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资料.wps





《热处理资料.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资料.wps(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处理资料(1)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 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热处理的特点是改变零件或者毛坯的内部组织,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尺寸。能进行热处理强化的材料必须满足:有固态相变;经冷加工使组织结构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表面能被活性介质的原子渗入从而改变表面化学成分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钢能进行热处理强化,是由于钢在固态下具有相变,在固态下不发生相变的纯金属或合金则不能用热处理方法强化。在 e-F 3C 相图中,A1、 A3和Acm是碳钢在极缓慢地加热或冷却时的相变温度,是平衡临界点。 在实际生产中,加热和冷却不可能极缓慢,因此不可能在平衡临界点进
2、行组织转变。由图-48 所示,实际加热时各临界点的位置分别为图中的Ac1、Ac3 、Accm线,而实际冷却时各临界点的位置分别为Ar1、Ar2和Arcm。(2)真空热处理1、真空热处理的优越性 真空热处理是和可控气氛并驾齐驱的应用面很广的无氧化热处理技术,也是当前热处理生产技术先进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真空热处理不仅可实现钢件的无氧化、 无脱碳,而且还可以实现生产的无污染和工件的少畸变,因而它还属于清洁和精密生产技术范畴。目前它已成为工模具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先进技术。2、 真空热处理工艺 工件畸变小是真空热处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 据国内外经验,工件真空热处理的畸变量仅为盐浴加热淬火的三分之一
3、。 研究各种材料、 不同复杂程度零件的真空加热方式和各种冷却条件下的畸变规律,并用计算机加以模拟,对于推广真空热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真空加热、 常压或高压气冷淬火时气流均匀性对零件淬硬效果和质量分散度有很大影响。 采用计算机模拟手段研究炉中气流循环规律,对于改进炉子结构变具有重要意义。 真空渗碳是实现高温渗碳的最可能的方式。 但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会使大多数钢种的奥氏体晶粒度长得很大,对于具体钢材高温渗碳,重新加热淬火对材料和工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加以研究,对优化真空渗碳、 冷却、 加热淬火工艺和设备是很有必要的。 近几年,国际上有研究开发使用气体燃料的燃烧式真空炉的动向。 在真空炉中采用气体燃
4、料加热的困难太多,虽然有节约能源的说法,但不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3)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入含有活性原子的特定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如、 、 i、 、 l、 r、 等)渗入工件表面,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工件使用性能要求的热处理工艺。 其特点是既改变工件表面层的组织,又改变化学成分。 它可比表面淬火获得更高的硬度、 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可提高工件表层的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各种化学热处理都是由以下三个基本过程组成的。1)分解 由介质中分解出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2)吸收 工件表面对活性原子进行吸收。 吸收的方式有两种,即活性原子由钢的表面进入铁的晶格
5、形成溶体,或与钢中的某种元素形成化合物。3)扩散 已被工件表面吸收的原子,在一定温度下,由表面往里迁移,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1、渗碳:渗层组织:淬火后为碳化物、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渗层厚度(mm),0.31.6,表面硬度,5763HRC,作用与特点,提高表面硬度、 耐磨性、 疲劳强度,渗碳温度(930)较高,工件畸变较大;应用,常用于低碳钢、 低碳合金钢、 热作模具钢制作的齿轮、 轴、 活塞、 销、 链条。渗碳件渗碳后,都要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一般为 150200。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渗碳件表面为细小片状回火马氏体及少量渗碳体,硬度可达5864HRC,耐磨性能很好。 心部组织决
6、定于钢的淬透性。 普通低碳钢如 15、 20钢,心部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硬度为1015HRC。 低碳合金钢如20CrMnTi 心部组织为回火低碳马氏体、铁素体及托氏体,硬度为3545HRC,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及一定的塑性。2.液体氮化 也称软氮化,低温氰化,或者氮碳共渗,在渗氮过程中,碳原子也参与,因而比一般的单一气体渗氮具有更高的渗速,在渗层表面硬度相当的情况下,氮化层的脆性也比气体氮化小,软氮化因此得名。 氮化主要是往炉中加入纯氨,在 200以上氨分解为活性氮原子,在500580时,活性氮原子往钢件表面渗氮和扩散,得到 0.30.5mm厚的高硬度、耐腐蚀、抗疲劳的氮化层。把含碳物质和氨
