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01.ppt





《《六国论》0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01.ppt(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六国国论论苏苏 洵洵 论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 “六国论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六国破灭之论之论”。文章。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的原因,借古讽今。解题作者简介 苏询,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年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22篇(其中就有权书第八篇六国)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文名因而大振。苏洵长于策论,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名,称他为“老苏”
2、,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哪样菜,哪样菜就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
3、人物的典故,联系哪样菜,哪样菜就归谁归谁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声附和:“好、好、好!好、好、好!” “ “姜尚渭水钓鱼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苏武北海牧羊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张飞蜀都卖肉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关羽荆州卖豆腐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第五
4、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故事故事 “诸葛亮隆中种菜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诸位兄台,请!” 原来苏轼行的酒令是(原来苏轼行的酒令是( ) 嬴政并吞六国嬴政并吞六国 战国七雄 秦秦 楚楚- 燕燕- 韩韩- 赵赵- 魏魏-齐齐 (1)弊在赂()弊
5、在赂(l)秦)秦(2)六国互丧()六国互丧(sng)(3)率()率(shui)赂秦耶()赂秦耶(y) (4) 小则获小则获邑邑(y)(5)思)思厥厥(ju)先祖父)先祖父(6)暴暴(p)霜露)霜露 斩斩荆棘荆棘 (jng j) (7)暴秦之欲无)暴秦之欲无厌厌( yn)(8) 草草芥芥(ji) (9)与与(y)嬴嬴 (yng) 而不助五国而不助五国 (10)洎洎(j)牧以谗)牧以谗诛诛(zh) (11) 革灭革灭殆殆(di)尽)尽(12) 胜负之胜负之数数(sh)(13)当当(tng)与秦相较)与秦相较(14)或未易)或未易量量(ling)(15)下)下咽咽( yn)(16)悲)悲夫夫 (f)
6、(17)为为(wi)秦人积威之所劫)秦人积威之所劫 (18)日)日削削(xu)月割)月割(19)苟苟(gu)以天下之大)以天下之大(2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 (gsh)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灭亡,不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作战不得法,利,作战不得法,弊病在于贿赂秦弊病在于贿赂
7、秦国。国。 六国破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不善,弊在赂秦。秦。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前290290年年 韩割韩割武遂武遂予秦。予秦。前前280 280 年年 楚割楚割汉北汉北及及上庸上庸予秦予秦 。前前275275年年 魏割魏割温温予秦予秦 。 前前273273年年 魏割魏割南阳南阳予秦。予秦。六国灭亡的时代背景六国灭亡的时代背景 赂秦而赂秦而力亏力亏,破灭之破灭之道道也。也。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是灭亡的原因。因。或曰:六国或曰:六国互丧互丧,率赂,率赂秦耶?秦耶?有人说:六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
8、,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们贿赂秦国吗?吗? 秦灭六国时间表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前230230年灭韩年灭韩 前前225225年灭魏年灭魏 前前223223年灭楚年灭楚 前前222222年灭赵、灭燕年灭赵、灭燕 前前221221年灭齐年灭齐补充资料补充资料 曰:不赂者曰:不赂者以赂者丧。以赂者丧。回答说:不贿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的国家而灭亡。盖盖失强援,失强援,不能不能独完独完,故曰:弊在故曰:弊在赂秦也。赂秦也。因为不贿赂秦国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援助,就不能单独
9、保全,所以说: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国啊。文章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两个分论点是什么?两个分论点是什么?六国破灭,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弊在赂秦(1)(1)赂秦而力亏赂秦而力亏(2)(2)不赂者以赂者丧不赂者以赂者丧总总分分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
10、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此言得之。言得之。 1. 1.秦秦以以攻取之外攻取之外2
11、. 2.小小则获邑,则获邑,大大则得城则得城3. 3.较秦较秦之所得之所得4. 4.其实其实百倍百倍 5. 5.则则秦之秦之所大欲所大欲6. 6.固固不在战矣不在战矣 以:凭着,用。以:凭着,用。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之:取独。之:取独。所得:得到的土地。所得:得到的土地。其实: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其实: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固:本来。固:本来。则:那么则:那么所大欲:最大的欲望。所大欲:最大的欲望。7. 7.思思厥厥先先祖父祖父8. 8.暴暴霜露,斩荆棘霜露,斩荆棘9. 9.以有以有尺寸之地尺寸之地10.10.子孙子孙视视之不甚惜之不甚惜11.11.举
12、以予举以予人人12.12.然后然后得一夕安寝得一夕安寝厥:其,他们的。厥:其,他们的。祖父:祖辈和父辈。祖父:祖辈和父辈。暴:通暴:通“曝曝”,冒着。,冒着。以有:才有。以有:才有。以:相当于以:相当于“而而”。举:拿。以:来。举:拿。以:来。予:给。予:给。然后:这样以后。然后:这样以后。视:看待,对待视:看待,对待13.13.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暴秦之欲无厌厌14.14.奉之奉之弥弥繁,繁, 侵之侵之愈愈急急15.15.至于至于颠覆颠覆, 理理固固宜然宜然 16.16.此言此言得得之之颠覆:国家灭亡。颠覆:国家灭亡。固:本来。固:本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然则:
