功,在忽略应变能时,A-常数;-奥氏体与旧相的界面能;GV-奥氏体与旧相之间单位体积自由能之差;1)因温度升高,形核率N 以指数关系迅速增加;2)因 GV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使 W 减小,使 N 进一步增大;3)随温度升高原子扩散速度加快
13、,不仅有利于铁素体向奥氏体点阵改组,而且也促进渗碳体溶解,这也加速奥氏体的形核;4)随温度升高铁素体的 C%沿 QP 线增加,另一方面奥氏体在铁素体中形核时所需的碳浓度沿 SG 而降低,结果减小了奥氏体形核所需要的碳的浓度起伏,促进奥氏体的形核。(2)奥氏体晶体的长大速度G奥氏体晶体的长大速度,实质上就是奥氏体的相界面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中推移速度的总和。它首先取决于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和浓度梯度,其次取决于铁素体向奥氏体点阵改组的速度,即铁原子的自扩散速度。关于奥氏体晶体的长大速度,有不少研究者利用扩散规律导出一些计算公式,具有代表性的如下: CCdxdcDdxdcDKVCC2211 CCDD
14、 ,碳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铁素体和奥氏体界面处碳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的浓度梯度;奥氏体与铁素体相界面间的碳浓度差。负号表示下坡扩散。由于碳在铁素体中的浓度梯度很小,故可以近似把看作是 0。上式可以改写为:2211,dxdcdxdcCC11dxdc CCdxdcDKVC利用碳在渗碳体中的浓度梯度等于零的特点,可得界面向渗碳体中推移的速度表达式:渗碳体与奥氏体相界面间的碳浓度差。碳在奥氏体中的浓度梯度;通过对上式的分析,不难得出,升高温度总是使奥氏体晶体长大速度加快的。1)温度升高,扩散系数 D()增大,同时奥氏体的两cemCcemcemC cemCdxdcDKCCdxdcDKV67. 6
15、cemcemCCdxdcRTQeDD0相界面之间碳浓度差Cr-cem-Cr-a增加,增大了碳在奥氏体中的浓度梯度,从而使奥氏体的长大速度加快;2)温度升高,在铁素体中有利于奥氏体形核的部位增加,原子的扩散距离相对缩短了,同样有利于奥氏体的长大;3)温度升高,奥氏体与铁素体相界面处的碳浓度差 Cr-a-Ca-r以及渗碳体与奥氏体相界面处的碳浓度差 Ccem-r-Cr-cem均减小,因此也会加速奥氏体晶体长大。综上所述:奥氏体形成时,升高温度(或增加过热度)始终是有利于奥氏体形成的,所以加热温度越高,奥氏体形成的孕育期以及整个相变过程所需时间越短,即奥形成速度越快。换言之:随温度的升高(或过热度的
16、增大)奥氏体的形成是加速的。3、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奥氏体形成速度加快。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温度的作用最为强烈,因此控制奥氏体的形成温度十分重要。(2)碳含量钢中碳含量越高,奥氏体的形成速度越快。C%增加原始组织中碳化物数量增多,增加了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界面增加了奥氏体的形核部位,同时碳的扩散距离相对减小。(3)原始组织的影响如果钢的化学成分相同,原始组织中碳化物的分散度越大相界面越多,形核率便越大;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奥氏体中碳浓度梯度越大,扩散速度便越快;碳化物分散度越大,使得碳原子扩散距离缩短,奥氏体晶体长大速度增加。(4)合金元素的影响1)合金钢中奥氏体形成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热 转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