7、同时通入炉内就是碳氮共渗,又叫氰化。它兼有渗碳和氮化的性能,氰化温度低于渗碳,使工件变形小,而氰化速度比渗碳和氮化快,生产周期短。 老的液体氮化法主要原料是氰化钠,所以也有叫低温氰化的,硬化层中的氮比碳的浓度高,因而氮碳共渗的称法又被广泛采用在氮化的过程中,当活性较大时,表面生成很薄的化合物层(1030m 的 相),随后便是和扩散层。当活性较小时,表面化合物相可以不出现,从而获得得以弥散硬化为主的组织 3.离子氮化 是利用辉光放电这一物理现象对金属材料表面强化的氮化法。 在低压的氮气或氨气等气氛中,炉体和被处理工件之间加以直流电压,使产生辉光放电,在被处理表面数毫米处出现急剧的电压降,气体中的
8、离子,向阴极移动,当接近工件表面时,由于电压降剧降而被强烈加速,轰击工件表面,离子具有的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了被处理的工件,同时一部分离子直接注入工件表面,一部分离子引起阴极溅射,从工件表面“溅射出”电子和原子,“溅出”的铁原子和由于电子作用而形成的原子态氮相结合,形成 FeN。 FeN 由于吸附和在表面上蒸发,因受到高温和离子轰击而很快地分解为低价氮化物而放出氮。 一部分失去氮的铁又被溅射到辉光等离子气体中与新的氮原子相结合,促进氮化。(4)化学热处理解释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金属和合金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的工艺过程一般是:将工件置于含有特定介质的容器中,加
9、热到适当温度后保温,使容器中的介质(渗剂)分解或电离,产生的能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或离子,在保温过程中不断地被工件表面吸附,并向工件内部扩散渗入,以改变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通常,在工件表层获得高硬度、 耐磨损和高强度的同时,心部仍保持良好的韧性,使被处理工件具有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每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都各有其特点,如果需要分别或同时提高耐磨、 减摩、 抗咬死、 耐蚀、 抗高温氧化和耐疲劳性能,则根据工件的材质和工作条件选择相应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是古老的工艺之一,在中国可上溯到西汉时期。 已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佩剑,表面含碳量达O.60.7%,而心部为 O.15O.4%,具有明显
10、的渗碳特征。明代宋应星撰天工开物一书中,就记载有用豆豉、动物骨炭等作为渗碳剂的软钢渗碳工艺。 明代方以智在 物理小识 “淬刀”一节中,还记载有“以酱同硝涂錾口,煅赤淬火”。硝是含氮物质,当有一定的渗氮作用。 这说明渗碳、 渗氮或碳氮共渗等化学热处理工艺,早在古代就已被劳动人民所掌握,并作为一种工艺广泛用于兵器和农具的制作。 随着化学热处理理论和工艺的逐步完善,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化学热处理已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机械制造和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除渗碳外,又研究和完善了渗氮、 碳氮和氮碳共渗、 渗铝、 渗铬、 渗硼、 渗硫、 硫氮和硫氮碳共渗,以及
11、其他多元共渗工艺。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化学热处理过程的控制日臻完善,不仅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工艺参数和处理质量也得到更加可靠的控制。 按渗入元素的性质,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非金属和渗金属两大类。 前者包括渗碳、 渗氮、渗硼和多种非金属元素共渗,如碳氮共渗、 氮碳共渗、 硫氮共渗、 硫氮碳(硫氰)共渗等;后者主要有渗铝、 渗铬、 渗锌,钛、 铌、 钽、 钒、 钨等也是常用的表面合金化元素,二元、 多元渗金属工艺,如铝铬共渗、 钽铬共渗等均已用于生产。 此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二元或多元共渗工艺也不断涌现,例如铝硅共渗、硼铬共渗等。 钢铁的化学热处理可按进行扩散时的基本组织,区分为铁
12、素体化学热处理和奥氏体化学热处理。 前者的扩散温度低于铁氮共析温度,如渗氮、 渗硫、 硫氮共渗、 氧氮共渗等,这些工艺又可称为低温化学热处理;后者是在临界温度以上扩散,如渗碳、 渗硼、 渗铝、 碳氮共渗等,这些工艺均属高温化学热处理范围。 渗碳是使碳原子渗入钢制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渗碳后,工件表面含碳量一般高于0.8%。淬火并低温回火后,在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时,心部能保持相当高的韧性,可承受冲击载荷,疲劳强度较高。但缺点是处理温度高,工件畸变大。 渗碳工艺广泛应用于飞机、 汽车、 机床等设备的重要零件中,如齿轮、 轴和凸轮轴等。 渗碳是应用最广、 发展得最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用微
13、处理机可实现渗碳全过程的自动化,能控制表面含碳量和碳在渗层中的分布。 渗氮是使氮原子向金属工件表层扩散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钢铁渗氮后,可形成以氮化物为主的表层。 当钢中含有铬、 铝、 钼等氮化物时,可获得比渗碳层更高的硬度、 更高的耐磨、 耐蚀和抗疲劳性能。 渗氮主要用于对精度、 畸变量、 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件,例如镗床主轴、镗杆,磨床主轴,气缸套等。 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是在金属工件表层同时渗入碳、 氮两种元素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前者以渗碳为主,与渗碳相比,共渗件淬冷的畸变小,耐磨和耐蚀性高,抗疲劳性能优于渗碳,70 年代以来,碳氮共渗工艺发展迅速,不仅可用在若干种汽车、拖拉机零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处理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