13、既然这样,那么。厌:通厌:通“餍餍”,满足。,满足。弥、愈:更加。弥、愈:更加。 得:得当,适宜,对。得:得当,适宜,对。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得城。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因贿赂得到土地),外(还因贿赂得到土地),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得城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亡者,其实亦百倍。比较秦国(由于受贿赂)所得到的比较秦国(由于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争取胜得到的土地,它土地,与战争取胜得
14、到的土地,它的实际数目多到百倍;诸侯(由于的实际数目多到百倍;诸侯(由于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它的实际数目也要所丧失的土地,它的实际数目也要多到百倍。多到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大患,固不在战矣。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本来就不在于最大的祸患,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战争。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棘,以有尺寸之地。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得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得到很少的一点土地
15、。到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拿(它)来送给别人,好象抛拿(它)来送给别人,好象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让五座城弃小草一样,今天割让五座城池,明天割让十座城池,这样池,明天割让十座城池,这样之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之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周的(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周的边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到了。边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到了。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16、,暴秦之欲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的秦国的欲望是有限的,贪暴的秦国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是没有满足的, (诸侯)送给(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所以用不着作战,谁强谁所以用不着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得清清楚楚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终于落到全部覆亡的结局,从终于落到全部覆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应
17、该这样。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古人云: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此言得之。 古人说: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不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这话说对了。对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对 比比小邑小邑大城大城得百倍得百倍失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欲大患大患数量上数量上得难得难献易献易有限有限无厌无厌奉繁奉繁侵急侵急程度上程度上不尽不尽不灭不灭道理上道理上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第二二段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
18、段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事实论证、道理事实论证、道理论证论证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1. 1.继五国继五国 2. 2.赢而不助五国也赢而不助五国也 3. 3.五国五国丧,齐亦不免矣丧,齐亦不免矣 4. 4.燕赵之君,燕赵之君,有远略有远略5. 5.不赂秦不赂秦 6. 6.燕燕小国而后亡小国而后亡7. 7.斯用兵之斯用兵之也也8. 8.祸焉祸焉9. 9.赵赵五五10.10.而而11.11.后秦击赵者后秦击赵者12.12.李牧连李牧连之之13.13.洎牧洎牧谗诛谗诛14.14.惜其用武而不惜其用武而不也也15.15.且燕赵处秦革灭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尽之16.16.孤危孤危17.17.不得已不得已18.
19、18.刺客刺客19.19.胜负之胜负之, ,存亡之存亡之20.20.与秦相与秦相21.21.未未齐人未尝赂秦,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何哉?齐国并没有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可是)终(可是)终于也随着五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国灭亡了,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与嬴而不助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五国也。五国既丧,齐国既丧,齐亦不免矣。亦不免矣。(是因为齐国)(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帮助其他五国。五国灭之后,齐五国灭之后,齐国也就难免要灭国也就难免要灭亡了。亡了。燕、赵之君,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有远略,能守其土,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不赂秦。
20、燕国和赵国的国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坚的谋略,能够坚守国土,坚持正守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义而不贿赂秦国。是故燕虽小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斯用兵之效也。也。所以燕虽然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是个小国却能后灭亡,能后灭亡,这就是用兵这就是用兵(抗秦抗秦)的功效的功效啊。啊。至丹以荆卿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为计,始速祸焉。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刺杀秦王)作作为为(对付秦国对付秦国的的)计策,这计策,这才招致了(灭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亡的)祸患。赵尝五战于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秦,二败而三胜。后秦三胜。后秦击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国论 01

限制150内